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亮!武威市背街小巷上演“大變身”

背街小巷敞亮了

雖不似城區主幹道繁華,卻是百姓回家的必經之路,城區深處的一條條背街小巷連著千家萬戶。長期以來,武威城區背街小巷基礎設施差,道路年久失修,供排水管網老化,環境衛生髒亂差,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阻礙城市發展。

小街巷連著大民生。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環境,涼州區著力破解背街小巷“髒亂差”難題,堅持遵循規劃、尊重民意、完善功能、風貌融合、便民利民、示範帶動的原則,以“路平、燈亮、牆白、文化上牆”為目標,紮實推進背街小巷市容環境整治。計劃到2020年,武威城區背街小巷全部改造完畢。

敞亮!武威市背街小巷上演“大變身”

改造後的土城巷

“家門口平坦了,心裡頭舒暢了!”

市民楊大爺是第一批搬進涼州區雲曉尚都的住戶。“我是2014年從老城區搬過來的。那時候雲曉尚都入口是坑坑窪窪的土路,一到雨雪天出入很不方便。後來,小區門口路面進行了硬化,雖說是乾淨了,但是道路很窄,也沒有鋪設人行道,總之,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9月10日,涼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張貼《通告》:對富陽巷、農委巷、民勤路南段、八中西側巷、貢元巷、雲曉路、雲曉尚都東側巷、老蔡莊路進行封閉施工。道路封閉,大型機械駛入施工現場。

10月30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涼州區雲曉尚都門口,寬敞的道路已現雛形,工人們正在對道路西側牆面進行貼磚美化。雲曉尚都住戶陳女士說:“家門口平坦了,心裡頭就舒暢了!”

敞亮!武威市背街小巷上演“大變身”

整潔的達府街人行道

尊重民意 突出“三化”

“‘加強項目管理、注重整治細節’是背街小巷整治標準高不高的關鍵。在背街小巷整治的選擇上,涼州區每年年底就著手製定下一年度的整治計劃,深入城區大街小巷實地勘查,走訪周邊群眾,徵求民意、傾聽群眾呼聲,結合道路實際,確定整治的背街小巷,梳理重點整治內容。在設計上,選擇設計資質高、理念新穎的設計單位,按照‘節約資源、合理整治、突出成效’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在項目管理上,選派現場負責人與監理單位全程監督施工,盯時間、盯進度、盯質量;在整治細節上,尊重民意,嚴格要求。另外,注重對窨井蓋及空中蜘蛛網進行整治,對殘缺不全、高低不平的井蓋座,對雜亂無章、橫七豎八的線纜進行整治。保證檢查井平整完好,線纜規則有序。我們接受群眾的監督,積極採納周邊居民意見、建議,盡最大能力服務周邊群眾。”涼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政股工作人員王偉新說。

據介紹,在背街小巷整治過程中,突出美化、文化、亮化“三化”治理目標,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在“亮化”方面,吸取整治經驗,對路燈等照明設施不全的巷道,能架設路燈的架設路燈,不能架設路燈的選擇簡易燈管及輔助照明設施、進行亮化,做到燈光明亮、街巷敞亮。在“文化”方面,不僅僅侷限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適度選擇武威特色文化、武威城市精神等帶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內容進行宣傳,提升文化軟實力,助推文明城市創建。

“堵心路”“泥土路”變“通暢路”

“ 為了充分發揮民主決策,科學實施,體現效益,通過群眾反映、街道上報、現場摸排,以主城區人流量大、交通狀況差、環境衛生髒亂的背街小巷為重點,涼州區2017年集中打造了土城巷、達府街等9條背街小巷整治樣板。”王偉新說。

2018年,涼州區實施了署東巷、文廟路、福利路等32條背街小巷市容環境整治。重點以通訊設施整治、指示牌設置、道路路燈整修、沿街綠化帶整治、垃圾箱配備、路面井蓋治理、環境秩序整治、建築整修等八個方面為主,共拆除破舊圍牆2358米,拆除違章建築3054平方米,整修道路25319平方米、人行道69000平方米、檢查井1644個,更換花崗岩路緣石31610米,敷設供排水管網5148米,架設路燈89盞,設置景觀牆1733米,製作宣傳標語510平方米等,整治後的背街小巷道路通暢、衛生整潔、秩序井然,基本達到了“三化”目標。

2019年,涼州區實施了雲曉路、小寺巷子、群眾巷等16條背街小巷整治。現小寺巷子、老黨校巷、民樂巷、華隆大廈東側巷、群眾巷、北廣場西側巷等6條已基本完工,雲曉路、老蔡莊路等10條背街小巷正在加緊施工,累計拆除圍牆308米,拆除構築物2595平方米,改建瀝青混凝土道路12183平方米,鋪設人行道4250平方米,整修檢查井363座,更換路牙石5840米,架設路燈67盞等,預計在11月底完成整治。

隨著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一條條破爛不堪的小街巷正在發生著脫胎換骨的變化,過去的“堵心路”“泥土路”,已經或正在變成“舒心路”“通暢路”。

本報全媒體記者梁文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