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心累時,讀讀這3句話

當你心累時,讀讀這3句話

文 | 江曉白

我們這一生,有笑有淚、有得有失,體會過悲傷、品嚐過痛苦、感受過憂愁,當然,也擁有過快樂、欣喜和幸福。

正所謂是:種種滋味,都是生活;好的壞的,皆為風景。

“人,活得再漂亮,也會有淒涼;路,走得再瀟灑,也會有迷茫;歌,唱得再響亮,也會有冷場。”

餘生,當你感覺累了,就讀讀這3句話。

01

身處暫時的低潮期時:

“不要緊”

生而為人,皆有向好之心,想站得更高一點、走得更遠一點、活得更好一點。

但,不是所有的用心,都會被回應;不是所有的才華,都能被兌現。總有些時刻,我們發現自己力不從心、事不如願。這,就是“瓶頸期”或者“低潮期”。

當“暗時光”來襲,有些人自責、自苦、自虐,對自己嚴加審判:“為什麼別人可以,你卻不行?”

有些人,會正視既定敗局,從中求索經驗、解剖規則,為杜絕壞事件的重演奠定基礎,之後,輕輕對自己說:“不要緊。”

我們心疼前者,但要學習的,卻是後者。因為他們不自戴枷鎖,不自我折磨,能接納自己、寬恕自己,這是非常棒的行事方式。

曾經有一個理論說,人可以分成3個等級,“聰明人”佔20%,“庸碌者”佔20%,“平凡人”佔60%。

由此可見,這世上還是普通人居多,大多數人生而平凡。所以,當遭遇了“暗時光”,那就別對自己太苛求。你要相信,總有海是無法橫渡的,總有山是沒人攀越的,總有沙漠是難於穿行的。

盡了力,目標還是沒有完成;用了心,愛的人還是沒有留住;費了勁,夢想還是擦肩而過……當這些發生時,千萬不要讓崩潰的情緒困住,一定要穩住心神,告訴自己:“不要緊,放輕鬆。我不是孫悟空,72變中,總有些招式是我玩不了的;81難裡,總有些關是我闖不過的。”

“不要緊”,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逃避,而是一種智慧。

這種智慧是:

先正視殘局、接納自己的平凡,然後解決自怨自艾的情緒,達到繼續前行的目的。

當你心累時,讀讀這3句話

02

遭到他人的傷害時:

“沒關係”

人生在世,總有些傷害是避無可避的。

電視劇《琅琊榜》中,梅長蘇在和謝玉(景睿之父)的鬥爭中,傷害了好兄弟景睿。兩人長亭送別時,梅長蘇悲慟致歉,景睿的回答,有情深隱忍,更有大度寬憫:

“……凡是人總有取捨,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捨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因為沒有被選擇,就心生怨恨,那這世界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

確實,這世間,除了父母至親,沒有人有義務一定要以我們為重、為先,我們與人交好,盡付真心是因為“甘願”,如果對方能回報以同樣的誠摯,這固然叫人欣喜,但如果沒有,甚至還報以傷害,那也沒什麼可抱怨的。

只有輕輕道一句“沒關係”,便是最好的解脫。

西方有諺語云:“懷著愛心吃菜,也要比懷著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

我們這一生,山一程、水一程地走過,能遇到的知交併不多,能令我們放下心防,赤誠以待的更少。

付出了巨大的勇氣換來了兩心相知,卻要因為對方某一次的失誤或者取捨,而要淡出一份情誼,這真是讓人難過。

但是,除了放下和原諒,沒有更好的療愈途徑。因為,舊傷、過去的記憶一旦永葆新鮮,那我們也將永遠被怨憤挑逗。

“我恨你”,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自我懲罰,是以怨報怨的自尋煩惱;“沒關係”,是情出自願,愛過無悔的大度,是就此別過,唯望君安的寬憫。

弘一法師說:“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容;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既然同好已失,故人已走,一切都回不到原點,那麼,不妨選擇釋懷,讓自己以赤子之心,感恩舊情。

當你心累時,讀讀這3句話

03

對當下不滿意時:

“一切都會過去的”

心理學上講,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生活中,我們總會對一些事情不滿意,比如:不及格的分數、不對口的工作、未達標的KPI,等等

當這些困擾我們時,除了奮起直追、奮勇自救,我們還應該對自己說:“加油,一切都會過去的。”

這種心理暗示,是心懷希望、心態樂觀,能給人力量。蘇軾就是這樣的人。

在被貶黃州的第三年,蘇軾和朋友外出遊玩,途中遇雨,但很快雨過天晴,他即興賦詩:“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份曠達超然,助他度過了一生的坎坷。

被貶到黃州時,他耕田為業,打著牛角,和鄉民一起唱和改編的詩詞;被貶到惠州時,他幫農民改良生產用具,研究怎麼才能減少疾病;被貶到海南時,他與民同樂,還興辦教育。

縱觀蘇軾的一生,他仕途坎坷,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但精神氣卻一直都在。他始終相信,所有困頓都會過去的,一切苦厄都是暫時的。

所以,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是吃吃美食、作作畫、遊遊山、玩玩水,把生命中所有的孤單和黑暗,都兌換成了熱氣騰騰、聲勢浩蕩,叫人敬佩又羨慕。

作家李娟說:“走夜路請放聲歌唱!若不唱歌,不驚醒這黑夜,就永遠也走不出這重重的森林,這崎嶇纖細的山路,這孤獨疲憊的心。”

這種身在暗夜,卻依然向上、向陽的積極樂觀,就是對“一切都會過去”的堅信。

人們如果想要追求進步,就一定會對當下不滿。但這種“不滿”,不是自暴自棄、止步不前,而是激發信心、煥發活力的源泉。

所以,當生活有了缺憾時,為了讓陽光照射進來,我們必須暗示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

這句話,是看淡暫時的不完美,對明天懷有期待,對未來抱有神往。

當你心累時,讀讀這3句話

04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中有這樣一段話:

“很多時候,當下那個我們以為邁不過去的檻,一段時間之後,回過頭看其實早就輕鬆跳過。當下那個我們以為撐不過去的時刻,其實忍著熬著也就自然而然地過去了。所有沒能打敗你的東西,都將使你變得更加強大。”

使我們變得強大的,是與萬事萬物的“和解”。

當我們身處低潮期,一句“不要緊”,是接納自己,與平凡的自己和解;

當我們遭遇傷害時,一句“沒關係”,是寬容朋友,與他人的過失和解;

當我們對現狀不滿,一句“一切都會過去的”,是心懷期望,與缺憾的生活和解。

餘生,怎樣的活法是最好的?是接納自己、寬容他人、心懷期望,然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共勉。


作者:江曉白,碧讀好書籤約作者,自由撰稿人,在清風烈酒裡,執筆慰風塵。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原創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圖/攝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