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致命的宴席

從舉旗造反那天起,區希範就做好了不得善終的準備,可他沒想到自己會以這副模樣被後人記住——敵人殺死他後,殘酷地進行解剖,刳出五臟六腑,再由畫工描繪成血淋淋的《區希範五臟圖》——這可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最野蠻、最恐怖的人體解剖圖。

縱觀區希範不算太長的一生,似乎每個關鍵節點都跟約定有關。考中秀才,是他跟父親的約定;擊鼓伸冤,是他跟叔叔的約定;兵敗被俘,歸結於他的主上跟敵人的約定;敵人身亡,則是他跟主上喝血酒、死後化成鬼神聯手報仇。

歷史故事:致命的宴席

1

區希範是個壯族人,出生於北宋時期廣南西路宜州所轄環州思恩縣(今廣西環江)一個商販家庭。區希範自幼聰明伶俐,父親區正楚做買賣掙錢養家。雖是個商販,區正楚卻羨慕讀書人,嘴邊常掛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話。他常跟兒子惋惜:假如當年不是家裡窮讀不起書,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或許是個進士,興許還是個官。

確實,大宋開朝以來文人地位高升,不斷完善的科舉考試更是讓社會各階層圓了“朝為讀書郎,暮登天子堂”的美夢。他時常勸告區希範:“兒子,別以為手裡有兩個錢就了不起,這輩子經商你贏不了我,有本事就去考個進士及第。只要你讀得書,花多少錢爹都供得起!”

區希範的故鄉歷來被視為“夷”“蠻”“獠”聚居地,飽受民族壓迫之苦。民眾不堪其苦時便造反,久而久之民風彪悍,驍勇善戰。

周圍的同齡人都尚武好鬥,區希範從小耳濡目染,也養成了剛烈的性格。區正楚憂心忡忡,屢次耳提面命:“兒子,今時不同往日,就算是戰功威赫的武將也得聽命於彬彬的文官,你想做官就做文官!”

一次,區正楚和弟弟區正辭帶領商隊外出時,中途遭遇山賊。面對虎狼之人,區正楚想以理服人,不料言語觸怒山賊被殺害,貨物也遭洗劫一空。

區正辭死裡逃生,跑回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叫區希範跪下,然後出示哥哥的血書——“我兒希範,宜讀聖賢,切勿尚武。父今慘死,地下有知,自當勉佑……待取進士,慰藉天靈,雖死無憾。若違吾命,呼嘯山林,不得安生……”

那一紙血書好比一副腳鐐,一下子將躁動的區希範銬住了。父命難違,此後區希範在叔叔的訓導下,一心只讀聖賢書。成年後應試禮部,果然進士及第。

載譽歸來,區希範拿出父親的遺書,燒於宗堂前,跪下立誓:“進士及第,敬慰父靈;入朝為官,為民請命。”

北宋科舉考試門戶大開,每次錄用三五百人,奈何官職卻有限,僧多粥少,加上區希範乃是少數民族出身,遲遲未能忝列官班。他回到家鄉,領薪賦閒,隨時等候朝廷召喚。

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安化州(今廣西宜州市境內)民眾造反,進士出身的區希範和叔叔區正辭應募從軍平叛。得益於兩人從中斡旋,和平解決了民亂。可時任宜州知州馮伸己貪功,認為區希範和區正辭只配做鎮壓少數民族的鷹犬,不配入朝為官,與漢人平起平坐,對兩人的作用隻字不提。

區氏叔侄因功卻沒有加官授爵,壯志難酬,惱怒之下決定赴京擊鼓申冤,以求朝廷錄用。

2

進京擊鼓伸冤,此事非同小可。在誰去擊鼓的問題上,區氏叔侄意見不一。

區希範:“叔父,我年輕,且進士出身,前途無量,理應去闖一闖!”

區正辭:“侄子,進京擊登聞鼓,運氣好的話從此官運亨通,運氣差的話從此黴運纏身。我年邁,不中用了,冒險的事該由我出馬!”

