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奇妖無支祁,可能是孫悟空的原型

上古奇妖無支祁,可能是孫悟空的原型

無支祁,中國神話中的水怪。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危害百姓。

禹為了治理洪水,三次到過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山石號叫,樹木驚鳴,土伯壅川,天老進兵。有一股看不見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動工治水。

禹知道遇到妖怪了,非常生氣,召集諸神和各部落首領開會,讓夔龍去掃除妖孽。這時,桐柏山,以及附近諸山的部落首領,唯恐雙方打起仗來禍及自己,都面露懼色,懇請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鴻蒙氏、商章氏、兜盧氏、犂婁氏等部落首領臨戰怯陣,不願出力,禹把這些人都關了起來。這才知道:原來他們包庇的妖怪是淮渦水怪——無支祁。

上古奇妖無支祁,可能是孫悟空的原型

無支祁能言善辯,知道江水、淮水各處的深淺,以及地勢的高低遠近。他長得形似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好像有一百尺長,力氣比九頭象還大。無論是搏擊跳躍,還是快速奔跑,他都非常迅捷,常常是眨眼之間就看不見了。

雙方在桐柏山下展開惡戰。禹先後派童律、烏木由出戰,都打不敗無支祁。最後,派庚辰出戰,才擒獲了無支祁。鴟脾、桓胡、木魅、水靈、山妖、石怪等數以千計的妖怪,看到無支祁被捉,都叫喊著衝了上來,想要搶走無支祁。庚辰揮舞方天戟,和眾神一起沒費吹灰之力就殺散了這群烏合之眾。

上古奇妖無支祁,可能是孫悟空的原型

禹命人用大鐵鏈鎖住無支祁的頸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銅鈴鐺,然後把他壓在淮河南邊的龜山腳下。

打敗了無支祁,禹在桐柏山的治水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下去,淮水從此平安入海中。

上古奇妖無支祁,可能是孫悟空的原型

無支祁的故事,至少流傳了五百多年以後,才出現了唐僧取經的故事,其中最早寫唐僧取經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戲曲作家楊訥(字景賢·號汝齋),所作雜劇今知有十八種,現存《劉行首》和《西遊記》兩種。楊訥的雜劇《西遊記》,寫民間傳說唐僧取經的故事。元代戲曲作家吳昌齡的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且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可見孫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經借鑑了無支祁的形象。無支祁的故事,廣泛流傳八百年以後,吳承恩才加工整理《西遊記》,象《太平廣記》這樣的大書,喜採民間傳說的吳承恩,不可能不讀,正象魯迅先生說的,“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於孫悟空。”宋元以來,禹伏無支祁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吳承恩的《西遊記》問世以後,無支祁的形象,逐漸為孫悟空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