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陸豐人文地理-陸豐東海地名考析

葉良方

大凡一個村鎮的命名,不外乎根據所處的地理特徵、環境、方位、形狀,人文歷史、建築物、原始建基姓氏、民俗信仰及環境所在地動植物名字等冠名的。然而,陸豐縣城東海鎮,如果顧名思義,就會得出與事實不符的結論。為什麼一座遠離大海的城鎮,而且與潮汕相比不算靠東的地方,要以東海命名?

汕尾海陸豐人文地理-陸豐東海地名考析

東海,此名應出於原東海滘之簡稱。因“滘”字難寫難念,民初自然被群眾省去“滘”字。或問:為什麼要命名為東海滘呢?這要從其地名的來歷說起。東海滘之名,始見於明嘉靖版《海豐縣志》“封域”及“縣境圖”、“海防圖”等古籍。東海滘驛,是陸豐建縣之前閩粵交通一處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的官驛所在地。其始建年代,應為明初。史載:明洪武四年(1371),驛丞花不華奉朝廷令,在距海豐縣城八十里的螺河岸邊建置驛館,全稱東海滘馬驛。驛館設有驛丞衙署和儲藏糧食、交通用具的庫房,以及養著馬匹的馬房和養著驢騾的驢房等。至弘治二年縣丞戴玉、九年知縣劉璇,嘉靖九年海豐知縣陳一善先後進行重修。與此同期,附近居民出於經商的需要,逐漸遷居到驛館周圍。久而久之,形成了東海滘墟市。所謂“滘”,多用於廣東地名。指水相通處或分支的河道。海豐縣過去有新滘、和豐滘、軍船滘等地名,至今地方猶存,而名稱早已不存在或更換了。

汕尾海陸豐人文地理-陸豐東海地名考析

東海因地處螺河和東河的交叉處,故稱為滘。明崇禎九年(1636)築東海滘寨城。清雍正九年(1731),海陸豐分縣,朝廷派來旗人監生黃煌出任陸豐知縣,在東海滘建置陸豐縣城。清乾隆年間,東海滘馬驛裁為公館。由此可知,東海滘的命名來源於明初東海滘馬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至清宣統三年(1911)11月,海陸豐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最後一任陸豐知縣沈秉鉷。民國時,陸豐縣城因東海滘的“滘”字屬於廣東方言僻字,難寫難讀,故被放棄而簡稱為東海。

汕尾海陸豐人文地理-陸豐東海地名考析

那麼,為什麼命名為東海滘呢?要說清此問題,須從明嘉靖版《海豐縣志》尋找證據。其“封域”雲:“自甲子門右轉至東海滘,阻山拒海,其(指海豐)東境也。”又《陸豐縣誌·藝文志》教諭黃繼渡《擬新建陸豐縣誌碑記》曰:“雍正八年,海令葉公以七都遼闊,統轄難周全。請以海東居中之地,分設縣治。”文中海令葉公,就是海豐縣令葉世美,江南蘇州人,出身歲貢;雍正七年至九年(1729—1731年)出任海豐知縣。就是他以縣內七都地域遼闊、難以管轄之理由,向朝廷上奏要求設立陸豐縣的。海東,析言之,即謂此地在海豐縣東部之中也。當時該地命名為東海,就是以其所處海豐縣之東的地理方位來命名的。至雍正九年十月(1731),從海豐劃出吉康、石帆、坊廓三都,分設陸豐縣。朝廷委派河南延津舉人王增繼任海豐知縣;委派正白旗監生黃煌出任陸豐第一任知縣。於是,這座海豐縣東部的東海滘驛,就成為陸豐縣的新縣城。這就是“東海”名稱的來歷及緣故。

汕尾海陸豐人文地理-陸豐東海地名考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