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細細的紅線》到底要表達什麼?

hwy123456


《細細的紅線》是一部意識流、反類型、敘事獨特、大牌雲集的戰爭片,我也曾想順著這個思路好好領會,卻抗拒不了內心真實的聲音,我實在無法喜歡上這部電影。


影片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日雙方在南太平洋的瓜達康納爾島進行激烈的戰鬥,“查理步兵連”受命正面強攻,去奪取被日軍佔領的山頭陣地。故事的情節,就隨著士兵們在浴血奮戰中的不同命運而展開,帶來戰爭和人性的思索。

可能叛逆期來得晚吧,我現在比較反感那些總叨叨“你應該這樣想”的做法,更別提電影主要應通過敘事、表演和鏡頭語言來傳達導演的想法,而且每個人的感受也可以不同。

但這部電影不僅點題的旁白比演員的臺詞還多,貝爾妻子在海邊、草地、窗前、床上的無數閃回鏡頭更讓我抓狂,敵人失敗後崩潰、麻木、痛哭的大特寫、長特寫還不斷重複……這樣的強力灌輸,讓我頗感疲倦。

和以往的戰爭片不同,本片沒有典型的主角,也沒有常見的敘事架構,有點象紀錄片的風格,只是鬆散自然地,將一眾官兵在激戰中的狀態真實地展現出來。

他們在搶灘登陸前會焦慮不安、在發起衝鋒時會恐懼至胃痙攣、戰友受傷哀嚎時會心痛無助、看到殘缺不全的屍體會崩潰發狂、被點名去執行危險任務時會害怕得手足無措;他們也會在戰鬥間隙想起深愛的妻子、懷念與孩童潛水的暢快、好奇地去挑弄含羞草、享受片刻暖陽和煦風……

清澈的溪流、茂密的叢林、參天的大樹、自然棲息的動物、與世無爭的部落,南太平洋島上的寧靜祥和,一如人類的善良純真和天理良知,因血腥暴力和冷酷無情的戰爭,面臨毀滅。

在生死一線之間,誠如史塔洛上尉所說“最難的是,不知道這樣做有沒有用”,但人們所執拗堅守的,還是自己心中那條“細細的紅線”。

維特是個逃兵,他一度想逃離這個充滿殺戮、自我毀滅的世界,找到另一個美好的、尊重生命的世界,獲得內心的平靜。回到戰場後,維特不顧軍士長威爾士讓他自保的勸告,不僅奮勇作戰、搶救傷員,還勇敢加入了炸碉堡的突擊隊。

在一次主動參加的偵察任務中,維特為送回消息、拯救兩位戰友而被日本兵包圍。面對黑洞洞的槍口,維特在最初的慌亂後,很快就恢復了平靜。為戰友赴湯蹈火、從容犧牲,這就是維特一直追尋的“生命的光輝”。

軍士長威爾士,是一個矛盾人物。他認為“在亂世中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不要白白送死,沒有另一個美好世界,這是唯一的世界”、“也許是因為我看得太多,根本就失去感覺”,但當一名士兵被敵人打爆肚子痛苦掙扎、眾人無法營救時,威爾士冒險穿過火線,給他送去嗎啡,讓他在生命的最後得到安慰和平靜,而事後,威爾士更是斷然拒絕了戰友為他邀功的提議。

無論是戰場抗命,拒絕讓全體士兵正面衝鋒送死而被免職的史塔洛上尉;還是懷著對妻子濃烈的愛、報著必死信念勇敢戰鬥,卻遭遇妻子背叛的貝爾;還是驍勇善戰卻誤拔拉環,為保護戰友,毫不遲疑用身體擋住手榴彈身亡的凱克……他們也都在生與死、堅守與泯滅之間,恪守了自己的信念。

“在理智與瘋狂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 ”


