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的元朝公主嫁給高麗國王子,為何婚後一年王子就苦不堪言?你怎麼看?

YERO


十五歲的元朝公主嫁給高麗國王子,為何婚後一年王子就苦不堪言?你怎麼看?(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和親主要是指中原王朝統治者和周邊少數民族首領之間達成的一種政治聯姻,和親制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興盛於漢代,和親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兩個民族停止戰爭、摒棄前嫌,建立友好和睦的關係,有自願和親的,例如王昭君,為匈奴和漢族的團結做出了貢獻,也有被迫的,例如遠嫁烏孫的公主劉細君,一生鬱鬱寡歡。

這些宗室之女被迫遠嫁他方,遇到各種困難和痛苦,還要接受少數民族的習俗,對於一個來自禮儀之邦的女人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孃家實力弱小,這些和親的女子就會地位低下,受盡各種的屈辱,所以很多和親的女子過的並不幸福。

但是,有一個和親的公主卻是奇葩一個,上至君主、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對她異常恭敬,甚至是膽戰心驚。

這位公主就是忽必烈的女兒忽都魯揭裡迷失公主,也稱為安平公主,她嫁給了高麗忠烈王王昛。

安平公主為什麼會嫁到高麗呢?

這事兒要從元朝攻打高麗說起,這是一個仇家變親家的狗血故事。

自1231年起,蒙古連年對高麗用兵,“凡四命將徵之,凡拔其城十有四”,強悍的蒙古大軍將高麗打的稀里嘩啦,但是,在攻打的過程中,蒙古人發現一個問題,高麗山地多平原少,可耕地就更少了,糧食能養活當地的老百姓餓不死就不錯了,根本養活不了太多軍隊,而蒙古騎兵的後勤基本靠搶,到了高麗才發現,當地的老百姓根本養活不了蒙古大軍,軍隊需要的糧食、草料都要從中國運輸,軍隊的機動性受到很大限制,再加上當地百姓不斷襲擾,蒙古大軍這才意識到,征服高麗的成本太大了,得不償失,必須改變策略。

1259年,高麗高宗派遣世子王倎(後改名王禃)奉表入元,雙方議和,次年,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於開平,建元中統,向高麗宣佈詔書“完爾舊疆,安爾田疇,保爾家室”,表面上承認了高麗獨立。

後來高麗元宗王禃即位,為鞏固王位穩定,想要與元朝和親,1271年,派樞密使金鍊向元朝求婚,被忽必烈拒絕,同年六月,又派遣世子王昛率領尚書右丞宋玢、軍器監薛公儉及衣冠世胄28人入質於元,再次請求忽必烈給王昛賜婚,看到如此誠意,忽必烈終於同意,招王昛為女兒忽都魯揭裡迷失公主的駙馬,消息傳到高麗,舉國歡慶,奔走相告,由此揭開了元朝與高麗王室近百年的聯姻史,據記載,元朝共有9位公主嫁到高麗。

但是長公主只有13歲,必須長到15歲才能出嫁。

三年後的1274年,忽都魯揭裡迷失公主遠嫁高麗,已經登上王位的高麗忠烈王王昛不敢小視,派遣樞密院副使奇蘊到大都迎接公主,王昛本人則親自到肅州接親,高麗嬪妃、公主以及百官的夫人都出城迎接。

安平公主到達當日,皇室宗親、文武百官著盛裝、豪華車隊,氣勢恢宏的搗城外迎接,安平公主車隊來到高麗國清寺門前,接受百官慶賀,王昛的原配正妃王氏降為貞和宮主,安平公主為正宮。

高麗舉國上下都以為來了一個”護身符“,其實,元朝送來了一個”烈火奶奶“。

作為忽必烈的嫡長女,這位元朝長公主含著金湯匙長大,從小就嬌生慣養,飛揚跋扈,刁蠻任性,那脾氣大的點火就著。這次嫁到高麗絕對是屈尊而來,居高臨下,背後是勢力龐大的大元朝,哪個敢不給面子。

在她眼裡,就沒有不敢罵不敢揍的人,國王老公怎麼樣?她照揍不誤,經常當著下人的面對王昛是又打又罵,根本不顧及丈夫的高麗王身份,次年9月,安平公主生下兒子王謜,舉國歡慶,諸王百官賀喜,王昛的原配王氏也來祝賀,跪著向安平公主敬酒,王昛回頭看了這個原配夫人一眼,被安平公主恰巧看見,立即勃然大怒,“何白眼相視?豈以宮主屈節於我乎!”(你為什麼要衝我翻白眼,是不是你的原配屈居我下你不高興),越說越生氣,接著就是大哭大鬧,命令下人立即備車,不幹了,回孃家!

