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之間為何讓我們漸行漸遠?心理動力學早有解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微信的普及,天南海北的人兒都可以聚到一起,於是,攛掇起一個同學群,就成了很多中年男女的青春回溯。

攢同學群的起頭人大多有著這樣的特徵。他得衣食無憂、性格中道、閒的蛋疼。衣食無憂導致他閒,閒導致他空虛,空虛引領他想復辟青春王朝,而欠缺攻擊性的中道,剛剛好,讓他耐得煩可以做服務性的工作,並且在部分同學的不理解不配合中存活下來,寬厚一笑。

一般攢同學群的人,身上有著典型的俄狄浦斯期衝突——未能自我實現和超越,另外,他身上也有著典型的榮格所說的中年人的——生命無意義的特徵。

他內心反覆吟唱著:“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的青春之歌,所以他想回到過去,來一場自我救贖。當然,還想拯救的是他日漸式微的性生活。因身份厚重,此類人群大多名為舵主。

舵主攛掇起來後,跟著起鬨的,是他的幾個發小,當年在班上就和他來往頻繁,關係還不錯的幾個人,名為左右護法。這幾個人最大的特徵就是軟、散、閒。生命已經可以一眼望到頭了,再往前走會和過去一模一樣,毫無驚喜,或者,找回失去的歲月,能有意外之喜。當年暗戀的女生,今日人在何方?當年自己沒有說出口的表白如今是否可以重頭再來?他們平時靠著養狗、美食、攝影、幫閒自我閹割。會張羅,愛起鬨,人脈廣而不深,好處是可以很快地把同學群的基礎人群配置好了。

隨後陸續進群的,可能是護法身邊臨近的人,過得好過得差,不一而論。可能有當年呱呱拉拉,如今年齡老大離異的中年婦女,內心隱藏一段心事。也有青春期就遭遇家庭突變的同學甲,大家為他重頭再來的好心態敬佩不已。也有當年成績不好但是搖曳生風的班花,她只是偽班花,因一段異於同齡人的風情,是稍成熟些男生的幻想對象。當然還有已經完全對生活失去了感知能力的帶著痴肥的中年人,你說東他道西,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了。還有混的略有小成的各類商、官、管。大家紛紛猜度著他們的內存空間。

這些是中間進入的。真正的班花永遠在原班人馬湊夠人數過半,可以夾道歡迎的時候,掐著點進的剛剛好。因為找到她著實不容易,如今人在大洋彼岸,又嫁的鬼佬一枚,並感染了西方人的生育激情,混血鬼仔足足添了四個,生育上也要技壓一籌,惹得幾個女生驚呼萬歲。然而班花是忘舊的,過不多久,山長水遠省親而回,舵主全程相伴,同學群現場直播,宛如國母出遊,班花對自己生活了20年的小城,恍若失憶,連同學音貌也要回想半天,叫人好生無趣。彷彿她早已投胎重生,再回首已是半生緣。

隨著班花的出現,大家開始對於互相的境遇有了明顯的體察。這才發現,當年好的依然是好的,最不濟也在北上廣深,再精英點就大洋彼岸了。我們說的是班長,當年也不覺得他怎麼樣,連一句話都沒交集過,怎麼就莫名其妙的成了米國人,朋友圈裡曬的全是孖寶嬌妻,不覺得當初他是個多有能力的人呀,至少他當班長的時候可從來沒有關照過我。然而,現實層面是成功的。

然後同學群裡永遠有幾個有空有閒的。他們的話題圍繞著旅遊健身做甜品。基本上是做完甜品去健身,有氧動作和體脂率。當然也有暗戀啦,比如天天曬甜品健身和旅遊的那位,那些都只是副業而已,她的主業是撩班長。只要班長說話,她就磁鐵一般的吸過去,那些風裡來雨裡去的話多了去了,直播調情。看著也蠻感動的,心智宛若少女。她卻不知道,班長其實極是涼薄,當年的英雄救美的佳話,重點在他的英雄,不在美人。這麼多年的念想,她的惦記估計全白瞎了。

