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壽命都不長?並不是,壽命80歲以上的皇帝就有6位

文|飛魚說史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

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中,封建制度佔據了2000多年,那麼什麼是封建制度呢,其實就是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說白了,就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是典型的“人治”制度。

但是為何又有“皇帝輪流做”這一說呢,這是因為王朝的更替,帝王之家的江山,不可能永遠被一姓之家掌握,明君也不可能層出不窮,一旦後代中出現了昏君,那麼王朝也就岌岌可危。

古代的皇帝壽命都不長?並不是,壽命80歲以上的皇帝就有6位

古代皇帝上朝圖

昏君不擅治國,而貪圖享受,這就會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從而造成政權的不穩,正所謂: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然在王朝更替中這是一個關鍵因素,但並不是單一的因素,這裡暫不細論。

在2000餘年的封建制度下, 中國古代一共有多少位帝王?難道古代的皇帝壽命都不長嗎?當然並不是。

根據開篇引用,我們可以得知古代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80歲以上的有6位,70歲以上的有11位,60歲以上的30位,其中公認的最為長命的清朝的乾隆皇帝,享年89歲,這等高齡即使在現在也是鮮有的。

古代的皇帝壽命都不長?並不是,壽命80歲以上的皇帝就有6位

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那麼為何有人認為古代的皇帝都短命呢?這是因為看的是平均值,據統計這些帝王的平均年齡在39歲,正是這個平均,讓現在有些人人覺得皇帝個個都是短命鬼。

下面飛魚就來分析分析皇帝為何短命,其實無外乎下面幾種情況,且聽我細細道來。

荒誕無度而作死。

這類型的皇帝,一般都個特殊愛好,那就是喜歡犬馬聲色,他們的心思不在治理國家上,而在如何享受上,而且當他們享受起來的時候還無法自控。

在這類皇帝眼中,祖輩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不就是為了讓自己享受的嘛,所以他們不會勵精圖治,反而一心鑽研,該如何享受權力帶來的“好處”。

古代的皇帝壽命都不長?並不是,壽命80歲以上的皇帝就有6位

明朝皇帝

這其中最為鮮明的代表就是明光宗朱常洛,這位皇帝在當太子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荒誕無度,等他做了皇帝之後,鄭貴妃就為他獻上了八個如花似玉的美女,朱常洛那也是照單全收,結果在位僅僅29天,正值壯年的他就被自己給作死了。

如果朱元璋在地下知道自己的子孫後代竟然出了這麼一號人物,會不會氣的吹鬍子瞪眼呢,想當初,朱元璋當皇帝時,可是每天批閱幾百斤的公文,不是正在處理政務,就是在思考該如何處理政務,“享受”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一種奢侈。

本是傀儡被殺死。

自古以來,從不缺有野心的臣子,權力的誘惑是很多人都無法抵擋的,君強臣弱,君弱自然臣強,當權臣的權力能夠左右皇帝的言行,亦或者架空皇帝的權柄時,這類皇帝就變成了臣子的傀儡。

當然可想而知,他們的結局自然不會好到那裡去,因為權臣一旦掌握的權力,自然會想著取而代之,以品嚐當皇帝是如何一種滋味。

古代的皇帝壽命都不長?並不是,壽命80歲以上的皇帝就有6位

趙高指鹿為馬

這類型的皇帝,可以用秦二世胡亥來代表,秦始皇死後趙高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權臣,指鹿為馬的他自然也不把胡亥放在眼裡,終於趙高的獠牙伸向了胡亥,把他給殺死了,胡亥年僅24歲。

趙高只是2000餘年封建制度中權臣的典型,後世中這類權臣更是多見,北周的宇文護就在三年之中連殺了三位皇帝,足見,有時候皇帝也並不好做。

政權交替被殺死。

王朝的更替“催促”著時代向前進步,新的王朝會思考前朝滅亡的原因,從而在為政措施上進行改善,那麼新王朝成立之後,前朝的皇帝自然會成為當朝皇帝最大的忌諱,他們為了能在夜裡睡個安穩覺,往往會殺之而後快。

其中的代表是唐哀帝李祝,他是唐朝最後一任皇帝,是被權臣扶持而繼位的,他沒有任何實權,但是在位僅僅三年,就成為了唐朝的終結者,他死時僅僅只有17歲,短暫的一生,令人唏噓不已。

古代的皇帝壽命都不長?並不是,壽命80歲以上的皇帝就有6位

古代皇帝

那麼能說是末代皇帝葬送了王朝嗎,是也不是,因為王朝的更替,是長時間失政帶來的必然後果,末代的皇帝接手帝國時就是爛攤子,沒有能力收拾,自然只能成為背鍋俠。

不過研究王朝的更替,我們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往往最先反抗的是農民階級,而推翻了前王朝掌握大權的卻不是農民階級,而是封建地主階級,這究竟是為何呢,這是因為農民階級有固有的侷限性。

身體有恙而病死。

我們都知道,古代醫學不發達,飲食也沒有現在科學,皇帝先天的身體條件也決定了他能活多久,如果身體素質本就不好,倘若再遇上了天花、流感、癌症什麼的幾乎就必死無疑了。

漢殤帝劉隆就是其中的代表,因為他繼位的時候不滿百天,是中國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只是可惜的是,他的身體不好,在一歲的時候就夭折了,他自然也成為了壽命最短的皇帝。

我們拿出乾隆和劉隆做個平均,他們兩人的平均壽命就在45歲,所以說中國皇帝都短命這一說法並不準確,平均壽命短,也只是被一部分短命的皇帝給拉低了這個平均值而已。

古代的皇帝壽命都不長?並不是,壽命80歲以上的皇帝就有6位

古代皇帝出巡圖

相比較皇帝而言,尋常百姓的壽命更短,這是因為生活條件所迫,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是無法對抗疾病,也無法抵抗戰爭。

飛魚說:

皇帝也是活在當時社會中的人而已,在那個平均壽命都不高的年代,皇帝的短命並不足為奇,即使他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好,亦無法跳出社會環境、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制約。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皇帝雖然權力滔天,但並不好做,想要做得好,就得勞累,不問政事,就有被取代的風險,繼而連生命都有危險,沒能力力纜狂瀾,還得被後世扣個亡國之君的名稱。

所以,皇帝高風險,登基需謹慎。

對此,您怎麼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