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四大名樓

大同四大名樓

大同四大名樓

據史料記載,明朝的大同,樓閣林立,建築華麗,以四牌樓為中心,四大街上各有一座華麗壯觀且功用不同的樓閣,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四方對稱的美學觀念,也組成了大同獨具特色的街巷文化,和陽街的太平樓、清遠街的鐘樓、武定街的魁星樓、永泰街的鼓樓,依據東西南北四大街又衍生出八小巷、七十二條綿綿巷,構成了大同古城的基本里坊格局。這些樓閣大部分毀於歷代兵火和自然災害,只有鼓樓倖存下來。

大同四大名樓

大同四大名樓

四座名樓中,掌文運的魁星樓拆毀較早,最先修復,2016年12月31日,魁星樓復建完工;太平樓毀於1934年,當時大同鎮守張漢傑以有礙交通、防礙戰時出兵為藉口,將其拆毀;1951年鐘樓是“為現代生活讓路”原因被拆除的,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慶齡聞訊專程來大同過問此事,瞭解情況後對此作法給予批評。2018年2月15日,大同古城鐘樓、太平樓舉行了移交儀式,至此四大名樓重現大同。

大同四大名樓

大同四大名樓

本篇重點介紹大同鼓樓,它是大同市區內現存唯一的古代高層樓閣,樓內備有測定時間的“銅漏壺”和“定更鼓”,一座十字歇山頂建築,為明代樓閣式建築的典型代表,鼓樓東西長17.65米,南北寬14.55米,高約20米,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近似正方形,高三層,各層樓簷下均置斗拱,一、二層簷下置一斗二升交麻葉拱,三層簷下為單翹斗拱。鼓樓底層用青石砌成四角,當中有十字穿心門洞,以通車馬行人(現已封閉)。樓上有“大同古建築攝影展覽”, 各層簷下額枋上都繪有一幅幅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的精美繪畫,如“桃園三結義”、“呂布戲貂嬋”等。鼓樓的牌匾東向上為“歌風”,下為“雲開春曉”,南向上為“鼓樓”,下為“聲聞四達”;西向上為“振德”,下為“和聲鳴盛”;北向上為“時雍”,下為“瞻雲就月”。鼓樓北口東西的兩根柱子上鐫刻有楹聯一幅,上聯為“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下聯為“心田留一點,子耘孫耕”,據傳為康熙御筆。

大同四大名樓

據歷史故事傳說,古時大同鼓樓的鼓皮為人皮製成的,原來在明正德年間,大同城大西街九樓巷口有個惡霸,叫王龍,仗勢欺人,侮辱婦女,無惡不作,他還有一個特殊愛好,專吃“湯退驢”。就是把剛生下不到半年的小毛驢用柴堆圍著,柴堆裡放好裝有調料的鹽水,然後將柴堆點燃。這樣一來,小毛驢被火一烤,口燥難忍,拼命喝水,越喝越渴,直到被活活燒死。這時的驢肉內外熟透,五香鹹嫩,味道鮮美,但情景十分殘忍。由於王龍到處派人找驢,鬧百姓怨聲載道。

大同四大名樓

恰好這一年正德皇帝到大同“游龍戲鳳”,與王龍的情人——名妓“佛也愛”打得火熱,被驕橫慣了的王龍撞見,頓時大怒,上去就是拳打腳踢,正德皇帝見勢不妙,趕緊逃走了。正德發誓要剷除此人,以解心頭之恨,派大臣江彬把王龍的底細打聽得清清楚楚,並且可又一想,如果皇帝為了爭風吃醋殺人,天下人怎能信服。後來皇帝聽江彬說王龍愛吃“湯退驢”,速草了一道旨意:“逆賊王龍塗炭生靈,食湯退驢,天理難容。因此,將其抽筋剝皮,鎮壓鼓樓。遺臭萬年,以警後人。”

大同四大名樓

江彬奉旨將王龍立斬市曹,剝下王龍的人皮,補了鼓樓的更鼓,從此,鼓樓鼓聲就變成了“王…龍…”的聲音,意為王龍永世捱打,還把王龍的骨架用四根鐵鏈吊在鼓樓的洞窟之下,為千人踩,萬人踏,意為永世不得翻身,把王龍的府第掘地一丈,修築茅房一間,意為遺臭萬年。大同的百姓心裡也明白,王龍這次碰上硬茬子了,可也為民除了一大害,大家歡欣鼓舞。

此外,鼓樓得以保全,需要感謝當時的市文化局副局長王民選,是他據理力爭,才得以保住600年曆史的鼓樓。同時感謝為古城復興作出貢獻的耿市長、愛心企業家及眾多參與古城建設的無名英雄。

大同四大名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