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察兵都幹什麼?

有你真好杜寶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我國對於偵察兵的定義如下:

偵察兵的主要任務是深入敵後,偵察敵軍事目標的位置,捕捉敵方俘虜。為本方火炮及空中打擊、遠程兵力投送、搶灘登陸等提供詳實的地理座標和破壞情況。其它任務還有:對戰役發起前敵軍動態的偵察,為己方火炮進行目標指示,對敵軍重要軍事目標的偵察,必要時進行“斬首”任務等等。
偵察兵都要求具有過人的軍事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偵察兵的行動更為迅速、靈活,對單兵的體能、敏捷度和綜合作戰意識都有較高的要求,可以說,偵察兵是常規部隊中的“特種部隊”。在我們未建立成正式的特種部隊前,偵察兵在一定程度上肩負著現代特種部隊使命。

可以看到,偵察兵就是洋人特種部隊。偵察兵需要深入敵後,執行各種可怕的任務。即便訓練再好,裝備再好,稍有不慎也會犧牲。

偵察兵的訓練只是一方面,關鍵還有心理素質。

薩沙曾經寫過中越戰爭偵察兵抓舌頭的戰例。要知道,越南的軍人素質很高,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頂尖的軍人。

很多越南的軍士也就是班長,身經百戰,九死一生。

想要抓他們的活口,難度非常大。

那個偵察兵本來可以使用無聲衝鋒槍,他還是使用了更為可靠的56式衝鋒槍。

即便偵察兵射擊水平極高,一槍擊中越軍。但這個越軍在到底的一瞬間,竟然還是射出一串子彈,擊中了一名埋伏的偵察兵,後者犧牲。

我國偵察兵的經典戰鬥很多。

著名的偵察英雄隆志勇,自1979年2月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

他同戰友們一道共消滅敵人46名,捕俘敵人15名。

其中,隆志勇親手捕俘敵人3名,擊斃敵人4名。

他曾帶領部隊8次粉碎越軍特工滲透偵察和破壞活動,我無一傷亡的戰果。

上級先後給他榮記了3次一等功、4次三等功、18次嘉獎,被評為“邊陲雄鷹”,1985年5月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評為“新長征突擊手”


即便如此,偵察兵對越軍構成的威脅極大。

由此,中越戰爭也有一個現象。

大家注意,戰爭中我軍官兵基本都穿綠軍裝,其實我軍已經有迷彩服,前線官兵基本不穿。

為啥?

越軍默認穿迷彩服的是解放軍偵察兵,一旦發現就照著死裡打,甚至使用火炮、狙擊手。

正常作戰,越軍在對對峙中怕我軍炮兵報復,一般不開炮,狙擊手也很少射擊。

對於偵察兵,他們都不手軟。

由此可見,偵察兵的重要性。


薩沙


偵察兵的乾的活可多了,每個兵種都有自己的偵察兵,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深入敵後偵察敵軍事目標的位置或者捕捉敵方俘虜,為己方火炮及空中打擊、遠程兵力投送、搶灘登陸等提供詳實的地理座標和破壞情況。其它任務還包括:對戰役發起前敵軍動態的偵察、為己方火炮進行目標指示、對敵軍重要軍事目標的偵察、必要時進行“斬首”任務等等。比如說電影《孤獨的倖存者》中4名美軍海豹突擊隊員所執行“紅翼行動”就屬於在開展“斬首”軍事行動前的偵查任務,此時他們就是海豹六隊的偵察兵。


▼下圖為劇中隱藏在森林裡偵查武裝分子的美軍海豹突擊隊偵察兵馬庫斯

以金門炮戰期間的“8.23”炮戰為例,我軍集結炮兵部隊36個營共計450餘門火炮,在16天內(1958年8月23日至9月8日)一共向常凱申的金門守軍發射近100000發炮彈,摧毀島內包括港口在內的軍事目標100餘處。又如1979年自衛反擊戰,我20萬大軍在發起進攻之前,向越軍實施連續26天的炮火準備,發射炮彈106萬發,摧毀大小目標10000餘個,步兵基本上是衝上去收玉米。


