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應急救援隊伍活躍在荊楚大地

百餘應急救援隊伍活躍在荊楚大地

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程隊監測地質災害

百餘應急救援隊伍活躍在荊楚大地

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程隊勘查地質災害現場

百餘應急救援隊伍活躍在荊楚大地

大冶有色礦山救援隊隊員操作救援設備

百餘應急救援隊伍活躍在荊楚大地

中韓(武漢)石化消防中心進行消防演練

百餘應急救援隊伍活躍在荊楚大地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利鵬 周萍英 見習記者劉丁維 樊碧波 通訊員趙樹祥 周怡 王雲飛 王小龍 翁利民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中燦

目前,我省共有43支專業應急救援隊、30多支已登記的社會應急救援隊,還有企業自建的應急救援隊,總數超過100支。這些隊伍為保障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平安,做出了突出貢獻。

據省應急管理廳救援協調與預案管理局幹部孟軍介紹,我省還將建立國家級和省級區域應急救援基地,統一管理全省各類應急救援隊伍;建立全省統一的調度指揮系統,對符合標準的隊伍進行政策支持,促進各隊伍良好發展。

這些救援隊都有什麼樣的絕活?有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了其中4支隊伍。

30小時不眠不休 解洪水壓頂之危

相當於六層樓高的倉庫裡,衝鋒舟、救生衣等抗洪搶險物資,碼放得井井有條;一臺臺挖掘機、大卡車等車輛,停放得齊齊整整……中國安能集團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營區,依舊保持著嚴明的部隊作風。

“中國安能的前身是武警水電部隊。去年機構改革後,武警水電第七支隊成為武漢分公司。”11月6日,公司辦公室主任郭亮向楚天都市報記者介紹。雖然“軍轉民”了,但該公司在應急救援搶險方面的優勢沒有變。作為一支應急救援國家隊,該公司參與了30多次重大搶險救援實戰,具備較為成熟的搶險救援力量和指揮體系,在水利水電、地質災害等領域擁有突出的搶險救援專業能力。

2016年入夏後,受強降雨影響,梁子湖水位節節攀升,持續6天超過保證水位。高漲的湖水,隨時可能沖垮堤壩,威脅沿湖數十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緊要關頭,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對梁子湖牛山湖大堤實行破垸分洪。這一艱鉅任務,由武警水電第七支隊承擔。接到任務幾個小時後,技術部門就制定了爆破方案。隨後,數百名兵力、數十臺套設備抵達大堤。

“一邊是上漲的湖水,一邊是緊張施工的戰友,我們與洪水賽跑。”工程一隊隊長王智俊回憶。在1公里長的大堤上,他和戰友們用液壓破碎錘破碎混凝土路面,用挖掘機清除土石,再挖掘爆破孔。從7月12日下午至14日清晨,他們挖掘了333個爆破孔,埋好炸藥並完成聯網。清晨7時,隨著巨大的爆破聲,堤壩沉入湖中,梁子湖水湧入牛山湖,沿湖防汛壓力頓時緩解。此時,參戰的搶險隊員們,已經不眠不休戰鬥了30多個小時。

多年來,武警水電第七支隊即如今的中國安能武漢分公司,是國家重大建設和搶險救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曾參與三峽工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世紀工程的建設,也參與過1998年抗洪搶險、2008年南方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排險、2015年監利“東方之星”沉船搶險等任務。

滑坡後深入最險處 勘測每道裂縫

“地質災害發生後,我們必須親臨現場勘查災情,到最危險的地方丈量每一條裂縫。變形最厲害的地方,也是採集數據最有用的地方。”5日,湖北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程隊高級工程師江亞鳴說。

常年穿梭於江河湖泊、深山野嶺、災害現場,風餐露宿、與危險做伴自是平常事。長期的野外經驗和數據積累,使得搶險工程隊隊員們,成為了能聽懂大自然語言的“地質醫生”。

2016年6月,搶險工程隊在咸豐縣開展唐崖集鎮滑坡勘查時,發現多處居民樓嚴重開裂。這意味著,此處面臨滑坡危險,直接威脅70戶251人和S463省道安全,1公里外的唐崖土司城遺址也會受到影響。

