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身邊“黃文秀”當代“時傳祥”——記蘭州市安寧區環衛工人李凡存

【融媒體中心訊】“時代楷模”黃文秀倒在扶貧路上。她的一生,定格在芳華綻放的30歲。榜樣是人生的座標,是事業成功的嚮導,是激人奮進的號角。為激勵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年輕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銳氣奮鬥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安寧區堅持把開展選樹身邊的先進典型教育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法,嚴格遵循實事求是、百姓認可、示範引領、突出特點的原則,按照黨組織隸屬關係,採取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方式,廣泛動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參與典型選樹活動,從廣大黨員幹部職工一線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生動鮮活事例中尋找閃光點,深挖細選典型背後的感人故事,經層層推薦、逐級審核、廣泛徵求意見、黨委(黨組)、黨(工)委會議集體研究,在各級黨組織中選樹出了11位我們身邊的“黃文秀”。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蘭州市安寧區環衛工人李凡存的先進事蹟。

即便是最髒最累的崗位,也會因心靈的純美贏得人們的尊重。

他長得既不英俊,工作也不讓人羨慕,但通過勤奮的工作,他還是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他叫李凡存,男,漢族,1974年3月出生,2004年5月參加工作,選擇了平凡而崇高的環衛崗位,成為安寧區環衛局肥料隊1名普通的裝卸、疏通工人,在環衛戰線上一干就是15個春秋,他憑著對自己鍾愛事業的追求,任勞任怨,埋頭苦幹,不怕髒和累,從事公廁吸汙清掏工作。整整15個春秋,他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默默無聞的奉獻著,弘揚“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潔”的行業精神,把美好年華無私地奉獻給了執著追求的環衛事業,用真情實意、言傳身教引導人們熱愛自己的家園,用自身的親身實踐,譜寫了一曲以艱苦的勞作和辛勤的汗水給市民群眾創造一個整潔舒適環境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者之歌。

一、無怨無悔的選擇

當時由於我區城市建設規模擴大,正值風華正茂的李凡存加入環衛這一特殊的行業,毅然選擇了工資微薄、工作辛苦的環衛工作。從此,便與疏通下水道、清理化糞池結下了不解之緣。剛在街上幹疏通、清掏時,總是紅著臉,把工作帽沿壓得很低,低著頭默默地作業,擔心熟人遇見,親朋好友也不贊同,勸說:“幹什麼不好,偏去掏大糞”。在以後實際工作中,他才親身體會到環衛工作的艱辛和其中的酸甜苦辣,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有時還不被市民群眾理解,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委屈。單位領導、同事及時地關心、幫助、支持他,以環衛工人的傑出勞模時傳祥的先進事蹟感染他,用“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潔”的行業精神教育他,使他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清楚的認識,環衛工作雖然髒苦累,卻與群眾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幹,只是分工不同,“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就這樣,李凡存當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城市美容師”,任勞任怨地工作在環衛戰線上。

二、愛崗敬業作表率

自參加工作以來,李凡存成天圍著安寧區70多個廁所轉、長年無假期奮戰在疏通下水道、清理化糞池的最前線。冬天,寒風刺骨,滴水成冰,他卻要鑽到下水道里用手去摳結了塊的油汙,手上生了凍瘡,裂開了一道道口子;夏天,熱浪滾滾,暑氣逼人,汗水常常溼透他的衣衫……

李凡存深刻的記得第一次清挖糞池時,糞池口湧出的刺鼻氣味燻得他睜不開眼睛,幹活的時候戰戰兢兢特別小心,生怕糞便濺到身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年輕的李凡存心裡都充滿委屈,更擔心別人看自己的眼光。因為工作原因,李凡存總覺得自己身上的氣味難聞,怕別人嫌棄,一般不輕易和人接近,大概三四個月後才漸漸適應。這一干便是14年,他說,別人都說臭,現在他卻聞不到,估計不敏感了。