“此次進京,如果敗了,希範今後唯叔父馬首是瞻。立字為約!”區希範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交給叔父。

區正辭看著血書,又想起哥哥當年的遺書,覺得年輕的區希範該去闖闖,便點頭同意了。

區希範動身前,叔侄倆設想了幾種結局,最好的是區希範入朝為官,最壞的是被迫舉旗反宋。錦上添花的事,誰做都可以做;雪中送炭,卻需要操盤手。區正辭經商多年,人脈頗廣,在當地有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本事。這是區希範所缺乏的,而區正辭留在家鄉接應可能是最佳選擇。

區希範來到東京,擊登聞鼓,狀告馮伸己的不公。當時諫官餘靖也認為“將帥貪功,不錄其績;朝廷吝賞,不與其恩。”一時間,輿論沸騰,紛紛指摘馮伸己。

朝廷遂責成宜州知州馮伸己處理此事。

得知被區希範參奏,馮伸己怒火中燒,他有過單騎出陣說服安化州首領率眾降附朝廷的“霸業”,憤然道:“我馮某人也不是吃素的,不信收拾不了你一個落魄進士!”

很快,馮伸己以“無功妄要賞”的罪名,將區希範貶到廣西北部的全州,編入全州戶籍,並由當地官員監管。

功變成過,進而獲罪。天理何在?沒多久,心懷怨恨的區希範從全州潛逃回鄉,與區正辭謀劃造反。

“叔父,不管今後走什麼路,您都在我前面,請受侄兒一拜!”

區正辭扶起區希範:“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如果你認定了這條道,就走到底吧!”

“是可忍,孰不可忍。”區希範道,“既然宋廷對我們懷有偏見,那我們就自己建立一個平等、公正的王國!”

“舉兵反宋是大事,光靠我們叔侄和族人的力量還不行。”

“叔父的意思是,我們可以依靠誰?”

“荔波洞、白崖山的少數民族歷來慘遭宋廷欺壓,民意洶湧,頭人蒙趕頗具號召力,咱可藉助他的力量!”

論實力,蒙趕的兵馬更多;論謀略,區希範叔侄更勝一籌。在誰是主次的問題上,區氏又發生了爭執。

區希範:“我們為何要俯首稱臣,屈居人下?”

區正辭:“君臣之名,是建立在兵多兵寡、地廣地狹之上的。”

叔侄兩人相持不下時,一個叫石太清的江湖術士恰巧路過,區希範便請他卜一卦。

石太清看了看區希範的生辰八字,拂鬚道:“您文武兼備,有勇有謀,應當有一番作為。只是,您這輩子的富貴,最多封侯。”

術士一席話讓區希範堅定了以蒙趕為主的信念。他親自前往荔波洞拜見蒙趕,和盤托出舉兵反宋、建立一個平等、公正的大唐國的雄心。

當時蒙趕正為出路焦躁不已,聽了區希範的謀劃,又見對方願立自己為主,當即答應聯手反宋。

回頭石太清又擇了一個良辰吉日,供蒙趕、區希範和區正辭等聚眾舉行儀式。他們宰牛建壇祭天神,建立“大唐國”,推蒙趕為帝,區正辭為奉天開基建國柱王,區希範為神武定國令公、桂州牧,區丕績為“宰相”,區志銓為“都統使”,崖盈為節度使,蒙懷為“百勝將軍”,譚護為“突陣將軍”,甘徹為“龍路將軍”,吳程為“蜂毒將軍”,廖陳為“遊奕將軍”,蒙樗為“雷行將軍”,區世庸為“飛天神聖將軍”。大唐國共有大小官員30多人,向北叩拜,以表示受天命討伐宋朝。

慶曆四年(1044年)正月十三日,蒙趕、區希範率領500多人攻破環州,劫走州印,焚燒官府積聚,建立根據地。接著揮師北上,攻破帶溪寨、鎮寧州和普義寨(今廣西河池市金城江以北),沿途民眾紛紛加入,隊伍壯大到數千人,北宋朝野震動。

大唐國軍隊摧枯拉朽,宜州知州馮伸己束手無策。宋廷委派內供奉官王昭明前往宜州平叛,收效甚微。又派湖北轉運使田瑜赴宜州平亂,田瑜沿用“以夷制夷”之策,召“土人驍悍敢戰者”對付大唐國軍,也沒取得實質性進展。

無奈之下,宋廷只得將京西轉運按察使杜杞提拔為刑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學士、廣西轉運按察安撫使,命他南下滅火。