事態緊急。江亞鳴經過勘查和數據分析,提出撤離意見。4天后,危險區內人員全部撤離。

然而,滑坡體仍處於加速變形階段,在強降雨等因素作用下,隨時可能整體下滑,沖垮沿線房屋和道路。

為了阻止滑坡,江亞鳴和隊員們揹著儀器,一次次深入危險的封鎖區。“那時,我們每天天不亮就出發,調查災害變形情況,累了就坐在石頭上休息一會。”隊員王思捷說。

勘查中,隊員們發現了一條長150米、寬100-300毫米不等的貫通性裂縫。採樣分析結果顯示,滑坡處地下水飽和,致使陡坡失去“站力”。搶險工程隊迅速展開裂縫封填、地表臨時排水、隔水薄膜覆蓋等應急搶險措施,防止了滑坡體變形加劇。

“地質災害救援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災前預判、災害中監測處置、災害後治理等。”江亞鳴說。他從業近30年,最高興的,是在救災現場聽到“無人員傷亡”這句話。

2014年,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組建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程隊,截至2018年底,共完成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治理710次,完成省內1840餘處地質災害點防災應急預案。

每天高度戒備 嚴防“一根針事故”

“一根針從1米高處掉到地上,濺起的火星足以引爆打火機中的烷油,更不用說像我們這種存儲著100多種、數萬噸生產介質的煉化生產企業了。”6日,中韓(武漢)石化消防中心主任許曉軍,指著廠區縱橫交錯的金屬管道對記者說。

正因為責任重大,消防中心救援隊嚴格實行軍事化管理。救援隊乙烯中隊戰訓幹事成勇介紹,救援隊共有三個中隊、200多人。他們的生活十分規律:清晨6時30分起床,10分鐘洗漱,6時40分集合早訓,7時10分打掃衛生,然後是體能訓練和危險化學品處置訓練;每個月不定時半夜拉響警報緊急演練,隊員們的神經時刻緊繃,連睡覺都不敢脫衣服。

“很多新成員吃不了苦,留下來的多是有理想、有幹勁的年輕人。”成勇說。

冬季是救援隊最緊張的季節。許曉軍介紹,廠區內的管線長達數萬公里,管線接口數十萬個。密佈的管線塔器裡裝著數百攝氏度的高溫物料,而武漢冬季的氣溫常常低於零度,巨大的溫差容易引發管線塔器變形洩漏或設備故障。因此,救援隊必須每天24小時嚴陣以待。

這支低調的救援隊伍,已經成立40多年,隊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們不僅守護著企業內部的安全,還與武漢市119指揮中心建立了聯動機制,經常參加青山區乃至武漢市一些突發險情的搶險。

不久前,武漢市化工區一家小化工企業倉庫起火,庫內堆滿化工廢料,鋼結構頂棚坍塌。救援隊從接警到現場,只用了5分鐘。那一天,他們與消防攜手鏖戰了5個小時。

本月底,這支隊伍將擁有新的身份——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武漢基地武漢石化隊。他們將承擔起鄂、湘、皖等周邊500公里區域內的危化應急救援任務。基地配備了43臺應急救援特種車輛,包括70米舉高噴射消防車、危化洗消車、應急通信指揮車等,還有消防機器人、無人機等尖端設備。

揹著20公斤的裝備練“密室逃生”

訓練室裡黑煙瀰漫,溫度高達45攝氏度。劉軍揹著20多公斤重的救援裝備,匍匐著一點點摸索前進。耳邊不時響起滴答的水聲、哐當的重物墜落聲,夾雜著人們驚恐的尖叫聲和哭泣聲,一聲聲敲擊著劉軍的心靈。

周圍伸手不見五指,前方是出口還是陷阱,誰也說不準。“只能靠自己了!”劉軍給自己打氣。十多分鐘後,他滿身汗水鑽出了訓練室。

這一“火場版密室逃生”,是大冶有色礦山救援隊開展的煙熱系統訓練項目。它通過模擬黑暗、高溫、障礙等事故環境,讓救援隊員身臨其境開展救援,提高事故救援中自身的體能承受力和心理適應力。

大冶有色礦山救援隊於2017年4月組建,負責大冶有色公司所有礦山的預防性安全檢查和搶險救災,並配合地方參與其他搶險救災救援工作。

去年8月4日深夜,黃石市東方山水庫發生重大滲漏險情。救援隊接到指令,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緊急安置水泵、鋪設動力電纜、安裝排水管道,爭分奪秒降水位。之後的7天裡,十餘名隊員一直堅守在現場,共排水63小時、11萬立方米,直到險情解除。

“對設備不熟悉,就是對自己不負責、對生命不負責。”救援隊中隊長劉軍說。每一次救援都是一次與死神的賽跑,要跑在死神前面,隊員們就必須體能、操作雙達標。為此,救援隊每週一訓練,每季一重點,做到對大小設備的操作爛熟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