▼下圖為博物館陳列的54式122毫米榴彈炮,該型火炮曾在金門炮戰中大量裝備我軍炮兵,是我國第一代國產大口徑火炮

可見在現代戰爭中發起進攻的前奏就是火力奇襲,而在制定作戰計劃之前敵方的目標位置就是通過偵察兵秘密潛入敵前或敵後獲得的,要不然那些十幾萬、上百萬發的炮彈該砸向哪裡都不知道,這些活就是需要偵察兵們去幹的,他們不僅僅是戰前需要冒險前出獲取敵方情報,戰時也要靠前評估我方火力打擊效果以及敵方動向,作戰行動接近尾聲時還要保持斷後,以便觀察敵方的部署調整情況。總的來說偵察兵就是第一批登上戰場和最後一批撤出戰場的人。


▼下圖為新時代的我國陸軍偵察兵風采

偵察兵的戰前偵查結果將對作戰計劃的制定起到決定性作用

偵察兵乾的活是一種巧活,雖然沒有炮兵的活累,也沒有步兵的活苦,但是這些巧活卻能對戰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例:當局勢已經發展到不得不打的地步時,1979年總設計師在訪美期間向美國總統卡特透露了我國決定將對越用兵,卡特總統聽聞後在提出“美軍在越南得到的教訓”的善意提醒的同時表達了美國可以對我國進行暗中支持的意向。


▼下圖為美國偵查衛星拍下的蘇軍基地照片,通過我軍偵察兵的實地偵查證實了美國所提供的情報結論的正確性

訪問結束後美國立即落實“支持事項”,即調動4顆“鎖眼”間諜衛星對中蘇邊境以及中越實施偵查。一週後CIA向我國情提供了包含1200張衛星照片在內的偵查報告,內容如下蘇軍方面:由於蘇聯國內局勢開始動盪,部署在中蘇邊境的2個蘇聯機械化集團軍狀態為“齊裝但不滿員”,即裝備數量巨大,但是缺員情況嚴重,裝備數量與兵員數量不匹配,結論是蘇軍不可能在2~3個月之內完成兵力部署發起對我國北部的進攻。


▼下圖為美國偵查衛星視角下的蘇軍鋼鐵洪流,我軍曾針對蘇軍有可能發起的進攻開展過“打坦克”的研究和演習,然而經過偵察兵實地偵查結果表明蘇軍部署在中蘇邊境上的2個機械化集團軍只是空殼子,短時間內並不具備向我國發起入侵的能力,而且蘇聯人也沒有打算真的這麼過,目的只是對我國進行軍事訛詐而已

越軍方面:越軍主力部隊側重於部署在柬埔寨方向,而部署在中越邊境的軍隊為不超過10人的輕裝步兵以及規模較小的炮兵和機械化部隊,結論:越軍在2~3個月內不具備從柬埔寨抽調主力加強北部防禦的條件,我國應動員至少20~30萬人的軍隊在2~3個月內達成軍事行動目的。

雖然美國提供的偵查報告非常詳細,但是總參還是向中蘇、中越邊境派遣了偵查兵部隊實施敵前偵查,同時指示蟄伏的情報人員核實情況。最後在偵察兵的偵查結果結合各情報分析得出我們自己的結論:美方提供的情報十分客觀,針對越南的軍事行動應以有限的打擊為目的,作戰指導思想以控制時間為核心,不佔領其國土,也不顛覆其政權。這就是1979年我國以教訓越南小霸、支持柬埔寨獨立為目的而制定的“有限打擊”作戰計劃的由來,同時我軍只動員20萬兵力以及快進快出的原因


