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International Day to End Impunity for Crimes against Journalists. /Image via @UNESCO

2013年11月2日,一個普通的週六。

兩名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吉斯蘭娜·杜邦和克勞德·維爾隆在馬裡一個名叫基達爾的小城完成採訪工作後,突然遭到不明身份武裝人員綁架。

就在搜索開始幾分鐘後,法國軍隊在基達爾城以東12公里處發現了他們的屍體。

這一性質極其惡劣的殘殺記者事件,讓聯合國當年通過一項歷史性決議——

將每年的11月2日定為“為終止針對記者犯罪不受懲罰現象國際日”,譴責針對記者和媒體工作者的所有襲擊和暴力行為。

今年是設立的第6個年頭,但記者遇害事件仍頻頻發生。

據聯合國報告顯示,短短10年多的時間裡,世界範圍內有超過1,000名記者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被殺害。

平均每4天半就有1名記者喪命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90%的案件中,犯罪者都沒有被繩之以法。

“有罪不罰”,不僅讓“無冕之王”寒心,也往往導致更多殺戮。

In just over a decade, more than 1,000 journalists have been killed for reporting the news and bringing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In almost nine out of 10 cases, these crimes have gone unpunished,” said Audrey Azoulay, director-general of UNESCO, on the occa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ay to End Impunity for Crimes against Journalists” which is observed on November 2 every year.

The day aims to draw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o the low conviction rate for crimes against journalists, which is estimated to be only one in every ten cases, calling for a safer and more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media workers around the globe to perform their work.

“The cost of keeping truth alive”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週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社交平臺發文呼籲—— #KeepTruthAlive(“真相永不湮滅”)。

然而,也許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一句“真相永不湮滅”的背後,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在英國媒體評選的“全球十大高危職業”中,戰地記者曾以高死亡率上榜。

For this year’s “International Day to End Impunity for Crimes against Journalists,” UNESCO has launched the #KeepTruthAlive campaign in hope of conveying the message that “the end of a journalist’s life should never be the end of the quest for truth.”

This doesn’t negate the fact that journalists are being killed worldwide, especially war correspondents, whose jobs were once listed among the ten most dangerous professions in the world by the British media.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美國著名戰地女記者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曾說——

“我為什麼要報道戰爭?在過去幾天裡,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並不是典型的戰地記者,因為我注重的是戰爭中的人性,我想告訴人們戰爭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幾個世紀過去了,戰爭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戰場上依舊炮聲隆隆,血肉橫飛;戰場外妻離子散;交戰雙方都不肯公開真相。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戰爭證人。”

科爾文在過去30年裡報道過兩伊戰爭、巴以衝突等數場戰爭,甚至被手榴彈炸掉了左眼。2012年,她在敘利亞的炮火中喪生。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2014年,美國記者詹姆斯·弗利(James Foley)被極端組織斬首殺害,他的母親在痛苦中卻表現出一種堅強——

“我們從來沒有為我們的兒子感到如此驕傲,他為向世界呈現敘利亞人民所受到的苦難而獻出了生命。”

2018年4月30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兩起爆炸,9名記者的生命永遠地停留在了這一天。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這些逝者中包括法新社駐喀布爾站首席攝影記者——41歲的沙阿·馬雷(Shah Marai)。馬雷殉職當天,他最小的女兒出生不過14天。

除戰地記者外,聯合國教科文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Audrey Azoulay)在今年的紀念日致辭中提到,希望改變公眾的這樣一種觀感——即“謀殺只會發生在遠離公眾視線的地方”。

據聯合國報告顯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記者遇害地為非衝突地區,有的甚至“在家中”遇難。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2015年1月,法國《查理週刊》巴黎總部遭恐怖分子襲擊,造成包括10名雜誌社工作人員死亡。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2018年10月,沙特記者賈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內遇害,遺體隨後遭肢解……

Statistics show that apart from war correspondents, local journalists working on corruption and politics in non-conflict situations, have also become targets of violent attacks. This includes the 2015 Charlie Hebdo shooting in which 10 cartoonists were killed and the assassination of Saudi journalist Jamal Khashoggi that shocked the world in 2018.

“We remember”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於荊棘。”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說——

“當記者成為襲擊目標時,整個社會都要付出代價。如果沒有能力保護記者,我們繼續知情和為決策建言獻策的能力就會受到嚴重破壞。如果記者無法在安全的環境下工作,未來的世界就會亂象紛擾,真假難辨。”

"When journalists are targeted, societies as a whole pay a price. Without the ability to protect journalists, our ability to remain informed and contribute to decision-making is severely hampered. Without journalists able to do their jobs in safety, we face the prospect of a world of confusion and disinformation," said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General Antonio Guterres in a video message last year.

在這樣一個真相艱難的時代,我們更加不能忘記那些殉職的新聞工作者。

2018年10月5日,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評論版刊登“A missing voice”,全文空白,以紀念當時疑似喪生的沙特阿拉伯記者、《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卡舒吉(Jamal Khashoggi)。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2014年8月,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攝影記者安德烈·斯捷寧(Andrei Stenin)在頓涅茨克州執行編輯任務時殉職。在這位記者34週歲誕辰日,通訊社為他樹立了紀念匾。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此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以該記者名字命名了一項國際新聞攝影賽事(Andrei Stenin International Press Photo Contest),至今已舉辦4年。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have found their own ways to memorize the journalists who were killed in exercise of their profession. Monuments dedicated to lost journalists were set up in various forms. An international press photo contest got named after Russian journalist Andrei Stenin, who sacrificed his life during reporting. The Washington Post published a stark, blank page in memorial of the disappeared Saudi columnist Jamal Khashoggi.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在美國華盛頓的新聞博物館(Newseum),有一面玻璃紀念牆,上面刻有自1837年以來殉職的記者名字。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截至目前,紀念牆上已經有了2,344 名來自全世界的新聞記者、攝影師、廣播員和新聞主管的名字。

2008年6月16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英國倫敦,為一座獻給殉職記者的紀念碑揭幕。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這座玻璃和鋼製成的圓錐形紀念碑位於英國廣播公司(BBC)大樓頂部。潘基文在揭幕儀式中說,這座紀念碑

“獻給世界各地所有冒著致命威脅,併為他們的勇氣付出最大代價的記者們”。

1999年5月7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南聯盟進行轟炸,用導彈野蠻襲擊了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正在使館中工作的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朱穎不幸犧牲,同時炸傷數十人,使館館舍嚴重損毀。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2009年5月7日,貝爾格萊德市政府在使館舊址前豎立紀念碑。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這塊紀念碑上用塞爾維亞文和中文寫著——

“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並謹此緬懷罹難烈士。”

2016年,舊址上又立起一塊新的紀念碑。

他們在尋找真相的同時,死亡也在尋找他們...

紀念碑上用中文、塞爾維亞文和英文三種文字刻著——

緬懷烈士 珍愛和平

謹以此紀念在北約轟炸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中犧牲的邵雲環、許杏虎、朱穎烈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6月17日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