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陽,在首善路上」民生工程惠風暢 百姓搭上“幸福快車”

有人說,今天的廬陽是幸福的。

從打造教育名區到深化醫改,從創新養老模式到保障房建設,公路村村通、棚戶區改造、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特困群體法律援助......一項項惠民舉措正落向實處,潤物細無聲地滋潤著一方百姓。多年來,廬陽區大力織牢民生保障網,共享發展的廬陽道路正愈加清晰。

老城改造亮顏值!舊城區華麗轉身

廬陽,主城之根,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老城發展事關民生,決定城市品質。自2018年提出“老城更新”戰略以來,廬陽區按照建築形態有記憶、產業業態有特色、從硬件和軟件領域全面發力,老城廬陽迸發全新活力。

私拉亂接、跨街飛線,管線縱橫交錯;交叉口杆樁林立、線纜眾多,讓人眼花繚亂......過去的廬陽區,城市架空線猶如“蜘蛛網”,“纏繞”住市民仰望天空的視線,成為城市高速發展建設中的“絆腳石”。

「廬陽,在首善路上」民生工程惠風暢 百姓搭上“幸福快車”

「廬陽,在首善路上」民生工程惠風暢 百姓搭上“幸福快車”

如今,廬陽區對老城區道路、街巷上空的架空線開展集中專項整治工作,處理杆線盤結、過街等現象,減少多餘立杆,掃清“蜘蛛網”,還城市本色。據廬陽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架空線為市民帶來了電力、網絡,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但在城市高速建設發展的今天,僅實現功能性、實用性已經不能夠滿足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其整齊度、美觀度的要求得提上日程”。

此外,為營造乾淨整潔、文明有序的宜居環境,廬陽區以文明創建為契機,以老城更新為抓手,大力開展市容環境秩序整治。如今的廬陽區,“裡子”更加整潔舒適,“面子”更加光鮮。

智慧醫療保平安!“家庭醫生”走進門

千里迢迢奔赴大城市,住在醫院周邊的小隔間裡,排隊、掛號吃盡各種不便的苦頭......看病難、看病貴一直以來都是老百姓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廬陽區以打造“全國有名、全省一流、全市領頭”衛計服務品牌為目標,在推進家庭醫生簽約、加快“醫聯體”建設、探索“醫養結合”模式等方面碩果累累。作為全省5個“智醫助理”項目試點縣區之一,目前,廬陽區創新打造“互聯網+智慧醫療服務”新模式。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積極探索“互聯網+”三個服務模式。

「廬陽,在首善路上」民生工程惠風暢 百姓搭上“幸福快車”

「廬陽,在首善路上」民生工程惠風暢 百姓搭上“幸福快車”

以雙崗街道為例,在“互聯網+智慧醫療服務”的新模式下,目前,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綜合服務能力穩步提升,門診和住院人次大幅提升,醫護人員診療水平明顯提高。群眾就醫負擔逐步減輕,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減緩。此外,街道衛生中心分級診療格局初步形成,暢通了上下轉診綠色通道,逐步形成“首診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良好就醫格局。

在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面。截至6月,廬陽區在11個鄉鎮街道,3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約服務19萬餘人。廬陽區亳州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成功入選安徽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示範點”。下一步,廬陽區將繼續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讓民生福祉在爭創品牌中顯著改善,切實提高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醉美廬陽,文藝之樹花開遍地

70年來,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文化市場的繁榮,廬陽區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加五彩斑斕,為經濟社會發展奏出時代旋律。

「廬陽,在首善路上」民生工程惠風暢 百姓搭上“幸福快車”

近年來,廬陽區以海納百川之態大力發展文化活動。在這裡,中日韓三國圍棋名人混雙賽、中國·合肥桃花節、“螞蟻在路上音樂節”等活動越辦越火。剛剛落幕的“螞蟻在路上音樂節”依舊人氣高漲,僅雙休日兩天就拉動了文化旅遊消費400餘萬元,成為了廬陽區打造的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的亮點品牌之一。

除了這些,在這裡,你還可以走進崔崗藝術村,感受藝術盛宴;還可以到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書畫院、李鴻章故居、三國遺址公園等文化場館,觸摸歷史文化的脈博;還可以到三孝口新華書店,聆聽一場與時光的對話,在“798藝術區”裡見證最具創意的文化空間……

「廬陽,在首善路上」民生工程惠風暢 百姓搭上“幸福快車”

這一張張精心打造的城市文化名片,架構起屬於廬陽的城市文化精神。廬陽區全力打造一份豐厚的“民生套餐”,編織一張更加綿密和溫暖的民生保障網,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推動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同頻共振,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這裡,一幅“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幸福生活畫卷正徐徐鋪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