▼下圖為向敵國境內發起進攻的我軍機械化部隊正在渡河,由於偵察兵報告越軍裝備機械化部隊和反坦克已經在我炮火準備中全部損毀,因此我軍機械化部隊得以毫無顧忌地長驅直入

有道是“涼山克,越王降”,許多讀者至仍然今不理解我軍既然已經兵臨南越首都河內城下卻不乘勝拿下,反而將部隊撤回國內。其實我軍也是實屬無奈,原因是當時中蘇已經交惡,蘇聯曾計劃使用2~3個機械化集團軍在空軍的配合下對我國實施軍事打擊,因此雙方在邊境上劍拔弩張。基於分析美國間諜衛星照片以及我軍偵查兵的偵查情況,總參得出“留給我軍軍事行動時間最多隻有2個月”的結論,倘若我軍在南方戀戰,一旦蘇軍動員完畢對我國北方發起攻擊,那麼我國就陷入了南、北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因此我軍在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軍事行動只持續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即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下圖為在邊界上與蘇軍士兵打群架的我軍邊防部隊,雖說情報顯示蘇軍不會在我軍教訓南越小霸時對我國發起進攻,但是為了預防萬一,我軍南線部隊堅決執行了軍委“有限打擊”的命令

戰時偵察兵乾的活主要是評估火力打擊效果和尋找新目標

戰爭打響以後偵察兵將在炮火準備完畢之後、攻擊部隊到達之前向敵方縱深穿插,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執行炮火準備的效果評估和尋找敵人調整部署後出現的新目標。火力打擊效果評估的內容是“查遺補漏”,即通過抵近敵方陣地觀察我方炮火打擊給敵方造成的毀傷程度,如果毀傷效果好,偵查下一個目標;如果毀傷效果差或者敵方已經補充兵員、增加裝備、修復工事,則呼叫炮火進行補充打擊。尋找新目標的內容是監視敵方增援部隊、預備隊的調動情況,如果敵方部署出現新動態,要及時向上級彙報,為指揮部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下圖為自衛反擊戰中正在評估火力打擊效果的我軍偵察兵

比如79年自衛反擊戰中,我軍進入戰場的偵察兵中既有總參戰略偵查兵,也有軍區直屬偵察兵,同時個師甚至各團都派出了自己的偵察兵,為我軍平均每天20~50公里快速推進速度提供了可靠的情報依託。由於當時我軍尚未建立C4ISR作戰指揮系統,因此各部隊偵查兵的“查遺補漏”發生了多例重疊現象。比如在攻克涼山時,軍部直屬偵察兵發現了一個越軍隱藏在山坳裡類似倉庫的目標,於是向軍部報告了該目標的方位,軍部指示距離該位置最近的某炮兵團實施打擊。令人意外的是,該目標同時被其他部隊的師級偵察兵、團級偵察兵發現,導致這一個目標同時遭到152毫米、130毫米、105毫米榴彈炮和107毫米火箭炮的火力覆蓋。


▼下圖為蘇制BM-21型122毫米火箭炮,蘇聯曾援助給越軍一個營12門該型火箭炮,由於火力和性能均超過我軍同類裝備,如果我軍遭到該型火箭炮的覆蓋式打擊將會付出重大傷亡,因此偵察兵們曾受命在敵後尋找越軍這個炮兵營,遺憾的是越軍並沒有捨得在該戰中投入該型火箭炮

軍事行動的結束對於偵察兵而言又是新一輪偵查任務的開始

在軍事行動即將結束之時作戰部隊將會停止進攻,戰場上將會出現短暫的寧靜,這就意味著那些被擊潰的敵人將獲得喘息之機。這時候敵方會抓住這個機會補充兵員、彈藥、裝備以及其他作戰物資,在加強防線的同時伺機發起反攻,79年的自衛反擊戰中就發生過這樣現象。1979年3月17日零時,達到作戰目的的我軍準時單方面停火,並按照計劃開始相互交替掩護撤回國內。這時候偵察兵也遵從命令隨開始回撤,只不過他們並不是單純地撤退,而是隨著敵方的行動而行動,並始終保持著監視狀態。