王昛嚇壞了,公主回去了,蒙古大軍估計很快就來了,滿大廳的賓客都面面相覷,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幸虧安平公主的奶媽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上去攔阻”公主若出,老婢必死於此!“,奶媽是安平公主唯一的精神依靠,她這麼一說,安平公主立即消停了。

但這事兒沒完,安平公主最終逼著老公把原配打入冷宮才了事兒。

王昛不是怕安平公主,怕的是她背後強大的孃家大軍,不得不處處忍讓,有一次兩個人到天孝寺進香,因為陪同的人員太少,安平公主隨手抄起一根木杖朝著王昛的頭砸了過去,把帽子都砸掉了,到了山頂,氣還沒有消,追著王昛打,隨行的大臣實在看不下去了“辱豈有大於此者乎!”,不但如此,安平公主還要王昛穿著元朝的服飾,隨著蒙古族的習俗,高麗百姓看到自己的國王打扮成這個樣子,都痛心疾首,潸然淚下。

公主還是一個護夫狂魔

除了囂張跋扈,刁蠻任性,其實,安平公主還是一個護夫狂魔,也就是說,自己的男人只許自己欺負,《高麗史節要》記載,元朝派了一名叫黑的的官員在高麗擔任達魯花赤(監督官,類似於欽差大臣),此人十分傲慢,經常欺壓高麗官員,甚至還頂撞忠烈王王昛,安平公主對黑的很不滿意,有一次,安平公主回孃家,怕黑的背後使壞,就派人去監視他,防止他汙衊自己的丈夫。雖然囂張跋扈,但是安平公主對於促進兩國之間和平交往貢獻還是挺大的。

公主暴斃,國王退位

1297年,安平公主到壽寧宮觀賞芍藥花,思念家鄉,大為感嘆,以至於淚流滿面,不小心染上疾病,就此去世了,年僅39歲,葬在高陵。

安平公主壯年去世,死的蹊蹺,以至於各種傳言不斷,雖然沒有真憑實據,但是如果這種流言被忽必烈信以為真,興師問罪,高麗必將生靈塗炭,嚇得忠烈王王昛趕緊將常年在元朝居住的兒子王謜召回繼承王位,他自己改當太上王了,元朝的外孫子當皇帝,元朝總不至於對自己人下手吧。

王謜回國繼承王位,立即以詛咒公主致死的罪名將父親的寵妃無比、宦官陶成器、崔世延等人處死,流放了40多人,雷霆手段令高麗人震撼。

元朝封王謜為高麗國王,即忠宣王,忠烈王王昛為逸壽王,王昛終於脫離苦海,不用再過膽戰心驚的日子了。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在歷史上,和親公主的命運大多都是比較悲慘的,只有少量的公主能夠極盡尊容,或者獲得善終。然而,元朝的安平公主,作為一個和親公主,卻完全不一樣。

安平公主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小女兒,在她12歲那年,高麗王朝為了巴結元朝,第二次向元朝求婚。忽必烈原本考慮用宗室女子嫁入高麗,但是看到高麗王室的誠意,以及忽必烈意圖借高麗為跳板攻打日本,因此同意親生女兒安平公主嫁給高麗王子。

公元1274年,安平公主15歲,正式嫁給年長30多歲的高麗王子。不過,和歷史上的和親公主不一樣的是,安平公主出嫁的名義是招贅駙馬,並不是外嫁和親,高麗王子也是在元朝的都城大都和公主成婚的。安平公主婚後和高麗王子原本住在元朝,一個月後,高麗老國王逝世,元朝冊封高麗王子為新國王,即高麗的忠烈王,並派兵護送回高麗。安平公主從此隨夫婿前往高麗。

安平公主在高麗極盡殊榮,在到達高麗的第一天,忠烈王要求高麗的王公大臣、嬪妃、宮人等一眾成員,全部在都城跪迎公主的到來。在高麗,忠烈王在迎娶安平公主之前原本是有正妃的,從此也全部降級,將正宮王后的地位讓給了安平公主。

此外,安平公主不僅主導高麗後宮,還可以任意干涉高麗朝政,群臣沒有敢不從的。自從安平公主到達高麗以後,安平公主就成為了高麗地位最高的人。由於有元朝的撐腰,安平公主在高麗的胡作非為沒有任何人敢阻攔。甚至連忠烈王,安平公主動輒肆意大罵,棍棒相加。如果忠烈王膽敢沒有經過安平公主允許,而與其他妃嬪眉來眼去,則妃嬪輕則打入冷宮,重則性命不保。

有一次,在一個宮廷宴會上,忠烈王不小心白了安平公主一眼,結果導致安平公主大怒,下令撤銷宴席並吵著要回元朝告狀。忠烈王深感害怕,起身抱著公主的鳳輦不讓公主走,被公主的隨從亂棍打了回去。要不是公主的陪嫁奶孃以死相勸,這場小小的風波根本沒法停歇。

1297年,37歲的安平公主去世。伴隨著公主的去世,忠烈王惶惶不可終日,由於害怕元朝認為是忠烈王害死了公主,忠烈王趕緊退位,將王位傳給了他和安平公主所生的兒子,諡安平公主為莊穆王后,忠烈王才躲過一劫。隨後,元朝追封安平公主為齊國大長公主。



蘇綻


在歷史上,高麗國很成一段時間都是中國的附庸,不過在南宋時,由於趙宋王朝對北方鞭長莫及,高麗國終於引來了獨立自主的日子。但可惜的是,高麗國好不容易盼來的自由,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所謂的幸福,反而是一場大災難。

因為,高麗國的武將們,趁機發動政變,將高麗國王架空成傀儡。此後百年,高麗國的政權實際是被武將們輪番控制,直到成吉思汗橫空出世。

最初,面對蒙古的強勢崛起,高麗國的武將們還算識相,他們主動與蒙古約為“兄弟之國”。

但後來,因為蒙古想要把高麗國變為自己的附庸,而高麗國的武將們害怕王室會因此重新掌權,便極力反對,於是高麗國與蒙古翻臉,兩國由此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他們從1231年的窩闊臺時期,斷斷續續打到1273年的忽必烈時期,持續42年之久。