同學之間為何讓我們漸行漸遠?心理動力學早有解釋

這種同學群最後進的,一定是一個讓大家心頭梗梗的人,明明她最不應該出現在這一片春光旖旎中,明明當年她是成績最差姿態最瑟縮的醜小鴨,可是大家仍忍不住想看到她,並印證對她的想象。有些男生想她,是因為她的美和單薄喚起他們那麼多的感受,可是當初什麼話都沒有說她就悄然離開了。女生想起她,是因為想看看她是否有異樣,她的人生是否翻盤?當初對她的態度並沒有錯吧。她進了群,依然那麼小心,是的,她天生是被貶低的。人們只是停下自己的喧囂,對她打量片刻,後面便繼續沉入自己的世界,她好像一條魚一樣的滑落了人群。

各路人馬到齊之後,同學群的活動便陸續展開,先是大陸區,隨後是北美區、澳洲區、歐洲區各自開展慶祝活動。一些省份和大城市紛紛成立了分舵,約定三五一聚。三個月、五個月一聚。總舵主也頻繁南下,大有“反清復明”之勢。飯局一場場的攢著,酒盅一次次的舉著,藉著微信,越洋的CHEERS不是夢,來來來,乾了這一杯。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開始也感動著呢?想著人生白驥過隙匆匆三十載,再見仍是少年,如今山不是山,水不是誰水,說多都是淚。默默發誓,要珍惜同學情誼,在這個石屎森林裡劈一方情感之舟,同船涉水過彼岸。

然而感動之餘,一次次的印證卻發現味道不對呀。群裡既沒有知心話也沒有體己語,一次次的喧囂起鬨空洞如白日焰火,過得一年半載,活脫中國社會的再度顯現,沉默的大多數、沉默的大多數,很多人全程禁言,冷眼窺看。那些期待的激動人心的告白也未曾出現,暗戀的慫蛋依然是慫蛋啦,完敗。即使是浮於表面的話,掖了又掖藏了又藏,比在職場還費勁,期待穿越三十年時空的重逢,卻空洞如山谷空鳴,餘音餘意皆無法繞樑。

來來來,都30年過去了,極個別人好不容易混個夢想不死,眼中有苟且胸中懷遠方,強開局面“同學,我們來說說理想好伐啦”。然而理想已死,體脂率橫行。

最讓人頭痛的是,幾個人的地方小群裡,有女同學隔週上自己的風情大照,不是露肩就是露腿,有時候直接對著乳溝,你說你喜歡這調調就明著來吧?偏偏超短裙的兩條光腿間放一寵物狗,你是拍腿還是拍狗?你說你打掃一天房子累了,上張照片是從躺在沙發的角度拍的,一小截纖細的腳踝和小腳,背景是你家窗明几淨的客廳和延伸遠望的陽臺,這心機也是沒誰了?不知道側重點是想你家幾套房子還是想你的玉體橫陳,是想呢還是不想呢?想呢還是不想呢?好狂躁。

興沖沖的同學群,最後只發現自己的幼稚可笑,默默吞嚥兩年的殘炙,想想還是退了吧。這兩年明顯感到腰圍更寬腹部更闊,怕是吞嚥了太多會引發不適的東西,悄悄退了群。那些關於青春的重逢的幻想,還是,洗洗,睡吧。

同學之間為何讓我們漸行漸遠?心理動力學早有解釋

關於同學群的心理動力學診斷

1、為什麼同學群會令我們失望?



中國人有句老話,三歲定八十。弗洛伊德說,六歲之後沒有新鮮事。克萊因說,我可以在你半歲的時候,就判斷你以後會不會瘋。好吧,這就是心理學的人之本性。

在很多人的認識裡,總以為,年少時,我們不諳世事所以互不瞭解,經歷了人生的悲欣交集之後,再見或者我們可以懂得彼此。然而,這條定律只對極少數真摯開放並且不試圖用低級防禦來保護自己的人有用。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會隨著社會化的進程,越來越盔甲深重。同學群的再次見面,實際上已經摻雜了太多不再單純的成年人的部分,內心戲比年輕時更甚。有句心理學名言說到,所有紛繁複雜的世事皆始於簡單明瞭的開端。當初可能男孩子們之間的競爭只是幾十分的分差,女孩子之間只是一條新裙子半個冰淇淋的區別。可是隨著年歲漸長,步入社會,這些過去的東西可能演變成了極大的鴻溝,比如五縣小城和一線大城的區別,比如平價國貨和世界大牌的區別。