▼下圖為自衛反擊戰中成功捕獲敵方士兵的我軍偵察兵,我軍偵察兵習慣將這類行動稱之為“抓舌頭”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偵察兵報告敵方只是尾隨,我軍撤退計劃將保持不變;如果偵察兵報告發現敵方有發起追擊跡象,那麼指揮部將會指揮部隊實施阻擊。當我軍全部撤回指定位置後偵察兵的偵查任務也會隨之暫停,經過休整後偵察兵們還是會按照上級指示繼續開展偵查任務。儘管戰事已經停息,但是我軍依舊需要掌握敵方動向,以防止敵方包藏禍心。

比如1984年開始的第二次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我軍成功奪取老山、者陰山等陣地後戰局趨於緩和。然而我軍卻發現越軍的平靜是一種刻意製造的假象,為了弄清敵人真實意圖,我軍派出多路偵察兵對敵方實施抵近偵查和縱深化妝偵查。偵查發現敵方正在向前線運送大量作戰物資,物資數量超過敵人所需的5倍!並且運輸動作一直在持續,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


▼下圖為準備深入敵後實施偵察的我軍偵察兵正在跟戰友揮手告別

指揮部根據偵查結果結合潛伏在敵方國內的情報員所提供的情報,得出敵人正在醞釀一次大規模反撲軍事行動的結論。事實證明我軍偵察兵的偵查結果是準確的,因為越軍確實是在蘇聯軍事顧問的指導下制訂了一個企圖重新奪回老山、者陰山的作戰計劃——北光-84計劃。該計劃的內容是:以6個團的兵力對我軍1個團固守的陣地進行攻佔,其中負責主攻的2個團發揮越軍叢林戰優勢,在夜晚的掩護下摸索至距離我軍前沿陣地500米的位置並潛伏下來;另外2個團負責助攻,在主攻部隊奪取陣地以後向縱深發展;剩下的2個團為炮兵團,為步兵提供火力增援。

由於我軍偵察兵提前探知敵方動向,當越軍剛剛部署完畢,等待進攻命令之時便遭到我軍炮群密集的火力打擊,潛伏在我軍前沿陣地的兩個團基本被火炮殲滅(兩個中校副團長陣亡),6個團近10000人的部隊在三天之內傷亡過半(陣亡2700人),“北光-84”作戰計劃以慘敗而收場。可見即便在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之後仍然不能放鬆對敵人的偵查,否則敵方反撲一旦得逞,我軍勢必要付出重大傷亡才能再次奪回陣地。


▼下圖為在“7.12”大戰中指引130毫米榴彈炮對越軍實施炮火壓制的“辛柏林”炮兵偵察雷達,曾有讀者私信問我:自衛反擊戰中難道越軍沒有炮兵?答案是越軍當然有炮兵,只不過連續開火時間一般不會超過8秒,因為我軍裝備的“辛柏林”炮兵偵察雷達會在8秒內將其陣地定位出來並實施報復性反擊,如果不及時撤離,炮兵將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炮兵偵察雷達的裝備大大減輕了偵察兵的工作量。值得一提的是越軍也擁有數臺蘇聯援助的同類裝備,只是沒有運用到戰場上,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可以說偵察兵是常規部隊中的“特種部隊”,在我們未建立成正式的特種部隊前,偵察兵在一定程度上肩負著現代特種部隊使命。但是偵查兵又明顯區別於特種兵,特種兵屬於直接參加戰鬥的兵種,而偵察兵在戰爭則儘量避免被敵人發現。偵察兵在執行任務時通常會選擇利於隱蔽的路線行軍,在進行觀察、監視、測繪時需要警惕敵方的巡邏,如果負責警戒的士兵發現有敵人靠近,偵查任務就要立即終止並及時回撤。一旦被敵人發現或者擅自攻擊敵人將會造成暴露我方意圖的風險,倘若在作戰中因傷被俘那就更糟糕了,假設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我方的作戰計劃甚至需要修改。