在這場大戰中,蒙古先後9次出兵討伐,但依然沒能成功征服高麗國。不過,這場戰場卻讓高麗國這些武將們的勢力嚴重受損。

在這種背景下,高麗國王王禃為奪回政權,就派自己的兒子王昛到元大都面見忽必烈,請求聯姻,以示百年好合之意。

當然,所謂的聯姻,實際上就是高麗國王室表示願意給忽必烈當附庸,而作為回報,忽必烈幫助高麗國王室重新奪回大權。



經過幾次溝通,雙方很快達成這場政治聯姻。

忽必烈為表示誠意,直接將自己和阿速真皇后生的嫡女,即孛兒只斤·忽都魯揭裡迷失(被高句麗稱為莊穆王后,以下簡稱莊穆王后)下嫁給高麗王子王昛,兩人還在元朝成了婚。

半年後,高句麗國王王禃去世,王昛成為高麗新國王,也是高麗王朝第25任君主,於是他帶著莊穆王后回到高麗,高麗舉國歡慶,喜大普奔。

因為王昛之前已有妃子,但莊穆王后身份尊貴,不可能做小老婆,王昛只好把正宮降格,讓莊穆王后做了正宮,成為高麗王國後。

此後,憑藉著忽必烈的支持,王昛不僅從武將們手中奪回大權,還收回西北面(東寧府)及耽羅等領土,國家也從此穩定下來,因此高麗國的百姓們都歡呼雀躍道:“沒想到這個國家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戰火摧殘,終於等到了太平的年代!”

當然,這一切並不是元朝白給的恩惠,作為交換條件,高麗國徹底成為元朝的“駙馬國”,不僅需要完全服從元朝的調遣,還需要稱臣納貢,降格官制與稱呼、以及按照元朝的打扮剃髮易服。

當然,這些對於王昛這個國王來說,都不算什麼事。但有一件事,卻讓王昛苦不堪言,它就是莊穆王后。



這位莊穆王后,因為是忽必烈的嫡女,不僅身份高貴,又自小被忽必烈寵壞,所以性格變得是飛揚跋扈,刁蠻任性,簡直無法無天,就連忽必烈都拿她沒辦法,更不用說王昛這個弱勢丈夫。

莊穆王后嫁到高麗國後,把高麗的達官貴人都當成自己的奴僕,什麼宰相之類的高官,只要看不順眼,張嘴就是一頓臭罵;對自己的老公、已經是一國之主王昛更是毫不客氣,只要一生氣,拿起手杖就是一頓敲打。

有一次,莊穆王后看上高麗國興王寺(國寺)中的黃金塔,就想把它毀掉後重新再做個東西,王昛想阻止卻又不敢,只能默默哭泣,最後硬生生憋出一場大病,於是大臣們趁機請莊穆王后還塔,王后同意後,王昛這才喜笑顏開。

還有一次,王昛和莊穆王后到天孝寺,莊穆王后不滿隨從太少而掉頭返回,王昛只能跟著返回。後來莊穆王后稍微息怒,重新到天孝寺後,又嫌王昛不等她而先入,於是直接抄起棍子毆打王昛,很多高麗大臣親眼見到國王被王后一路追打,搖頭感嘆道:“豈有辱大於此事乎?”

在莊穆王后的淫威下,王昛也無法公開接近其他女子,甚至連他原來的王妃王氏都無能再接近,有一次中郎將金仲卿給王昛進獻了幾個美女,結果這位中郎將直接被莊穆王后抓進監獄。



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之下,王昛實在苦不堪言,但礙於老丈人家實在太牛,自己根本得罪不起,所以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與此同時,王昛為躲避河東獅吼,就只好尋找各種機會,跑出去和其他女人偷情。真是堂堂一國之君,竟然淪落於此,實在可憐!

不過,莊穆王后對高麗國也有不少幫助,忽必烈知道自己女兒刁蠻任性,心想這個女婿能忍受也真心事不容易,所以每次女兒女婿回國探親,他都厚加賞賜,高麗國內遇到什麼困難,他也是大力相助,讓王昛從中獲得不少實惠。也正因為此,王昛一生去蒙元達16次之多。

等到1297年,莊穆王后突然病逝,王昛終於結束了這種悲劇生活。但是,莊穆王后給王昛生了一個兒子叫王璋,他對母親的去世,一直抱有懷疑,他認為母親是被人害死,說不定幕後主謀就是自己的父親。

於是,這位王璋便以奔喪為名回國,要求對此事展開徹查,王昛建議等服完喪後再說,但王璋卻置若罔聞,仍派人逮捕受寵的宦官崔世延、陶成器等人,迫其招供,然後又將王昛在外面勾搭的七個情人全部處死,還流放四十餘人,使 “國人震懾”。

在這種背景下,王昛便索性下詔退位給王璋,自稱太上皇。看到王昛比較識趣,同時王璋也不願意徹底與自己的父親翻臉,於是他在登基為高麗國新任國王后,就特意找了個姓金的美貌寡婦獻給王昛,以示慰藉。此後,王昛和這位寡婦共同生活了十年,然後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我是趙帥鍋


元朝公主嫁給高麗王子後,經過一年折騰,王子身心俱疲,感覺身體被掏空。

男:腎虛,有時是在過度勞累之後,好像身體被掏空……

女:是不是腎透支了?

