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高手李隆基(1)

01 血腥的唐朝皇室

自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得帝位後,宮廷政變這一血腥幽靈就沒有離開過唐朝政堂。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唐朝大的宮廷政變就有六次,包括玄武門之變、神龍之變、景龍之變、唐隆政變、先天政變、甘露之變等,除了這些大政變,還有很多次失敗或規模較小的政變,如李承乾反李世民失敗、李賢反武則天失敗、唐敬宗李湛被弒殺等。

在這些政變中,除了始作俑者李世民英明神武,乾淨利落的殺兄逼父之外,只有一個皇室子弟堪稱政變高手。

唐玄宗李隆基。我們現在瞭解他更多的是他跟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但年輕時,李隆基曾兩年之內連續發動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從一名繼承順位很靠後的普通皇族一躍成為帝國統治者,而且政變手法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大勇大謀令人感嘆。

相信李世民看到這樣出色的好兒孫肯定瞑目九泉。

02 武則天是導火索

政變高手李隆基(1)

李隆基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子,相王李旦三兒子。上圖給出了當時李唐宗室的關係譜,當時中宗李顯是皇帝,李隆基的繼承順位實在靠後,在李重茂、李旦、李成器和李成義之後,僅排行第五。

講李隆基發動的兩次政變,不得不從他奶奶武則天講起。甚至可以這樣說,武則天死後、李隆基掌權之前,唐朝宮廷連續發生了三起大的血腥政變(景天之變、唐隆政變、先天之變),源頭都可歸於女皇陛下。

因為李治身體不好,統治後期,他經常把政務交給老婆武則天,於是武則天逐漸掌控了朝廷大權。李治和武則天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早死,次子李賢因為陰謀反抗武則天統治被廢去太子之位,於是李治死後,三子李顯短暫登上皇位。

為什麼說短暫呢,因為李顯這次登基只存續一年不到,就因為想擺脫他媽的掌控被廢為廬陵王,於是皇位又落到四子李旦手裡。

要問誰是歷史上最危險的母親,武則天肯定排名靠前。光太子就搞掉兩個,而且據說長子李弘的死也跟她有關,再加上被自己掐死早夭的長女安定公主,武則天六個孩子中她一人搞掉四個,找武則天當媽簡直就是找死。

所以李旦只能當傀儡皇帝,連他的年號都無比憋屈,叫做“垂拱”,意為皇帝不管事,管事的是他媽。心驚膽戰當了六年皇帝,武則天走到前臺,稱“則天大聖皇帝”,把李旦廢為皇嗣。

後來為了穩固統治,女皇從本家武氏那裡提拔親族成為王族,後來發生的很多事都跟這個武氏宗族有關。

武則天死後,很多女性想跟隨武則天的腳步,再接再厲成為女皇陛下,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兩個,一個是李顯的皇后韋氏,另一個是李顯的妹妹太平公主。韋后和太平公主,正好是李隆基兩次政變的針對者,所以說,李隆基的政變針對的正是他奶奶的效仿者。

本來女權主義要在唐朝提前實現,沒想到李唐皇室竟殺出李隆基這麼個人物,讓女權時代足足晚了1000多年還沒有到來。

03 李隆基的坎坷成長

李隆基有一個悲慘的童年。

李隆基,685年出生,唐睿宗李旦第三子,也稱李三郎,母親為竇德妃。

3歲,武則天抱著他在城樓上看風景,沒想到手滑,小隆基順著樓梯就掉了下去。可是楚王殿下(李隆基兩歲時受封楚王)福大命大,居然毫髮無損。

7歲,本來皇族子弟要出閣讀書,但他爹李旦已退位為皇嗣,卻私自接見外朝大臣,被武則天抓住把柄慘遭懲罰,兒子李隆基和其他幾個兄弟一起被囚禁冷宮之中。

8歲,更大的考驗襲來。李隆基的母親竇德妃被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汙衊在宮中施行法術詛咒女皇,進宮後再也沒回來,後來才知道他媽被他奶奶秘密處死了。

失去母親、幽禁冷宮,懦弱的父親保護不了他和兄弟們,小李隆基只能冷眼旁觀世態炎涼,幸好,他的血從來都不涼。

13歲那年,因為狄仁傑等人的勸告,武則天放棄傳位給武家人的想法,開始轉變對李家人,尤其是兒孫的態度,於是李隆基再次獲得出閣讀書的機會。

從此,李隆基開始掌控自己的命運。

他拼命讀書,十年如一日,學術水平突飛猛進。10年後的公元708年,23歲的他被授予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的職位,成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而且除了讀書,李隆基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16-19歲時,他曾在親衛府任右衛郎將,又任尚輦奉御,負責掌管皇帝的閒廄馬匹。這期間,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殺死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還政李唐,當時李隆基正在宮裡執勤,他親眼目睹政變經過,學到了寶貴經驗。

25歲,李隆基棄官不要,秘密從潞州潛回長安,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人生。

李隆基之所以從潞州潛回,是因為他看到朝廷出現了權力真空,而他相信自己是填補真空的完美人選。

04 唐隆政變:形勢

介紹下當時的形勢。武則天遜位後,廬陵王李顯復位為中宗,但生性懦弱,加上多年的囚禁和流放,李顯充滿了對權力的恐懼和對放縱的嚮往,他縱情聲色,卻把大部分權力交給老婆韋后。

而韋后,是婆婆武則天的忠實追隨者,有這麼個懦弱的丈夫,韋后一心要當武則天第二。

韋后的同盟是另一個名女人:上官婉兒。武則天晚期,秘書上官婉兒及時反正,倒向李唐皇室,在“神龍之變”中有功,被李顯收到後宮做昭容。在武則天身邊的耳濡目染讓她充滿權力慾,她開始充當韋后的聯絡人,並結交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族人,成立了一個陰謀小團體。

忘了說了,這個團體中還有一個女人,不是太平公主,而是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母女倆一合計,你老爹幹皇帝這活實在不行,不如你媽先幹,然後女兒再幹,我們韋氏女子千秋萬代,一統江湖!

不過這幾個女人治國才能明顯比不上武則天,朝中烏煙瘴氣,反對她們的力量很多。在李隆基之前,已經有人發起過針對這個小團體的軍事政變。

李顯的太子李重俊。李重俊是李顯的長子,但不是韋后的兒子,所以韋后跟他關係很僵。韋后一心要當武則天,極力希望廢掉太子。

李重俊於是結交軍中將領,發動“景天政變”,殺入宮中。但行動沒有成功,他只誅殺武三思等幾個武氏族人,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逃出生天,李重俊被迫自殺。

如果形勢就這麼發展下去,李隆基應該成為一個有功績的親王,或者憑藉他的軍事才能成為著名將領。但在潞州兩年後,形勢產生巨大轉機:中宗李顯被毒死了。

朝廷內外風傳是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殺的,韋后等人名譽受損,無法立即掌控局勢,權力中心出現巨大真空,各路人馬摩拳擦掌,準備廝殺。

於是,李隆基嗅到機會,悄悄游到權力中心場長安。

中宗死後,根據遺詔,16歲的太子李重茂即位,韋后和相王李旦輔政。在這個脆弱的平衡中,對陣的雙方韋后派—包括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以及相王派相繼浮出水面。

相王派的核心人物是李旦,還有他妹妹太平公主。在韋后派和相王派互相警惕的短暫間隙,李隆基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出手了。。。

(未完待續,歡迎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