吾評吾劇


本片是一部描述美國在1942年到1943年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戰役期間一個名為“查理斯火炮連”的戰爭故事。在這次大規模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中,查爾斯連隊因設法要從日本人手中奪回名為210號的陣地,全連從登陸開始到持續數月精疲力盡的廝殺與流血,從叢林中巡邏偵察到夜宿野地和傷躺醫院,一直到生存者最後的離去,皆被深刻且真實地在片中描繪出來。

另類的一種戰爭表達方式。只是一場戰役但是可以拍出3小時的電影,我也是佩服了。而且主要是從心理影響和對精神層面的衝擊去表達戰爭的殘酷。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戰爭。不過文藝範太重,我不喜歡這種方式。節湊很緩慢,很多自白。

真的很泰倫斯馬利克。將軍想贏,然後讓無數人去送命。我們無法窺探戰爭全貌,卻從每個戰士身上感受戰爭,他們的智慧,英勇,膽怯,無能讓人仿若身在戰場,為土著悲傷,為戰爭哭泣。

到底是什麼讓人們的善良在一夜之間忘的一乾二淨,到底是什麼讓本來是一家人反目成仇,導演雖然沒有給出正面的答案,但卻通過殘酷、血腥的鏡頭以及詩一般的臺詞告訴觀眾那個答案會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災難。對於被戰爭摧殘扭曲的士兵來說,戰爭沒有絕對的正義,只不過是野心傢俬欲膨脹的必然結果,無論是美軍--高階長官了勝利甘願犧牲下屬,還是日軍--軍國主義瘋狂的思想。影片的對於觀眾的震懾從畫面的對比,人物的表現和唯美的臺詞三個方面入手。

整體來講《細細的紅線》是一部反好萊塢類型片的作者電影,它有別於我們看過的任何戰爭片,導演在敘事上的獨創性毋庸置疑。它顛覆了好萊塢的經典敘事,以一種貌似鬆散、混亂的敘事來完成導演特倫斯-馬利克對人物心理現實的描繪以及作者本身帶有形而上意味的哲理反思。“你們是誰,生活在制服裡的人?”,這句貫穿始終的心理對白,與先前我們提到的高更油畫標題不謀而合,因為,這位曾經追隨哲學大師海德格爾的美國導演在《細細的紅線》裡,同時也發出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何處去的詰問。對於戰爭而言——戰爭,也許就是人性正反兩面之間那微乎其微又不容忽視的一條細線,理智與瘋狂,於一線之間徘徊。這就是導演的詩情所在。



撩了個電影


本片是一部描述美國在1942年到1943年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戰役期間一個名為“查理斯火炮連”的戰爭故事。在這次大規模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中,查爾斯連隊因設法要從日本人手中奪回名為210號的陣地,全連從登陸開始到持續數月精疲力盡的廝殺與流血,從叢林中巡邏偵察到夜宿野地和傷躺醫院,一直到生存者最後的離去,皆被深刻且真實地在片中描繪出來。

另類的一種戰爭表達方式。只是一場戰役但是可以拍出3小時的電影,我也是佩服了。而且主要是從心理影響和對精神層面的衝擊去表達戰爭的殘酷。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戰爭。不過文藝範太重,我不喜歡這種方式。節湊很緩慢,很多自白。

真的很泰倫斯馬利克。將軍想贏,然後讓無數人去送命。我們無法窺探戰爭全貌,卻從每個戰士身上感受戰爭,他們的智慧,英勇,膽怯,無能讓人仿若身在戰場,為土著悲傷,為戰爭哭泣。

到底是什麼讓人們的善良在一夜之間忘的一乾二淨,到底是什麼讓本來是一家人反目成仇,導演雖然沒有給出正面的答案,但卻通過殘酷、血腥的鏡頭以及詩一般的臺詞告訴觀眾那個答案會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災難。對於被戰爭摧殘扭曲的士兵來說,戰爭沒有絕對的正義,只不過是野心傢俬欲膨脹的必然結果,無論是美軍--高階長官了勝利甘願犧牲下屬,還是日軍--軍國主義瘋狂的思想。影片的對於觀眾的震懾從畫面的對比,人物的表現和唯美的臺詞三個方面入手。