(XX牌腎寶片,把腎透支的補起來)

女:他好我也好!

認真地說,高麗王子不只是腎透支了,而是從頭到腳,身心俱憊,整個都被透支了。
自從成吉思汗橫空出世,蒙古迅速崛起,不但統一大草原,還滅金、西遼、夏和南宋,入主中國,建立元朝,元朝時的中國成為歷史上疆域版圖內最大的時期。

巔峰時的蒙古,橫掃亞歐大陸,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一開始高麗還挺識相,與蒙古約為"兄弟之國",但見蒙古對自己挺客氣,棒子就有點膨脹了,準備和蒙古掰掰手腕。

高麗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附庸,蒙古自然不會放棄,於是兩國開戰了。

這場戰爭打的可謂曠日持久,從1231年的窩闊臺時期,斷斷續續打到1273年的忽必烈時期,持續42年之久,蒙古先後9次出兵討伐,倒不是棒子特別強大,而是因為他們特別無恥,抵抗也很頑強,每次都是蒙古一打就投降,蒙古一走就翻臉不認人,搞的蒙古人很煩。

這場戰爭過程中不僅有衝突與攻伐,也有和平與聯姻。

1271年,高麗國王王禃為了示好,同時也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王位,派自己的兒子王昛和一大群使者到元大都做人質,同時請求忽必烈給自己的兒子賜婚,以示百年好合之意。

忽必烈見王禃確有誠意,就同意賜婚,把自己的女兒——孛兒只斤·忽都魯揭裡迷失(因封安平公主,以下簡稱安平公主)下嫁給高麗王子王昛,兩人就在元朝成了婚。

漢唐時期與異族通婚,往往喜歡用宮女冒充公主,但這個孛兒只斤可是如假包換的公主——她是元世祖忽必烈和阿速真皇后的親生女兒,也就是俗稱嫡女。

把自己親生嫡女嫁給一個高麗王子,看起來忽必烈還是挺實誠的。

高麗國王和王子聽聞感激涕零,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元朝公主,咱受寵若驚啊!

就在王昛娶了安平公主不到1個月,父親就死了,他率先返回國內繼承王位。

1274年11月,王昛迎接安平公主回到高麗,高麗舉國歡慶,喜大普奔。

王昛之前已有妃子,但安平公主身份尊貴,不可能做小老婆,王昛只好把正宮降格,讓安平公主做了正宮,成了高麗王后。


不過王昛很快就發現,自己這個公主老婆非但一點不溫柔,反而很暴力。

孛兒只斤是天之驕女,根正苗紅,從小嬌生慣養,結果養成了飛揚跋扈,刁蠻任性的性格,就連忽必烈都拿她沒辦法,或許他想讓女兒嫁出去,學學婦人之道,結果卻事與願違。

安平公主嫁到高麗後,把高麗的達官貴人當成了自己的奴僕,什麼宰相之類的高官,只要看不順眼,張嘴就是一頓臭罵,對自己的老公、已經是一國之主王昛更是毫不客氣,只要一生氣,拿起手杖就是一頓敲打。

可憐的王昛迫於老丈人家的威勢,對王后的“河東獅吼”不敢抵抗,只能沒事偷著抹眼淚,以致乾綱不振,在老婆和大臣面前都抬不起頭,很多高麗大臣親眼見到國王被王后一路追打,搖頭感嘆道:“豈有辱大於此事乎?”

可憐的王昛在安平公主處得不到一點女人的溫柔,壓抑的慾望也得不到發洩,只好找各種機會跑出去和其他女人偷情,堂堂一個國王混到這種地步,也是奇葩可憐了。

不過安平公主對高麗還是有幫助的,忽必烈知道自己女兒刁蠻任性,心想這個高麗女婿能忍受也真不容易,便經常鼓勵說“王昛小夥子很能幹哈”,每次女兒女婿回國探親,他都厚加賞賜,高麗國內遇到什麼困難,他也是大力相助,讓王昛從中獲得不少實惠。

1297年,安平公主突然病逝,王昛終於結束了河東獅吼的悲劇生活。

安平公主給王昛生了一個兒子叫王謜(後改名王璋),對母親的去世,王謜一直抱有懷疑心理,他認為母親是被人暗害而死,幕後主謀說不定就是自己的父親。

這時,元朝也派人前來質問公主的死因,可憐的王昛心驚膽戰,主動禪位給兒子王謜,自己當了太上王,王謜因此成為高麗王朝第26任君主。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在歷史上很多國家會通過和親,來換取和平,不管是我們現在的影視劇,還是上學學的歷史課本里面都是有非常多核心的事情,有一些公主核心,過去之後非常的幸福,還有一些則生活得非常悲慘,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高麗與元朝的一次和親,15歲的元朝公主在嫁給高麗王子之後,婚後一年高麗王子就苦不堪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跟元朝相比,高麗這個國家還是比較弱小的,所以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國家遠離戰火,高麗從多次向元朝求親,最後也是終於成功的得到了一位元朝公主的下嫁,而這個公主並不是我們印象裡面那些溫柔可人的皇室公主。

