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北魏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幼時隨父訪求水道,博覽奇書,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

他歷任遷冀州長史、青州刺史 、太守、刺史,轉封永寧伯。 執法嚴峻, 拜關右慰勞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為叛臣部將郭子恢殺於陰盤驛,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

酈道元以優美的文筆為漢代桑欽所著的《水經》(原僅3卷),作了長達40卷的《水經注》,成為一部宏偉的、創造性的、頗有文學價值的地理鉅著。其中對濟南泉水所作的詳盡描述,是記載濟南泉水最早、最全的歷史文獻,對研究濟南泉水的形成、沿革具有珍貴的價值。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酈道元對當時的趵突泉與五龍潭是這樣記敘的:“水(即趵突泉)出歷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春秋》桓公十八年,公會齊候於濼是也。俗謂之娥英水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廟故也。城南對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謂之舜井。欲亦茅山禹井之比矣。《書》舜耕山,亦云在此,所未詳也。其水,此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側湖,此水便成淨池(即五龍潭)地。池上有客亭(即歷下亭),左右梧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極望水木明瑟,可謂濠梁之性,物我無違矣。湖水引瀆,東入西郭。”一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從這段極其生動形象的描述中,看出當年趵突泉的噴湧之勢,以及趵突泉、五龍潭泉水的位置和周圍環境及水域的變遷。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他還論述了珍珠泉泉群中的歷水(今舜泉)、流杯池(今珍珠泉、濯纓泉、曲水亭一帶)的水流與水勢:“歷祀祠下,泉源竟發,其水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燕,公私多萃其上。分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徑歷城北,西北為陂,謂之歷水。與濼水會,自水枝津合”。“歷祀”即舜廟,這一帶水源旺盛,水流與珍珠泉以及諸多無名泉相匯,經曲水亭、百花洲流入泉城明珠——大明湖。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曾經的天下第一泉,和最懂水的名官,竟有一段不解之緣

歲月滄桑,江山如故,150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依然能欣賞到當年《水經注》所記敘和描繪的那百泉齊湧、泉水競流的壯觀景象。這一切都要感謝這位優秀的地理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