檸檬易源電影


靜謐的叢林,慘烈的廝殺;讓人心醉的沙灘,彈雨紛飛的密林。戰場上人性變作獸性,死亡似乎才是真正的解脫,一部讓人背後發涼的戰爭電影,更甚於拯救大兵瑞恩。戰爭如此殘酷是件好事,否則就會有人愛上它。


風痕83273640


這是一部反戰作品。電影從開始的恬靜生活直入戰爭的暴力與血腥,在強烈的反差裡反戰主題呼之欲出。當戰事逼近的時刻,每個人都在焦慮,絕望,恐懼,甚至哭泣,卻無奈地在瘋狂渴望權力的將軍的命令裡前進,身邊的生命和轟鳴的槍炮伴隨著他們一步步走進地獄,島上的動物也被絞進這無盡的焦灼裡,生命在這裡被殘殺被褻瀆,呼喚上帝的最後的一縷希望也被身邊的現實扼殺。這裡就是地獄,如果世間只有一個,他們的世界裡沒有希望,只有互相的殺戮,為了虛假的謊言,權力的犧牲。這是戰爭唯一的真相,英雄主義不過是權力爭奪的欲蓋彌彰,每個個體的生命不會在戰爭裡得到最基本的尊重。戰爭不是分裂與重建,是徹底的掠奪與殺戮。尊重生命的連長被罷職,拯救同伴的Witt最後慘死森林,正直和良知不會在這裡彰顯價值。戰爭的殘酷不是和平時代的人們所能想象的,熱愛和平,不是一句空話,是最基本的人道主義。


Panda電影俠


說的是在舊社會,有一個楊姓窮人,欠了地主黃世仁很多錢。快過年了,別人家都大魚大肉,他只能買了一條細細的紅線給女兒……最後共產黨來了,翻身了,錢也不用還了。於是高呼萬歲!

挺勵志的。


PhilipWu


另類的一種戰爭表達方式。只是一場戰役但是可以拍出3小時的電影,我也是佩服了。而且主要是從心理影響和對精神層面的衝擊去表達戰爭的殘酷。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戰爭。不過文藝範太重,我不喜歡這種方式。節湊很緩慢,很多自白。

真的很泰倫斯馬利克。將軍想贏,然後讓無數人去送命。我們無法窺探戰爭全貌,卻從每個戰士身上感受戰爭,他們的智慧,英勇,膽怯,無能讓人仿若身在戰場,為土著悲傷,為戰爭哭泣。

到底是什麼讓人們的善良在一夜之間忘的一乾二淨,到底是什麼讓本來是一家人反目成仇,導演雖然沒有給出正面的答案,但卻通過殘酷、血腥的鏡頭以及詩一般的臺詞告訴觀眾那個答案會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災難。對於被戰爭摧殘扭曲的士兵來說,戰爭沒有絕對的正義,只不過是野心傢俬欲膨脹的必然結果,無論是美軍--高階長官了勝利甘願犧牲下屬,還是日軍--軍國主義瘋狂的思想。影片的對於觀眾的震懾從畫面的對比,人物的表現和唯美的臺詞三個方面入手。





匹諾曹jun


我想,這不應該算是一部純粹的戰爭電影,他更多的是道出了人們心中的疑問,他們在戰爭中不斷追尋一個話題:我們來自哪裡,要去哪裡。這個問題跟隨著每次的旁白,而愈加迷離~

結果呢?它沒有結果,當戰爭還在繼續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永遠沒有結果~戰士們只能從一個戰場轉移到另一個戰場,繼續進行殘酷的殺人遊戲,除非,你在這場遊戲中早早退出

每個人都不希望戰爭和死亡降臨在自己頭上,當他們進行戰前準備,等待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表現出了焦急與恐懼,他們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些戰爭機器和棋子~

但是,我知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離不開爭執與戰爭,這似乎是整個世界達到和平平衡點的必經之路和必要手段,很無奈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