這個公主是父母的嬌生慣養之下長大的,可以說是一個並不太討人喜歡的女孩子,非常的跋扈,而他在嫁到高麗之後也絲毫沒有改變自己的做法,而且她的佔有慾也是非常的強,她覺著王子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在王子想要去其他妃嬪那裡過夜的時候,她就會拿鞭子抽打王子甚至拳腳相加可以說是很早的家暴了。

而這個時候高麗還是需要元朝的保護,王子也是為了避免自己失去保護,處處忍讓著公主,也是因為這一件事情,明明是新婚燕爾,但僅僅一年的時間,王子就苦不堪言了,可是為了自己的國家,還需要忍著。

其實王子害怕的並不是公主,也並不是公主對他的拳打腳踢,王子害怕的還是公主背後的國家,而到了後期,有越來越多的元朝公主下嫁到了高麗,高麗可以說是國王與公主共治的局面,而為了自己的國民,為了自己現在這個位子,這些國王只能敢怒不敢言。


賽客傾訴2


題目中的“苦不堪言”,並非是元朝公主將高麗國王的身體掏空,而是元朝公主強勢的表現。她讓國王當了25年的“妻管嚴”,經常將國王打罵得“涕泣不已”。

高麗王朝共有七位國王先後成為元朝駙馬,其中的忠烈王王昛是首開“和親”之例的高麗國王。王昛一生共有16次前往元朝省親或朝貢,為高麗取得了不少好處。

儘管王昛為元朝和高麗的交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以駙馬身份為高麗爭取到各種最大利益,但他卻被娶回的元朝公主折磨的體無完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王昛,又名王諶,高麗元宗王禃之子,後為高麗王朝第25任君主。史料中對王昛的記載是,性格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識大體顧大局,是一個典型的老實巴交的人。

王昛的幼年時期,政治蒙古騎兵肆虐高麗王朝之時。當時的高麗是內憂外患,王室政權也在不斷更替。二十四歲時,父親王禃即位,王昛被晉升為太子。

同年,王昛迎娶高麗神宗之孫女為太子妃。次年,王昛以使節身份首次來到元朝,一是為恭賀忽必烈順利平定阿里不哥,二是通報父親元宗由王倎更名王禃。

元朝對王昛等人進行了熱情的招待,王昛也為忽必烈獻上了高麗最尊貴的禮物,最後在元軍的護送下回國。八年後,王昛第二次來到元朝朝見元世祖忽必烈。

在他出使元朝之際,高麗元宗被權臣廢黜。王昛在得知此事後,立即請求忽必烈對篡權行為進行干預,同時他還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就是請求元世祖賜婚。

當時的忽必烈沒有表態,兩年後,高麗元宗正式向元朝提出下嫁公主於王昛的請求。這次忽必烈原則上同意了賜婚請求,但前提是政局穩定,且且不嫁親女。

忽必烈派遣大將脫朵兒隨高麗元宗一行返國,順利平定了國內的叛亂。至此,高麗徹底向蒙古稱臣。隨後發生高麗武裝抗擊蒙古一事,王昛入元成為人質。

忽必烈對王昛父子的忠誠非常滿意,正式宣佈將下嫁公主於高麗。為了籠絡高麗東征某國,忽必烈改變不嫁親女的原則,決定將長女公主嫁給高麗太子王昛。

公元1274年,王昛迎娶了忽必烈長女孛兒只斤·忽都魯揭裡迷失公主,當時公主15歲,而王昛已經38歲。這位公主後來被封為安平公主,諡號為莊穆王后。

王昛迎娶公主一個月後,父親元宗薨逝,身在元朝的王昛被大臣遙尊為王。同年,王昛隨元使返回高麗即位,是為忠烈王。三個月後,公主被迎入高麗王宮。

王昛由此開始了長達25年的“妻管嚴”生活,用“苦不堪言”來形容也不為過。這位王妃一改往日和親公主的姿態,依仗特殊身份,直接做起了高麗的“太上王”。

忽都魯揭裡迷失是忽必烈的嫡女,從小深受父親的溺愛,因此養成了任性跋扈,蠻橫無禮的性格。再加上元朝與高麗的特殊關係,使得整個高麗都苦不堪言。

當時的高麗已經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王昛在公主進入高麗之前,就將原來的王妃王氏廢黜。忽都魯揭裡迷失成為王妃後,經常辱罵和責罰朝中的大臣和宦官。

太宗王昛輕則被臭罵一通,重則直接拳腳相加,王昛雖貴為一國之君,但對這個來自宗主國的公主卻是敢怒不敢言,史書上記載的王昛是經常一個人偷偷哭泣。

高麗大臣記載的這位公主是脾氣暴烈而任性,王昛則是為了國家利益,只能任由其侮辱打罵。有一次,公主要將國寺的黃金塔毀掉自用,王昛只能以哭泣來妥協。

據史料記載,王昛與公主去天孝寺,結果公主嫌隨從太少而返回,王昛也默不作聲的跟著返回,回去後公主便對王昛進行了杖責,跟隨的大臣們無不憤怒。

除了暴打王昛外,忽都魯揭裡迷失還隨意辱罵宰相等達官貴人。王宮的東西經常被她砸的稀爛,王昛迫於忽必烈的壓力,對於這位夫人的行為只能聽之任之。

王昛與忽都魯揭裡迷失多次到元朝探親,忽必烈對王昛大加讚賞。只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忽必烈對王昛的請求是有求必應,夫婦二人兩每次都是滿載而歸。

