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風情」齊齊哈爾的“摩電”車,塵封記憶

看!漂亮不?這是上世紀80年代行駛在咱齊齊哈爾大街上的電車,老百姓常叫它摩電車。它確實是靠那兩個“大辮子”,與架設的電線上“摩著”跑路。


「齊齊哈爾風情」齊齊哈爾的“摩電”車,塵封記憶

零零後的小青年不認得是什麼車,也沒坐過。挺好奇呀!車頂上還有兩個“大辮子”。你可知道,這是上世紀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咧!

這怪模怪樣的電車,不是每一個城市都有的。咱齊齊哈爾作為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1984年又被國家評為中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咱們是響噹噹的大都市呢。

上世紀1958年,齊齊哈爾籌備電車公司,1959年初正式通車。當時的電車線路就1條,從火車站到一百商店,這樣的電車也僅有三輛。

60年代初期,這電車的線路延長了。從火車站到解放門的1路電車(後來的101路電車);從火車站到糖廠的2路電車(後來的102路電車)。這是最長的兩條電車路線。

「齊齊哈爾風情」齊齊哈爾的“摩電”車,塵封記憶

60年代初期。正好是自然災害的三年。再加上種糧食出現低產,吃飯能達溫飽都問題,坐電車就成了奢侈生活。跟現在出門就打車(打的)差不離,坐電車人的非常少。那時候,街道兩旁也都是平房,多數都是四合院,小孩子們看著電車來了,坐不起,又非常好奇,就經常跟著電車後頭追著跑,看電車。

「齊齊哈爾風情」齊齊哈爾的“摩電”車,塵封記憶

我們四合院的鄰居老張家,有五個孩子。有一天,老二偷拿他爸一毛錢,上學坐電車享受一把。不知怎麼,他爸知道了。這下子好了,等他下午放學到家,他爹那個褲腰帶,不管他的腦袋、屁股,上去就一頓抽。打的他嘰哩呱啦亂叫,他爹,邊打邊咬著牙罵:你小兔崽子!還做摩電車(過去家長都叫摩電車)還享受一把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你享受一把,咱們全家今晚這頓飯就得喝西北風。


「齊齊哈爾風情」齊齊哈爾的“摩電”車,塵封記憶

有啥不可思議的?我這可不是唻大膘。那年月,最高工資才50塊錢左右。一塊錢相當於現在的100塊錢,一毛錢相當於十來塊錢!當時一頓飯一塊錢,全家吃的挺飽。臭豆腐(青方)二分錢、紅方三分錢,饅頭五分錢,你算算吧。

打夠了,老二他爸衝全家喊,把桌子搬外頭來,各拿一個凳子、各拿一個碗一雙筷子準備吃飯。剛打完孩子,還就吃上了,大家圍著看熱鬧的,都感到新鮮。只見他家在外面四合院裡,圍著桌子坐好之後,他爸說臉都朝著西,端著碗,張開嘴開始吃飯。今天咱家就這麼吃飯了,喝西北風就飽了。

「齊齊哈爾風情」齊齊哈爾的“摩電”車,塵封記憶

圍著看熱鬧的大人、小孩都哈哈地樂,嚎嚎地起鬨。

那個捱揍的老二不哭了,首先就哈哈地樂了,家裡的人開始哭都找不到調,嚇得要死。現在經他爹這一通“耍狗坨子”,再加上週圍鄰居的好言相勸,老二他爹最後也樂了。鄰居馮大爺也來了,說你這一家子抽風啦!獻什麼醜?孩子坐趟車至於這樣嗎?你可把咱老卜奎的臉都丟盡了(過去70歲的老人管齊齊哈爾叫卜奎)。


在那個年月,電車為市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我把它寫出來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齊齊哈爾的無軌電車,市民對“摩電車”(無軌電車)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它曾經是咱卜奎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咧。

「齊齊哈爾風情」齊齊哈爾的“摩電”車,塵封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