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面: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必要性與正確性,我們誤會他了


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秦朝雖滅亡原因,與所謂焚書坑儒邊都沾不上,相反這是必要的。如同後世宋太宗杯酒釋兵權、明太祖殺戮功臣等,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別。焚書坑儒的事情顯然被後世誇大了,秦始皇試圖統一思想的行動,在他所處的時代,其實並不能說錯。秦始皇是個暴君,為什麼?很簡單,他用刑嚴苛、窮奢極欲,最殘暴的是,他竟然焚書坑儒。這不是暴君,是什麼?為什麼焚書坑儒,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那麼秦始皇為要這麼做?

秦國為什麼會成功?為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做到那麼多諸侯那麼多國家都沒法做到的事?顯然是從商鞅變法這件意義重大的事情開始的,變法之後,秦國才逐漸變得強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秦國採用了法家的理論來治國。而到了秦國統一六國後,並非天下就是一片大同了。秦國地處西方,以前甚至被視作“戎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與其他六國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而這個差異是巨大的。


個大家庭,最大的家長說的是陝西話,而其他成員卻各說各話,有的說山東話,有的說湖南話,有的說浙江話,有的說安徽話,彼此之間甚至不一定能順利溝通,這對家庭的和諧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只是生活方式上有所差異,還能湊合一起過下去,可是如果腦袋裡各打各的主意,不為家庭著想,那就比較困難了。

這個大家庭,吃好晚飯後一起看電視,電視機只有一臺,可是每人想看的節目不一樣,大家長想看新聞,兒子想看戰爭片,女兒想看宮鬥劇,各有各的想法,思想上的不統一,顯然也不利於家庭的和諧。 那麼既然秦統一了天下,當然不能容忍這麼多差異巨大的風俗習慣,這麼多思想學派存在下去,這顯然會對帝國的統治造成阻礙。

天下統一了,思想也需要統一,不然太危險了。那麼,是用哪種取代哪些呢?在那個時代,談不上誰比誰先進,成功的就是先進的,站在這個角度,秦顯然是成功的。既然秦人掌握了話語權,用秦國的辦法去統一其他六國是很正常的做法。 就當時來看,秦始皇想要統一思想是對的,確立郡縣制而不是分封制也是高瞻遠矚的做法。參考後世王朝實行分封的,沒有哪一個不為此付出慘重代價,即便離如今最近的明清也是如此。


那麼統一思想就必須要焚書嗎?就當時來說,這確實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書籍承載的功能不言自明,那麼秦始皇為了國家的穩固,思想的統一而焚書或禁書,看來似乎也並沒有錯。作為一個帝國一個主體,必然需要有人服從有人犧牲有人被同化,否則,漢族是如何產生的呢?歷史上有過那麼多民族,為何現在全都成為了漢族呢?如果漢朝沒有存在過,秦朝的統治延續到那個時代,恐怕我們今天就要被稱為秦族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記載,最早的是在《史記》中:“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這也成為被後世引用的源頭。記載中,焚書的建議出自李斯: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這裡可以看出,李斯建議要燒的是除《秦紀》以外的歷史典籍,並沒有建議連儒家的《詩經》《書經》以及諸子百家的書全都燒燬。而且這段話下面還有一句: 始皇可其議,收取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我們可以看到,詩書及百家的書並沒有燒,只是由秦朝官員沒收收藏,不是為了燒燬。而後世漢朝在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燬的情況下,還“得百家言四百二十篇”。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類似焚書坑儒的事件,為何秦始皇會背上最大那口鍋?看看除了秦始皇,歷史上還有哪些大規模焚書行動?項羽火燒阿房宮,秦朝留存下來的書籍被付之一炬,遠遠超過了被始皇帝焚燒的數量,而且其中許多都是孤本,被燒後再無存世。

西魏滅梁的戰爭,在中國歷史上,實在稱不上是什麼大戰,宇文泰僅僅派大將軍楊忠率軍五萬就將之滅國,比這規模大得多的戰爭,都在以後的歲月中一次次上演,而實際上也是對古書的一次次毀滅性打擊。 靖康之恥、闖王之亂、太平天國浩劫,許多人只看到戰事的激烈、朝代的更替,與之相伴隨的,哪一次不是大規模的書禍?

為了思想上的統一,對一些諸子百家的書籍進行收禁,由此得罪了文人,而這種做法,其實歷朝都有,只是當儒家學說成為治國理念後,秦始皇的法家不被接受,再加上取代秦朝的漢朝對前朝當然不會有什麼好話以突出自身的正義性。所以儒家學派掌握話語權後,自然要對其大加毀損。而文人,文官集團歷史上一直就是最為可怕的團伙,黑個秦始皇,還在話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