忽都魯揭裡迷失的存在,使得王昛無法公開接近其他嬪妃。若是有大臣敢進獻美女給王昛,就要受到公主的嚴厲責罰,這讓王昛與她人相處就跟做賊一樣。

對於忽都魯揭裡迷失的所作所為,整個高麗王朝上下都無不震驚,都想對其欲除之而後快。為了高麗的長治久安,太宗王昛和大臣們只能苦不堪言的度日。

1297年,忽都魯揭裡迷失看到盛開的芍藥花,忽然因感慨而淚流滿面,不久便染病不治而去世,年僅39歲。當時的忽必烈已經去世,也就沒有追究其死因。

十一年後,太宗王昛病逝,終年72歲,元武宗派使者到高麗上諡號忠烈景孝大王,廟號太宗,後世稱“忠烈王”,這位被元朝公主擺佈了半生的君主,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子王璋繼位,是為忠宣王。


野史也是史


大家不要想偏,以為是田把牛給耕壞了,歷史沒有那麼的狗血,高麗王子的苦不堪言其實另有隱情。

題主說的這個高麗王子應該指的是高麗國元宗之子,後來的忠烈王,他娶的就是元朝的公主,當時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女兒。

元朝初期的時候,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根本就沒有看上朝鮮半島那點地方,而且由於朝鮮地處偏遠,無論人是人口,還是經濟價值都不大,蒙古的統治者們更傾向於向西,向南擴張。

雖然蒙古帝國看不起高麗,但是高麗王心裡還是有數的,按照蒙古當時的勢頭來看,連鳥不生蛋的西亞戈壁沙漠地帶的小國都沒有放過,小小的高麗國肯定是在劫難逃,與其等著蒙古想起高麗等著來征服,還不如主動的服個軟,能保個家就保個家,最好能夠保個國。

高麗王的算盤打得響,借鑑了中原王朝最為流行的政治聯盟方式——聯姻。大家做個兒女親家,就算未來動起手來,親裡親戚的不至於滅族。

一般來說,弱國要與強國進行聯姻,都是弱國給強國送公主什麼的,高麗王不走一般路,向蒙古大汗忽必烈要迎娶一位公主給自己的太子,他也清楚,自己送個公主去,忽必烈根本就打不上眼,蒙古打下那麼多國家,什麼樣的女人沒有呢,不在意多一個高麗女人;而蒙古公主嫁過來,成為王妃,那對蒙古的公主肯定是一種榮耀。

大家不要以為忽必烈嫁個女兒給高麗,算不上什麼榮耀,公主也是女人,女人也要出嫁,而蒙古對其他國家基本都是滅國,自己的女兒無論嫁給誰,能當一國之王后的幾率還是小的。

忽必烈答應了高麗王元宗的請求,但是給高麗王提了兩個要求:1、等公主長到15歲;2、所嫁之子必須是太子,未來繼承高麗的王位。

高麗王非常高興,至少高麗國算是保住了,過了沒兩年,忽必烈還是很講誠信的把公主嫁到了高麗,太子世子諶成了公主的丈夫。有沒有多久,元宗就死了,太子世子諶繼位當了高麗王,世稱忠烈王。

自從世子諶娶了元朝公主後,那日子就過得苦不堪言了,主要問題是他這老婆惹不起,不但嚴格控制世子諶對其他女人的覬覦,更是把他原來的那些王妃全部給收拾了,而世子諶還不敢多說一句。

元朝公主仗著自己孃家的強勢,對高麗王是百般刁難,甚至肆意打罵,這高麗王不敢吭氣半點,沒有辦法,高麗國能夠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全仗著有蒙古帝國給撐腰,自己要是得罪了這位女菩薩,不但國保不了,估計自己也活不長。

所以,世子諶拿自己的老婆,元朝公主沒有任何辦法,誰讓自己的國家太弱,要想在那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存活下來,隱忍是唯一的選擇,至於男人的尊嚴,再說吧。

直到高麗王死後,他都不敢像他爹一樣被稱為“宗”,而是以“忠烈王”稱謂,可以想象高麗在蒙古的威脅下活得多麼的艱難。


沉墨I方之城


元朝公主嫁給高麗王子,王子生活苦不堪言,主要原因是公主過於“厲害”,不過這個厲害不是某一方面的厲害,而是各個方面都厲害。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後,南征北討,對周圍的各個國家和政權連續用兵,同樣當時位於朝鮮半島的高麗國也不例外。自從1231年起,蒙古帝國就開始對高麗連續用兵近30年,而高麗國憑藉著降而復叛、叛而復降的戰術周旋了近30年。

1259年,高麗已經沒有任何抵抗能力,所以高麗國王便派遣世子入元朝為質。次年忽必烈登基繼位,正式確定了高麗國和元朝的朝貢關係,雙方的戰爭也告一段落。

1271年,高麗元宗為了消滅國內權臣干政的現象,所以為兒子王昛[jù]向忽必烈請求公主下嫁。忽必烈這個人非常實誠,不忍心用宮女冒充公主欺騙高麗國,但他認為公主是天之驕女,不能下嫁撮爾小邦,於是當即否定了高麗的提議。