假如說你認為自己不在乎這些,那隻能說明要不然你真的出世了,要不然你擁有了,要不然你防禦隔離。但凡在人群中,我們就會有自己的死穴和扳機點。這也是為什麼,同學群裡,沉默的大多數的原因。當你一次次談論著自己出國旅遊、海外房產、微整形玻尿酸的時候,可能對於另一些人來說,這根本是另一個世界。同時也可能引發了對方內心的失意與黯然,而這,完全是以為依然年少無猜的一場不甚得體的張揚和炫目,內心毫無共情之處。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當某些人以為是自己奮鬥得到了這一切,但是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命運的密碼早已在你的嬰兒期幼年期早早註定。比如那些家中較為富裕、父母給孩子給的比較充裕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在一線或者二線城市安家,並且購置數套房產,因為他從物質的角度,是配得的,他不會因為揹負房貸而倍感壓力和焦慮,鬆弛的內心環境會讓他更加大膽的投資和享受生活。

所以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看到的同學群裡的格局和當年大家在班級、在學業中的排序基本是一樣一樣的。比如得到父親滋養和力量的男生容易成為班長,並且在未來的人生裡面更容易開拓自己,在氣魄方面強於他人。比如生於領導家庭的子女,從小骨子裡就接受自己擁有某種權利感,這些人在未來更容易做官,這都來自父母的潛移默化。比如從小家境優越的女孩,在長大之後不會在物質方面匱乏,因為人內心的感受在小的時候奠定之後,我們一直會尋找這些熟悉的感覺,熟悉的感覺雖然痛苦,但是至少安全。所以貧窮者恆追求貧窮的感受,富貴者恆富貴。在佛教中有一概念叫等流果,意思解釋大致如此。

聽起來很悲觀很市儈,然而,事實的真相往往如此。當然有些人也會說,寒門出英才。這是極少數。首先,寒門只是其外在表現,可能在貧窮的家庭裡面有很好的父母親,可以鏡映到孩子的感受,給孩子很好的情感滋養,而這份滋養成為了孩子內心的生命源泉,讓他敢於與生命相遇。而另一些寒門成功的例子,很可能是極端的扭曲與反向形成,因恐懼貧窮而對財富的極致追逐。總之,不要對同學群報以不切實際的幻想,你將在進群之後,又一次體會到你幼年的感受,當年你呆在班上的哪個心理位置,現在進群之後,你依然會完好如初的回到當初的位子,並且因為雙方境遇的懸殊落差更甚。

2、突破自我設限,笑話吧?



很多人進同學群,就是帶著這樣的幻想的,以為自己年長了二、三十 歲,當初沒有勇氣的撕逼或者表白,當下可以突破了,也有人幻想的認為,或者幾十年不見,同學們也變了,大家或者可以更交心了。

然而,並不是這樣,在心理學裡面有一條定律叫強迫性重複。比如當年向班長表白的女生,至今依然得不到班長一個肯定的答覆。這是因為,在班長的內在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心理困境,就是雖然他父親給了他男人的力量,但是由於他父母關係一般,父親也沒有和自己心愛的女人在一起,就這一點,他一直不敢超越他的父親,他不敢以一個真正的男人形象和女人在一起,不敢接受一個女孩子坦誠的感情,就算過了三十年,他和暗戀者的內心交互,該在什麼位置就在什麼位置。

那個一直上風情照的女生,來自於在童年得不到父親的認可,所以只能以身體形象來喚起男人的情感與興趣,她會一次次的重複這種心理把戲,並且在同學群中頻頻上演,獲取自己內心的滿足,然而當她撩動了男性之後卻又將男人遠遠的推開,因為這可能意味著一場將要到來的象徵層面的亂倫,所以,她不敢繼續。然而渴求男人的關注和讚賞卻讓她煙癮發作般的重複著勾引人的把戲。

比如,攢同學群的舵主,本來以為通過同學會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尋找一個更有意義的出口的,然而並沒有。從野蠻精神分析而言,歸根結底是,他一直沒有度過自己的俄狄浦斯期。他父親為他提供了順遂的生活,但是不肯放手讓他遠離。因為超越不了父親的限定和綁縛,所以他也一直無法超越自己的人生,比如成為一個有攻擊力的男人與他人競爭,或者得到自己心愛的女人。他希望通過同學會回到過去重新改寫自己的人生。然而,命運的基因早已烙入骨髓,他將依然一次次重複自己單調的序曲。所以,我們對自己也不要太信任,只要進入同學群,或者在那樣的環境裡,我們也不過是對自己過去內心的一次次重複而已。