“這活雖然髒累,但是能方便老百姓,我幹著很帶勁。”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李凡存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每次在清理轄區公廁的糞池疏通池時李凡存都是第一個衝在前面,掀井蓋,查管道,想辦法。記得2013年夏天,金牛街公廁化糞池出現了堵塞,掀開化糞池的井蓋,一股劇烈的臭氣迎面襲來,其他同事都紛紛向後退縮,而他舉著吸糞車粗粗的管子伸向池內,用大棍子在池內用盡全身的力量翻攪,因為這樣才能使管子更好地將糞便吸進車內,就在這時,因為管內壓力過大管口螺絲脫裂,糞便頓時像開了閘的水龍頭,四處噴濺,但此時的他還是依然雙手緊緊抱住管子,等同事緊急關閉閥門後他已經成了“黃人”……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他都沒有戴口罩,事後李凡存說:“我都習慣了,車上有水,隨時可以沖洗。”

2015年春天,清掏化糞池的李凡存在安寧堡小學清掏化糞池的時候因高壓水車水管爆裂,導致水管槍頭亂甩,李凡存為了其他同事的安全,強行將亂甩的槍頭抱住,誰知道槍頭的壓力過大,導致亂甩的槍頭甩到李凡存的右眼球上,導致右眼球視力下降。像他這樣的工作經歷,在李凡存的工作中還有很多。也正因為李凡存這種兢兢業業、吃苦耐勞的精神,肥料隊裡所有人都誇讚他是肥料隊的“老黃牛”,肥料隊全體工人推薦他為班長,在這樣的隊裡當班長與其說是多了頂“官帽”,不如說是平添了幾分責任。為了把工作搞好,他處處以身作則,重活累活搶著幹,有時甚至帶病堅持工作。

14年來,他從“小李”變成了“老李”。14年過去了,李凡存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只要有人需要,自己髒點累點沒關係”。在多年的肥料隊當疏通工的生涯中,李凡存不但一直挑戰著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各種艱難困苦,而且也在默默承受著世俗偏見給他帶來的精神壓力和心靈痛苦。記得兒子上小學的時候,一天原本性格活潑的兒子放學回到家,忽然變得沉默寡言,小嘴撅著,眼角還閃著淚花,象是受了天大的委屈。追問了好半天才得知,原來在學校有小夥伴背地裡說他爸爸是個掏糞工,瞧不起他,就連他最要好的同學都躲著他,不願和他玩了。得知了事情的原由,李凡存也是禁不住地兩眼一熱、鼻子發酸,想想自己幹了這一行,竟要連累孩子被人看不起,自己虧欠愛人和孩子太多了。但他不希望孩子從小就愛慕虛榮,要想孩子健康成長,就得加以正確引導。雖然他沒有文化,可他知道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國家主席劉少奇接見掏糞工時傳祥的故事,說明不管幹什麼職業,只要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好事,就是光榮的,就值得去好好幹。兒子懂事地點點頭,表示一定支持爸爸的工作。自打幹掏糞工這一行以來,李凡存不知忍受了多少人的白眼和不屑,聽慣了閒言碎語、冷嘲熱諷,可他心裡總是充實的,他熱愛掏糞工這個工作崗位。

14年來常年奔波忙碌,不喊一聲“累”,在同事們眼中,李凡存是一個“大忙人”,每天早上班、晚下班,一年到頭奔波在安寧區的大街小巷,很少有閒下來的時候,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對全區大大小小化糞池、公廁下水道的分佈圖,哪條街巷有多少化糞池以及下水道是什麼走向,他都是一清二楚。因為他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也被大家稱讚為肥料隊的“時傳祥”。

三、真情言傳帶動人

雖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但為了樹立環衛工作良好形象,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真情和關愛引導人們自覺愛護公共衛生。他在幹好本職工作之餘,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政治、文娛活動,把單位提出的“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潔”、“城市不乾淨,我們臉無光”、“環衛是我家,搞好靠大家”等創建口號熟記於心,說服教育同事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深受市民群眾的好評。在生活、思想上,像大哥一樣關愛同事,經常教育同事上班一定要穿標誌服,作業時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誰家有困難,他積極幫助解決,誰生病在家,自己主動承擔疏通、清掏工作任務。

經常講:“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只要大家團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城市環境一定能搞好”。 正是通過這樣一點一滴、深入細緻的工作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真誠感動市民,讓人們自覺維護環境衛生,共同努力搞好城市環境衛生。

詩人艾青有句名言:“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正因為真正瞭解了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願所盼,我們身邊像黃文秀一樣的同志們才有了“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我們也應該像他們那樣,從回望中汲取前行力量,多點“泥土氣”,用實幹鼓起夢想的風帆,用奉獻溫暖百姓的心窩。

(供稿:區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黃泓清;審核:牛育霖 董振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