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異常要提防腸癌 預防腸癌發生的關鍵,請看這裡

以往大腸癌好發於中老年,高發年齡在50歲以後。但近年來30歲以下的青年白領患大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佔總患病率的10%。久坐少動、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是主要影響因素。

排便異常要提防腸癌 預防腸癌發生的關鍵,請看這裡

腸癌高危對象

1. 40歲以上有兩週肛腸症狀的人群;2.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3. 大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4. 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5. 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6.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家族史的20歲以上直系親屬;7. 50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兩週肛腸症狀

大便習慣改變(慢性便秘、慢性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排便異常要提防腸癌 預防腸癌發生的關鍵,請看這裡

如何預防腸癌的發生

1. 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生,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3. 適當服用膳食補充劑,如ω-3或鈣劑;4. 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既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又預防腸癌發生,具體使用須諮詢醫生;5. 戒菸戒酒,避免菸酒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多吃魚,腸癌風險低

多吃魚的健康益處又增添了一條:預防腸癌。根據一項國際聯合研究,堅持多吃魚能顯著降低罹患腸癌的幾率。

該研究由法國國際癌症研究署領導開展,歐洲40家研究機構參與,報告發表在美國期刊《臨床胃腸病學與肝臟病學》上。這是一項大規模隊列研究,研究人員在15年間對歐洲47.6萬人進行了跟蹤研究,使用的是歐洲癌症與營養前瞻性調查的數據,創下了同類研究的紀錄。主要結果發現,常年多吃魚的人患腸癌的風險,比少吃或不吃者少12%。該研究還發現,食用少脂魚類和多脂魚類都與結腸直腸癌風險下降有關,不過多攝入多脂魚類關聯更為明顯,而在有殼水生動物中則未發現類似聯繫。

排便異常要提防腸癌 預防腸癌發生的關鍵,請看這裡

多喝酸奶,有益腸道健康

多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和人體的健康具有重要關係。腸道菌群就像人的另一個器官,在食物分解、營養吸收、免疫反應、新陳代謝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乳製品中的益生菌,多數可以在腸道內定植,也就是說,在胃酸的作用下,它們可以大部分保留,並且發揮改善消化不良、調節免疫等作用。但空腹時胃酸高,很多益生菌就會被胃酸“殺死”。因此建議飯後一兩個小時後再喝酸奶,這時胃酸量較小,可確保益生菌保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