高麗國依然不死心,主動派出了豪華的人質團隊來到元朝求親,其中就包括高麗世子王昛、右丞相宋玢、以及二十多名王室子弟。大有一種你不嫁一個公主給我,我就賴在這不走的意思。

忽必烈看到高麗棒子的誠意之後,大為感動,於是就給了棒子一個真的公主。把自己的嫡幼女孛兒只斤·忽都魯堅迷失冊封安平公主,下嫁給了王昛,並且在元大都成婚。

兩人成婚一個月後,高麗國的老國王去世,因此王昛先行返回了高麗國。當時的王昛已經35歲,有一名正宮娘娘王氏,不過為了迎接安平公主,王氏被降級為貞和宮主。



1274年,安平公主來到了高麗,當時的高麗百姓炸開了鍋,這是天朝上國的公主,如今下嫁到了高麗國,所以舉國歡騰。王昛也親自率領高麗文武百官、王室所有子弟,以及整個京城的百姓出城迎接,場面恢宏,陣容強大,堪比迎接英雄凱旋歸來一樣。

安平公主進入高麗王宮後,一展刁蠻公主的作風,首先嚇得棒子國內的權臣全都老老實實的交出了權力,一瞬間就穩定了高麗朝局。從此以後,安平公主對待高麗的文武大臣經常是破口大罵,嚴重時甚至拳腳相加。



當然,對待老公王昛也絲毫不留情面,經常是胡亂發脾氣。有一次王昛和安平公主一起遊玩寺廟,安平公主覺得隨行人員太少了,所以就責罵王昛,並且用木杖直接打掉了王帽。後來兩人準備進入寺廟時,王昛先一步邁入了寺門,結果直接惹惱了安平公主,伸手就打,一邊打,一邊還埋怨王昛先自己一步進入寺廟。

面對安平公主的刁蠻任性,王昛根本沒有任何辦法,誰叫老丈人是當時天下最有權威的人呢。

當然高麗國來了一個元朝公主,並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兩個人婚後經常回元朝探親,所以忽必烈經常誇讚王昛能幹,也賞賜了大量的財物給他們。後來高麗國內發生災荒,忽必烈還給了很多糧食。




公元1297年,安平公主盛年去世,其子王謜認為母親死因不明,很有可能是父親王昛害死了母親。王昛出於對兒子王謜的恐懼,所以在安平公主去世的同年,便將王位讓給了兒子,自己做了太上王。

以此可見,高麗王子的苦不堪言,完全是因為娶老婆卻娶回來了一個祖宗,只能無奈的貢著。


我是越關


元朝建立後,高麗作為元朝的附庸國,與元朝之間,形成了君長親朝,子弟入質的外交關係。

這位娶了元朝公主的高麗世子就是高麗忠烈王王愖(又寫作王諶,後改名王睶,也寫作王賰,也叫王昛,史料不同,名字寫法不同,都是同一個人)。而他娶的公主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長女齊國大長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即後來的高麗莊穆王后。

正是從王愖之後,形成了所有高麗君主都必須成為元朝駙馬的慣例。因為元朝強大,而高麗弱小,元朝公主的地位在高麗比國王的地位還要高。再加上元朝公主向來嬌生慣養,草原民族的女兒生性也向來比較彪悍,娶元朝公主的高麗王的噩夢就到來了。他們被公主打罵是常事,甚至被打哭,還不敢還手,還要賠不是。

這個故事還要從1260年講起。這年,高麗高宗逝世,在元朝為人質的高麗元宗回國繼位。王愖就被封為王世子,送入元朝,按照蒙古貴族的習俗撫養。

到了1274年,高麗元宗去世,王愖繼位,成為了高麗忠烈王。從這時起,高麗君主的封號都變了,不敢上廟號稱宗了,慘吧。

忠烈王繼位的當年,向忽必烈提出娶元朝公主為妻。忽必烈就將剛滿13歲的嫡長女忽都魯揭裡迷失嫁給了忠烈王,並冊封忽都魯揭裡迷失為安平公主。只是此時公主年幼,在3年後,才正式完婚。

忽都魯揭裡迷失的母親是阿速真皇后,她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從小嬌生慣養,任性跋扈。忠烈王的命運可憂了,而且受苦的還不止忠烈王一人。

安平公主到達高麗後,王愖將之前娶的正妃王氏降為了貞和宮主,而將公主封為了正宮。從此,高麗王朝迎來了嶄新的時代。

安平公主經常辱罵包括宰相在內的高麗大臣。達官貴人們一見到安平公主,個個是戰戰兢兢,唯恐又被點名批評。

安平公主對待自己的夫君忠烈王,那是更加的不客氣,掐一下,擰一下,那是愛,更愛的就是動不動就拿手杖敲打忠烈王。這位可憐的忠烈王經常被公主逼到“王禁之不得,但涕泣而已”,被打到哭了。唉,好可憐的高麗王。

據高麗史的記載,王愖曾在宴會上回頭看了一眼安平公主,就被說成是對她翻白眼,然後直接被公主從宴會上打跑了。幸得公主奶媽相勸,事情才得以平息。

他們在去寺院進香時,安平公主又以陪同的人太少為由,掄起木棍追打高麗王。公主一直從山腰追打到了山頂,然後追進了寺院,還是邊罵邊打。旁邊的大臣看完也只能悻悻地說:“辱豈有大於此事乎”。說完,也只能長嘆一聲。不敢不服氣呀,否則,公主會掄起木棍一起打。