同學之間為何讓我們漸行漸遠?心理動力學早有解釋

3、愛恨情仇中的投射性認同

在精神分析客體關係裡面有一個術語叫投射性認同。"投射"是將自身擁有的難以接受的想法、感受、特質或行為歸於他人的心理過程。並且這還是個迴路,有投射有認同。

所以在一群人中,很自然便會玩起這個套路來。並且根據大家的投射,找準各自的位置。比如班花,將自己的虛弱空洞投射到同學身上,於是她非常好而完美,甚至模糊到不需要記得過去的一切,同學們都太不足掛齒了。比如醜小鴨女同學將美好投射到了別人身上,自己選擇了一個懦弱沒有力量招人嫌棄的位置。

這種固定的投射和認同的套路基本不會變也永遠不會變。詳情可以參考電影《芳華》,所有人都向女主角何小萍身上投射了卑微、好欺負、軟弱等等自己內心不想要的東西,這樣可以確保自己的驕傲與美好。而何小萍因為家世卑微,缺失父親的力量,很自然的認同了這部分,並且在未來的人生場景中一次次的上演被貶低被邊緣的角色,直至最後的崩潰。

所以,假如希望自己內心安寧一點的話,有時候其實可以選擇遠離同學群,因為一群人就是一個小社會,指不定什麼時候你就被投射了,還主動認同。而這樣的情景是最容易引發矛盾衝突和愛恨情仇,還記得大學室友之間“謝當年不殺之恩那句話”,說的就是人際間的驚心動魄。

4、為什麼我們會越來越遠?



張愛玲有一句話大概說的是,“有些人註定不能成為好朋友,因為當初的相識就是一場錯誤”。她說的是她和女友炎櫻的故事。

在上學期間,張愛玲和炎櫻好的形影不離,因為張愛玲那時尚存天真,炎櫻有足夠靈氣。然而,一直被家人情感物質雙重虐待的張愛玲和一直被富養寬待的炎櫻,內在的心理感受完全是不一樣的。這也是這兩個好朋友最後漸行漸遠的原因。

張愛玲早早出來謀生自己養活自己,知道人世的艱難。等到她逃難到美國的時候,窮困潦倒。而一生順遂的炎櫻,錦衣玉食,生活品質極高,她沒有辦法體會張愛玲的苦楚施以援手,並對張愛玲的遠離和抱怨大惑不解。

這讓心高氣傲的張小姐如何辯駁,一邊是窮到沒飯吃,一邊勸慰是“但吃肉糜”。所以,僅憑青春時那一段少年意氣,是很難成為互相撐持患難與共一世的好友的。

當初的友誼,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對自己對他人的不瞭解,因不瞭解而靠近,因瞭解而遠離,此原理同樣適合同學群。

同學之間為何讓我們漸行漸遠?心理動力學早有解釋

5、為什麼我 們那麼想靠近對方又彼此傷害?



弗洛姆的《愛與自由》中有一段描述,在一些部落中,人們為了卸除彼此的偽裝,讓大家感覺更親近緊密無敵意,而會定期開展部落亂倫工作。這就是我們人類內在終極的悲哀,我們既渴望隱藏我們的不完美,通過各種低劣的防禦,害怕被別人看穿我們的無能膽怯,然而我們內心又深深渴望被看到、理解和懂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第一次為人,誰也不比誰高明一點,誰的生命不是一襲華美的長袍,爬滿蝨子。抑或,本身就是襤褸不堪如乞丐,但,就算是這樣,我們依然是生命呀,我們依然渴望能夠了然我們自己,或者是向別人說明白我們自己,才算沒有白活這一生。然而,當我們尋覓來理解和懂得我們的人的時候,顯然同學群不是一個適宜的土壤。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那並不是一個足夠安全抱持的容納空間。深度高度維度皆有欠缺,還是另尋他法吧。

對於那些仍對同學群心懷幻想的人們來說,其實胸懷勇氣,那裡都可以青春不死,心中有愛,處處都能逢恰同學少年。而固守於一段單純的情景重現,面對的可能將永遠是失落、失望、失掉方向。唯有平凡才是我們唯一的答案。



唯藉此文緬懷我們的青春之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