▼下圖為我軍傳奇偵察兵隆志勇大校正在為學生作報告,在1979年~1985的自衛反擊戰中他一共執行過近120次偵察任務無一失手,其中還執行過16次反偵察任務(與越軍偵察兵短兵相接,捕獲或消滅對方偵察兵),成為越軍又恨又怕我軍偵察兵,也是自衛反擊戰中唯一被越軍重金懸賞獵殺的我國軍人。


兵器知識譜


其實你現在如果去當兵,分配到特勤部隊偵查兵種的話,練的確實比一般兵種要苦,簡單從伙食費上來講,我們那陣其他連隊一人一天伙食費23塊錢,我們是每人每天35塊錢。光從伙食費就能看出來差距了吧,可想而知練得確實是真過硬的本領。

從偵察兵選拔就有要求,都要求具有過人的軍事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如果是戰時要求前指偵察兵要更迅速、靈活,敏捷度和綜合作戰意識都有較高的要求。特種部隊中的特戰人員。

比如國外的海豹突擊隊,他們練得就特別苦,基本你聽完訓練科目就“喪志”了,目前咱們國家偵察兵訓練科目分為:“特定語種”、武裝5公里越野、400米障礙、野外生存、投彈、各種武器射擊、武裝泅渡、偵察戰術訓練、拳術訓練(比如:捕俘刀、軍體拳、臂功、腿功、倒功、散打、擒拿等)、攀爬、手語、旗語、軍事地形學、駕駛、心理學、特種技術偵察(雷達偵察、戰場電視、照相偵察、攝像偵察等)、空降(空降偵察兵)、審訊與反審訊、偵察與反偵察等。

多說一句哈【偵察兵與間諜的一個區別】偵察兵必須穿軍服,是合法的戰鬥人員,如果被俘,享受戰俘待遇(根據日內瓦公約,戰俘不得加以懲罰,虐待和殺害),而間諜則沒有這個待遇。


飛鯊威龍


偵察兵,那是以前的稱號。我軍以前的偵察兵是現在的特種部隊,當然現在還保留著連建制的偵察連, 偵察兵主要任務, 是滲透敵後,打聽敵情,為己方提供可靠情報,己方可憑偵查來的情報作出戰鬥部署,偵察兵還可以到敵後方完成破壞計劃,打亂敵人的部署,摧毀地方重要設施,刺殺敵方高級指揮官,偵察兵一般可以鏈接己方所有部隊, 只要偵查到可靠情報,比如地方重要設施,軍火庫,糧庫機場什麼的。條件允許可以直接通知己方炮兵部隊開炮打擊, 在古代軍隊也有探馬之類的兵,那是最早偵察兵了, 偵察兵的任務是很艱難的。所以對偵察兵的軍事技能要求也很高,精銳的偵察兵都熟悉各種槍戒,戰車,各種生存技能有的還會多種語言。總之偵察兵都是很厲害的精英部隊。






蔣小哥哥


以電視劇《士兵突擊》為例。劇中主角許三多一開始所在的702團7連就是偵察連,他就是一名偵察兵。




偵察兵,顧名思義,就是執行戰場偵察任務的兵種。他們往往需要到戰場前沿或者深入敵後,用人力或技術偵察手段摸清敵方兵力、武器裝備部署情況,為己方戰役戰術決策提供參考。另外,他們還需要為己方航空兵、炮兵等提供敵方目標位置,引導己方遠程火力對敵方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同時,他們還需要執行指揮部賦予的破壞敵方目標,清除敵方首腦等特殊作戰任務。可以說,偵察兵就是一支部隊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另外,我看到有些人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往往將偵察兵和特種兵混為一談。確實,偵察兵和特種兵執行的任務有些相近,但他們還真不能混為一談。同樣以《士兵突擊》為例,許三多後來去的老A才是特種部隊。看過這部片的人都知道,老A和鋼7連無論是裝備、編制、作戰方式等等相比較,都是不相同的。一般來說,特種兵除了能執行偵察兵的戰場偵察、敵後破壞、目標指引等任務外,還可以執行反恐、營救人質、深入敵後或者敵國獵殺高價值目標,如美軍海豹突擊隊去獵殺本.拉登。特種兵的目標往往都是高價值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級別的。他們的目標除了傳統的戰場目標外,還有其他高價值目標,如敵方政府首腦、組織頭目,重要的科學家,重要的經濟目標、軍事目標等。這樣的任務是鋼7連這樣的偵察兵難以完成的,只有像老A這樣的特種兵可以完成。所以,咱們還真不能將偵察兵和特種兵混為一談。