自然,王愖及高麗諸大臣之所以還能忍耐,一是因為實在是國弱,打不過元朝(翻翻《元史》,一大堆“徵高麗”);二是因為元朝實在是慷慨,給了大批的賞賜和援助,讓高麗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王愖和安平公主曾數次到元朝朝拜和探親。忽必烈每次都對王愖是大加讚賞,並且對於高麗國的很多事情,都讓王愖自己看著辦,只要彙報一下就行了。而且,每次忠烈王來朝拜,忽必烈都會賞賜大量的金銀、馬匹、珍寶等財物,還用賞賜同來元朝的高麗隨從們很多金錢。

甚至在1279年,因為高麗“年飢,豫給一歲糧”。這還只是提前給的,平時每年元朝都有歲糧撥給高麗。

元朝給高麗的這些賞賜,大大提高了高麗的經濟水平,讓高麗上至君主,下至百姓,普遍受益,自然是舉國開心了。

這種情況下,高麗君主經常被元朝公主打,高麗大臣經常被元朝公主罵,看在錢糧的份上,忍了;再苦不堪言,也忍了。犧牲個別人,幸福一高麗,還是挺划算的。

高麗王族和元朝聯姻,除了可以得到公主和大筆錢糧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好處。

當時的高麗,有點類似西方王國,王族喜歡近親結婚。什麼哥哥娶親妹妹,侄女嫁給親叔叔,堂兄妹結婚之類的,那是屢見不鮮。而元朝公主的到來,大大改善了近親結婚的狀況和惡果。


奕天讀歷史


這個問題一看就容易讓人想入非非,什麼元朝公主慾望強烈,高麗國王子精力有限之類的。

其實這是一件有明確歷史記錄的典型的倒插門虐待案件。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這段入贅虐待案件:

1、門不當,戶不對

十五歲的元朝公主說的就是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和阿速真皇后的女兒安平公主。高麗國王子是指高麗國忠烈王王倎。

在元朝軍隊的鐵蹄之下高麗國差點王國,選擇臣服之後,高麗國王王皞派王子王倎至元朝作為質子,每年向元朝進貢。

後來王皞病逝後,忽必烈覺得王倎被自己國家同化的差不多了,更好控制,所以派人送他回高麗當了國王並賜予稱號“忠烈王”。

王倎當了國王確實很上道,又是進貢,又是朝見跟元朝互動廣泛,並且多次跟忽必烈請求和親。

後來忽必烈覺得這小子很上道,再加上又想借助高麗對日本用兵,所以就答應把自己的嫡女安平公主嫁給王倎。

一個是天上的金鳳凰,一個是泥塘裡的青蛙王子,青蛙只能仰視鳳凰,鳳凰或許根本發現不了青蛙的存在。

2、名為和親,實為讓權

安平公主與忠烈王的婚禮是在元朝都城舉行的,典型的入贅標準。成婚前後皇帝忽必烈和皇后阿速真對高麗王王倎肯定是耳提面命,什麼不要虧待我閨女,以後你得聽我閨女的之類的......王倎為了高麗國少納點貢,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利只能一一保證應運。

在元朝都城成親後,王倎帶著安平公主回國了,剛回去就把國內原來的王后、妃子們全降一級,讓安平公主當了後宮老大。同時面臨國家大事或者王室決議都是聽取安平公主的意見,基本上把國家大權讓給了這位元朝公主。

3、公主病變為皇帝病

安平公主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作為皇帝、皇后嫡女基本上也是要啥得啥,看誰不順眼就削誰,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飛揚跋扈的壞毛病。

一聽老爹要把自己嫁給高麗王子,心裡肯定是一百個不願意。這時忽必烈就做思想工作了:“閨女啊,這不是把你嫁出去,這是給你招個駙馬,以後咱們元朝皇帝只能給你哥了,你到高麗當個土皇帝多好啊!”安平公主一聽,看來爸媽還是為我好,罷了,我就去高麗過過皇帝癮吧。

到了高麗,王倎對她自然是千依百順,不敢大聲說話,不敢擅自做主,什麼都唯安平公主馬首是瞻,安平公主的公主病漸漸的也就成了皇帝病,只要王倎有一個不是,就會引來血雨腥風,但是看到安平公主背後的大元帝國,也只能打碎了牙往嘴裡咽。

4、公主身死、王倎退位

安平公主39歲那年覺得人生沒有挑戰了,身邊的人對自己都服服帖帖的,自己的“皇帝氣”也沒地方發洩,就抑鬱了。沒多久就不知怎麼的去世了。

公主一去逝,嚇壞了王倎。天天擔驚受怕,害怕元朝拿自己問罪,而且就差跟他娘姓的親兒子,忽必烈的親外甥胳膊肘想著他姥姥,竟然懷疑自己殺死了他的母親。王倎害怕之下,抓緊把王位讓給了兒子(忽必烈的外甥)。

其實高麗國王王倎在迎娶元朝安平公主之前已經做好了入贅豪門、身不由己、身心受虐有苦難舒的準備,但是他知道為了自己的王室統治安安穩穩,為了國家人民安居樂業,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得忍著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