杜杞率領平叛隊伍到達真州,先派人緊急遞送信件給區希範、蒙趕,允許他們改過自新。不料,杜杞入駐宜州後,大唐國沒有一個人前來投誠。

杜杞又找到宜州州中軍官,放出獄中囚犯,去掉他們身上的刑具,派他們深入各洞勸說區希範和蒙趕投降,無果。

杜杞大怒,率領2000名禁軍和1000名廂軍進攻白崖、黃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燬了大唐國軍隊囤積的物資,俘虜節度使崖盈和突陣將軍譚護,收復環州。

大唐國軍吃了敗仗,蒙趕、區希範、區正辭為保存實力,率部前往荔波洞,伺機再戰。

杜杞繼續派人誘降。

歷史故事:致命的宴席

3

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臘月的一天,天氣陰冷。

午後,陰暗的天空飄起了雪花。冬天下雪在北方很常見,但在西南地區則不失為一樁稀罕事。民間傳言,古怪天氣意味著災禍臨頭。

大唐國荔波洞(今貴州省荔波縣境內)一處軍營,戒備森嚴,蒙趕和區希範正在對酌。觥籌交錯間,兩人並沒有暢懷歡笑,而是臉色凝重。

區希範抄起桌上的招降書,看了看兩眼後撕掉,抬頭問蒙趕:“這哪裡是招降,分明是杜杞誘捕你我的伎倆。此去環州可能有去無回,大王真的想好了嗎?”

蒙趕正色道:“兄弟,現在沒外人,咱就不必客套了。自從舉旗反宋,我們就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了。我們這種人赴宴,就算天王老子也不敢打包票能活著回來。”

區希範:“雖說我們剛吃了敗仗,損失1000多名將士,還丟了環州,陷了白崖、黃泥、九居山等寨及五峒,但荔波洞易守難攻,假以時日我們定能捲土重來!”

“躲在荔波洞我們就能高枕無憂嗎?”蒙趕搖頭道,“宋廷以賜袍、帶,錢三十萬,鹽千斤為代價,懸賞你、我和區正辭的人頭。我敢打賭,肯定有不少人蠢蠢欲動。”

區希範:“是我和叔父讓蒙兄騎虎難下了。”

蒙趕:“別這麼說,就算當初你們不來找我,我遲早也會舉旗造反!”

區希範:“杜杞為人陰險狡詐,只怕蒙兄此去凶多吉少啊。”

蒙趕:“區兄別怪我說喪氣話,大唐國是彈丸之地,與宋廷對抗,好比以卵擊石,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大王這是長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區希範道,“你忘了?大唐國建立之初,馮伸己曾派李德用前來征討,反被義軍襲擊,損失慘重。接著,宋廷又派王昭明、田瑜前來鎮壓,也沒能成功。杜杞又不是三頭六臂,怎麼大唐國就自甘示弱?”

蒙趕:“如今大唐國元氣大傷,兵馬不過千人,拿什麼跟人鬥?”

“大王陣腳一亂,大唐國就更難保了!”

“不至於,我走後,大唐國還有你們叔侄倆坐鎮呢。”蒙趕道。

區希範:“大王怕杜杞嗎?”

蒙趕:“笑話!我大不了一死,何懼之有?我在想,跟宋廷訂立盟約,或許才是大唐國最好的出路。”

“只怕我們有意,他人無心。”區希範說罷仰頭飲盡一杯酒,“自從被貶為全州人後,我就對這個朝廷死心了。”

蒙趕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區兄,我若回不來,大唐國就交給你了。”

“什麼話?蒙兄若有個三長兩短,我區希範絕不會等閒視之!”

蒙趕笑而不語。

區希範拔出貼身匕首,朝手指一劃,幾滴鮮紅的血滑落,融進酒杯。

蒙趕見狀,也抓過匕首,反手一劃,幾滴鮮紅的血滑落,融進酒杯。

“區希範與蒙趕,死時可以不同期,死後仍同仇敵愾!”

“蒙趕與區希範,死時可以不同期,死後仍同仇敵愾!”

“咣”兩隻酒杯撞在一起,兩人又仰頭飲盡一杯酒。

慶曆五年(1045年)正月初四,荔波洞,大雪紛飛,天寒地凍。

一大早,蒙趕就動身前往環州,準備與杜杞談判。

區希範聞訊,策馬追趕。

區希範:“大王!”

蒙趕:“定國令公還有話說?”

“你們……就這麼走了嗎?”