血染戰旗紅


偵察兵一般是指軍隊編制並在陸地作戰中擔負滲透、偵察、破壞等特種作戰行動的人員(官兵)的統稱。具體指:過去的是合成部隊中步兵偵察分隊或坦克偵察分隊或儀器偵察分隊中的偵察兵,還有炮兵部(分)隊中的指揮分隊中的偵察兵。現在,除這以外,還增加了擔負偵察等特種作戰任務的旅(團)級部隊。這當中的官兵也可稱為偵察兵。合成部隊偵察分隊中的偵察兵,主要任務是為部隊指揮員指揮控制作戰行動,獲取提供定下決心的相關情報依據。炮兵部(分)隊的指揮分隊中的偵察兵,主要任務是為部(分)隊指揮員制定火力保障計劃、確定火為打擊目標(諸元)提供相關依據。特種部隊,主要是為集團軍以上指揮員定下作戰決心,獲取提供相關情報依據,或對敵要害目標實施打擊行動,或加強在主(重)要方向上的作戰力量中完成相關任務,或執行反敵特種作戰行動的任務。


用戶65287855041


很多朋友經常搞不清楚偵察兵和其他兵種的具體區分,特別是和特種兵的區別。我當兵時的兵種是陸軍,我就以陸軍為主說說陸軍偵查兵。我軍的各大軍兵種裡基本上都有各自的偵察部隊,偵察說白了就是武裝偵察,武裝偵察主要是單兵和分隊武裝偵察,有兩棲(比如:陸海、海陸、空陸)武裝偵察和三棲(陸海空),而陸軍主要就是地面偵查。而特種兵相對來說要比偵查兵軍事素質,個人能力更強。也可以說要想當一名特種兵,必須先當好偵查兵。

偵察部隊(分隊),從營到軍級建制裡都有偵察部隊,個別步兵連隊也有偵察分隊,大軍區的直屬偵察分隊主要就以技術偵察為主。各建制裡的偵察分隊主要是擔負其部隊作戰任務的戰前偵察、敵前偵察、敵後偵察、重要目標攻佔和防守。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裡的各集團軍的武裝偵察(特種部隊除外)基本上都要求能進行兩棲作業偵查,但內地的集團軍主要是選訓科目而不是主訓科目,還不能達到真正的兩棲作業,但執行地面單兵種偵察任務絕對是沒有問題的。武裝偵察分隊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陸海兩棲武裝偵察,主要還是陸戰方面,作為陸軍的兩棲武裝偵察分隊在海上部分的作業主要是能進行海上武裝滲透和撤離(武裝泅渡)。


用戶92780611160陸戰


偵察兵可以理解為低配版特種兵,有任務重合的地方。

A偵察和監視,B無人機操縱,C捕俘,D摧毀橋樑和道路等重要目標,E斬首行動,F人質救援,G重要目標守衛,H引導空中打擊,,,等等


褐色貝雷帽


人民日報姚秀軍:五星紅旗備導彈!偵察兵幹反偵察,真真假假欺騙人;怎樣望而止步呢?示假萬導箭上弦。


輝煌成就952


偵察兵是部隊用於作戰前探聽敵情的一個兵種,他的責任不是直接與敵交鋒,而是摸請敵人有多少兵力部署,作戰地形是否複雜,及敵人作戰意圖,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錯估,它對整個戰役戰敗走關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