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東北義勇軍神祕武器長2米5,一槍崩死日軍聯隊長,源於清朝

1931年日軍鐵蹄踏破了東北地區白山黑水的寧靜,在肥沃的三江平原燃起處處狼煙。東北軍正規部隊已經撤入關內,在東北遼闊的大地上不甘做亡國奴的東北健兒利用一切物資和武器打擊侵略者。在這個過程中,武器的匱乏一直是東北義勇軍最大的困難。其中很多清朝時候的武器也被加以改造拿來使用,另外也利用繳獲的武器打擊日軍。

抗日東北義勇軍神秘武器長2米5,一槍崩死日軍聯隊長,源於清朝


在1932年也就是九一八事變爆發的第二年,日軍騎兵聯隊聯隊長古賀傳太郎在錦州帶領部隊攻打當地的義勇軍碉樓的時候,被一把兩米五長的巨型長槍擊中。巨型長槍發射的彈丸擊中了古賀傳太郎的肩部和腰部,造成了很多的撕裂性傷口。由於傷口太多,連身邊的軍醫立花中尉面臨這種情況也無法有效的止血和包紮,當天古賀就流血重傷而死。

那麼這把有兩米五長,三十斤重的神秘武器到底是什麼呢?使用三八式的日軍一時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實這種武器就是從清朝時候出現的火器抬槍。抬槍是中國獨創,其他國家沒有這種長度的單發步槍。抬槍由於重量很重,一般使用的時候至少要兩個人,多的時候需要五個人,使用的時候一個人把槍放在肩膀上,另外一人在槍尾進行瞄準,射程大概有三百米左右,子彈五發。抬槍是一種射槍,在防守的時候可以利用它噴射性的彈丸來殺傷敵人。

抗日東北義勇軍神秘武器長2米5,一槍崩死日軍聯隊長,源於清朝


抬槍在清軍後期的時候使用的非常多,在鴉片戰爭中使用它來阻擋英軍。曾經有過使用抬槍在廣州殺傷英軍巡邏兵的案例。在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中雙方也使用這種武器進行互射。其實抬槍如果按照口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炮的概念,類似於現在的班使用的迫擊炮重武器的思路。日軍繳獲的兩米五的抬槍其實只是中等型號的武器,更大的抬槍使用起來聲音更大,威力也更大。清軍使用的抬槍因為非常笨重並且精準度較差,到了袁世凱小站練兵的時候已經逐步淘汰,而裝備當時比較先進的毛瑟槍和來復槍了。

抗日東北義勇軍神秘武器長2米5,一槍崩死日軍聯隊長,源於清朝


但是在抗日戰爭中各地的游擊隊和民眾武裝缺少先進武器。使得古老的火炮、抬槍、大刀、長矛重新煥發生機,成了殺敵的好武器。東北義勇軍在面對武器匱乏的時候,將以前遺留的軍艦廢棄的艦炮拆下來當作重武器使用,另外還有土地雷,土手榴彈等自己製作的武器。更牛的瀋陽兵工廠逃出來的武器技師能設計生產原始的手槍。

抬槍這一武器不光在東北戰場發揮過他的威力,在白洋淀的雁翎隊也使用過它殲滅日寇。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在雲南地區的禪達迎接由緬甸遠征軍團座龍文章和孟煩了、阿譯、迷龍等渡過怒江後撤的時候,就有當地民眾發射抬槍迎接他們的情景。可以說從東北到雲南廣闊的大地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甚至一度作為獵人的武器用來打獵。

抗日東北義勇軍神秘武器長2米5,一槍崩死日軍聯隊長,源於清朝


東北義勇軍使用抬槍的史料也永遠刻在了豐碑之上,是那個時代英勇不屈的中國人抗擊侵略者的見證。雖然武器落後,但是身卑未敢忘國,當時擊斃聯隊長古賀傳太郎的使用抬槍的義勇軍農民也戰死疆場,成為了抗日戰爭宏大戰場的又一位無名烈士。憑弔這段往事,牢記歷史才是我們最好的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