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最深刻的歷史廢墟,將故事蜿蜒至未來

長城,最深刻的歷史廢墟,將故事蜿蜒至未來

長城,最深刻的歷史廢墟|熊薈蓉

(一)

登長城有多種通道。我們是奔最險的司馬臺長城去的,卻遇到維修關閉,只得折返,改登金山嶺長城。

萬里長城,金山獨秀,實在名不虛傳。

金山嶺長城以條石為基,青磚所砌。這裡設有大小關隘5處,烽火臺2座,還可觀賞到67座精巧別緻的敵樓。這些敵樓,不僅形態各異,名字尤美。除了帶點殺氣的將軍樓和貓眼樓外,居然還有桃春樓、仙女樓和戲臺樓。

軍事要地卻取這俗粉之名,真要對建樓者心生疑竇了。

最美的敵樓是花樓。上有漢白玉卷門,門上刻著花卉浮雕,異常精美。最壯觀的是望京樓。它身處峰巔,北觀敵陣,南眺京城,群山萬壑,盡收眼底。

正值盛夏時節,流連在這些敵樓間,但見樹木蔥蘢,花草繁茂,不知不覺就登到峰頂了。難怪亞洲“飛人”柯受良能駕駛摩托車成功飛越金山嶺長城。不是他會飛,是金山嶺委實不高。

金山嶺海拔才700米。由於這裡地勢低緩,易攻難守,又是少數民族進犯北京的必經之地,所以明朝戚繼光在任期間主持重修。修後的長城,伏奇藏險,十分堅固,確實作為禦敵工具確保了都城數十年的平安。

當然,外敵好御,內奸難防。明末吳三桂引清兵從山海關而入,旋即就給大明朝掘開了墳墓。所以,長城自清代起就停止了修建。康熙皇帝的“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也成為至理名言。

長城,最深刻的歷史廢墟,將故事蜿蜒至未來

(二)

擋馬石、障牆和文字磚是金山嶺長城的三絕。

擋馬石,是在城牆下較平緩的山坡和山坳處,削直山坡而壘起的一人多高的石牆,其作用是阻止敵方騎兵快速的衝到城牆下而發起進攻。遺蹟最完整的要數金山嶺長城登城處和庫房樓下方的山坳處。

金山嶺長城的軍事防禦體系極強,設有障牆、垛牆、戰臺、炮臺、瞭望臺、雷石孔、射孔、擋馬牆、支牆、圍戰牆等,層層設防,可謂固若金湯。

金山嶺長城已歷四百多年,其間它承受了地震、古代戰爭和現代炮火的催損,卻能基本保持原貌,可見當年建築的質量。

綿延五百餘米的文字磚牆,數以萬計的文字磚,正是金山嶺長城質量的保證。

文字磚上記載著燒製城磚的年代和部隊番號,如“萬曆五年山東左營造”、“萬曆五年寧夏營造”、“萬曆六年振虜騎兵營造”、“萬曆七年德州營造”等。

將文字磚鑲嵌在牆體上,目的是記錄該段長城修建的施工隊伍和指揮者,不僅方便上級部門對其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同時也可使工程建築者為後人知曉。這是增強責任意識,保證工程質量的最好的方法,不知為什麼沒被當今的建設部所效仿?

如今,若在我們的每一座樓每一道橋上也記錄一下審批單位與建造者的名字,是不是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那些樓垮橋塌的悲劇呢?

長城,最深刻的歷史廢墟,將故事蜿蜒至未來

(三)

登上金山嶺長城,可以飽覽秀麗壯美的北國風光。那蜿蜒曲折的長城,猶如一條昂首擺尾的巨龍,盤踞在崇山峻嶺之間。

極目遠眺,隱約可見東面燕山山脈第一峰——霧靈山,西面鎮守古北口的臥虎嶺,南面狀如明鏡的密雲水庫,北面蓊蓊鬱鬱的山濤雲海。

千百年來,多少物事潮水般退去,只有長城,威風不減當年,高度令人膜拜。

長城之高,高的不是海拔,而是建造者人格的高度,以及其在藝術與文化方面所達到的高度。

一道高牆,拯救不了一個王朝。再高的屏障,也切不斷同根的血脈。都是炎黃子孫,為什麼要畫地為牢,彼此攻伐?那麼多的敵樓,以誰為敵?人生最大的敵人,乃是自己的貪慾。

長城,最深刻的歷史廢墟,將故事蜿蜒至未來

長城,是巨龍騰飛,是銀蛇亂舞,又何嘗不是陣痛的歲月痙攣的歷史?刀光劍影,多少年輕的生命血肉橫飛,他們,也是春閨夢裡人啊!這長城的哪一塊磚,沒有經受血與火的洗禮?哪一塊石,不是冤魂留下的白骨?

負重屈辱的長城,千百年來,總是沉默不語。它到底不能化而為鵬,扶搖直上九萬里!

長城,更像是一個寓言。再堅固的防守也會被攻破,富國強民,惟有吐舊納新。你看,曾經的古戰場,如今的風景區;當年的馬蹄窩,眼下的花草木。只有生命是不用註解的奇蹟,只有汗水與智慧,會永遠閃閃放光。

長城,其實就是一段廢墟。而廢墟的存在,是為了銘記。

所以,“長城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山際線,是最唯美的觀景臺,也是最深刻的歷史廢墟”。

長城,最深刻的歷史廢墟,將故事蜿蜒至未來


作品選自《九天文學》雜誌!

《九天文學》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