蒙趕點點頭。

區希範怔在原地。

蒙趕:“我走後,你們叔侄倆堅守荔波洞,大唐國還不至於山崩地裂。”

區希範:“此去環州,大王領了多少人?”

“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杜杞肯定懷疑我的誠意;如果領走全部將士,你肯定會不高興。所以,我只帶走我的人。”

區希範聽了,嘴角抽動了幾下,這意味著留在身邊的只剩下200多名親信。不過,他不能阻攔,畢竟蒙趕才是大唐國的皇帝。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區希範脫口而出一句詩,策馬返回營地。

在他的身後,蒙趕率領600多人的隊伍漸漸遠去。很快,人和馬走過的腳印也被白雪覆蓋了……

當蒙趕領著600多名將士前來環州投誠的消息傳到杜杞耳朵時,他和屬僚們都沒有閒著。由於先前多次吃過大唐國將士的苦頭,有人甚至對蒙趕的到來表示惶恐。

杜杞狡黠一笑:“這些亂民只因走投無路了才來投降,既然武力不足以威懾,恩惠勢必難以籠絡,不如現在就將他們趕盡殺絕!”

杜杞命令部下殺牛宰馬,大備筵席,假裝要接受蒙趕等人的投降,並訂立盟約,暗中卻將曼陀羅置於酒中。

蒙趕不知是計,吆喝眾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等他們麻醉後,杜杞命令實施抓捕,大肆屠戮。可憐蒙趕及600多名將士的性命,就這樣稀裡糊塗斷送在杜杞手裡。

三日後,慶曆五年(1045年)正月初七,杜杞率軍猛攻荔波洞,區希範寡不敵眾,在古綰寨被俘。

正月十三日,區希範及其部下被押到環州。不日,被押往宜州。

正月二十九日,區希範等243人被慘殺於宜州城下。宋人鄭景望在其所著《蒙齋筆談》中敘述道“翌日,盡磔(區希範)於市,且使其剖腹,刳其腎腸,因使醫與畫人,一一探索,繪以為圖。”

歷史故事:致命的宴席

4

慘案發生後,御史梅摯彈劾杜杞殺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詔令他引以為戒,擔任兩浙轉運使。第二年,調任河北,擔任天章閣待制、環慶路經略安撫使、慶州知州。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某天深夜,星月幽明,慶州(今甘肅省慶陽市)知州府衙籠罩在一片幽光裡。

夜深人靜,知州杜杞如廁時突然厲聲疾呼:“區希範、蒙趕,你們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當斬,還敢訴冤!”

州衙衛士被知州大人一陣淒厲的尖叫驚醒,紛紛挑燈趕去看個究竟,發現杜杞癱倒在廁所裡,不省人事,臉色青紫。

一眾衛士七手八腳把杜杞抬進房間,連夜找來醫生診治。另一眾衛士地毯式搜查知州府宅,找不到入侵者的蛛絲馬跡。

天快亮時,杜杞才甦醒過來,睜眼看到眾屬僚圍在床前,詫異道:“發生了什麼事?你們怎麼都在這裡?”

屬僚們面面相覷,一個近衛道:“大人終於醒了,您夜裡如廁時摔倒了……”

“我不是摔倒了,而是被打倒的。”杜杞嘆氣,“看來我命不久矣!”

“吉人自有天相,大人何出此言?”

杜杞:“我算過自己的生辰八字,確是命不久矣。”

近衛:“占卜問卦不過是自欺欺人,大人不必在意。對了,大人昨夜昏迷前曾呼叫兩個人的名字。”

“兩個人的名字?”

“對,好像一個叫區希範,一個叫蒙趕。他們到底是什麼人?”

杜杞聽了,臉色大變:“啊?他們……他們是五年前我在廣南西路平蠻時斬殺的二酋。”

屬僚中有人聽說過《區希範五臟圖》,頓時嚇得面如土色。但更多人不解其中詳情,還想打探區希範和蒙趕的來歷。杜杞因為恐懼又引發一陣痙攣,屬僚們只得敗興散去。

兩天後,杜杞口鼻流血而逝。

由於醫生也說不清杜杞到底患了什麼疑難雜症,民間便傳說杜杞是被陰魂不散的區希範和蒙趕擊打致死。

事關鬼神冥報,官方不敢定調,杜杞之死漸漸成了一樁迷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