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最沒有男人氣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

《大明朝最沒有男人氣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

大明朝最沒有男人氣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

英宗復辟七年後,英宗駕崩,十八歲的朱見深繼位(即憲宗)。和他父親英宗相比、憲宗略勝一寒之處,例如為死去的于謙平反昭雪,恢復郕王朱祁鈺的帝號一一景泰,咋看起來有點和父親對著幹的架勢。但是,這些德政掩蓋不了為人詬病的朝政,一是把保姆萬貞兒立為貴妃,把內宮和外廷都攪得一塌塗;二是任用太監汪直,設立西廠,把特務政治視為不二法門。今天咱先不說汪直,說道一下這萬貴妃。

朱見深冊立為太子,孫太后把他的侍女萬貞兒派去侍奉太子,使萬氏有幸成為太子的保姆。景帝即位後,朱見深被廢為沂王,一切榮華富貴離他遠去,這時與寂靜冷清的朱見深朝夕相伴的就是這個姓萬的宮女。兩人的年齡相差十七歲,卻生出了超越年齡的複雜感情。英宗復辭後,十一歲的朱見深再度成為大子,萬頁兒的地位逐漸顯要起來,真是母(保姆)以子貴。

天順八年(1464)正月,憲宗即位,對萬貞兒多年相伴的依戀之情難以忘懷,戀母情結演化為情人關係,十八歲的皇帝把三十五歲的萬氏冊封為妃子。妻子比丈夫大十七歲,堪稱明朝歷史上離奇的皇室婚姻。憲宗娶了一個可以充當母親的女人為妻,在常人看來,或許離奇,在憲宗心目中,最愛憐他的正是妻子與母親一身二任的女人,他最需要的不是剛剛認識的后妃,而是早已熟悉、形影不離的萬氏。甚至在皇后吳氏與妃子萬氏發生衝突時,憲宗毫不猶豫地站在萬氏這一邊。

大明朝最沒有男人氣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

天順八年七月,吳氏被冊立為皇后,憲宗的冊文對她讚譽有加,可是僅僅一個月後,這位“端莊溫和”的吳皇后就被廢掉,打入冷宮。其故何在?只因她得罪了妃子萬氏。吳皇后畢竟只有十七歲,對後宮爭鬥的兇險估計不足,單純的認為只要自己當上皇后就可以獨霸後宮了。一上臺就擺出一副母儀天下的姿態,整頓後宮,首當其衝的就是得到皇帝擅寵的萬氏,尋找藉口,把她杖責一頓。打狗還得看主人,何況這個複雜的女人也是擔當著皇帝母親的角色,這樣的事情,萬氏不能容忍,憲宗更是不能容忍。一道聖旨,將吳皇后的鳳冠給扒了去了。

說實話這吳皇后也是官宦之家的千金,估計結婚前根本就不瞭解這深宮內的鬥爭要領。你也不想想,皇帝從小開始和萬貴妃相處十多年,飲食起居都在她的照料之下,皇帝早已習慣她的存在,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萬氏對憲宗早已摸熟牌性,投其所好,所調“機管善意”,獲男人的心,在這點上,你一個十幾歲的少女顯然不是三十五歲成熟女性的對手。她可以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皇帝很少去親近其他后妃。每次皇帝駕臨,她都精心打粉,身穿戎裝前往迎接,讓少年天子充滿新鮮感而興致勃勃。

成化二年(1460),三十七歲的萬氏生下第一個皇子,憲宗大喜,視為上天的恩賜,派太監四處廣為傳播喜訊,並且冊封萬氏為貴妃。但上天似乎和萬貴妃開了一個玩笑,十個月後,她的兒子天折,而且以後再也沒有懷孕。在這種情況下,萬貴紀是否失去皇帝的寵愛了呢?完全沒有,所以這個女人很不尋常。

大明朝最沒有男人氣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

成化四年,憲宗鑑於地震災變,頌布罪己詔,向全國臣民檢討自己的過失,唯獨不提擅寵萬貴妃。內閣大學土彭時向皇帝進諫,強調:外延大政自然應當優先,後宮乃朝廷根本,尤為至要,不可忽略,民間諺語說“子出多母”,座下妃眾多,為何子嗣不旺盛?原因在於陛下愛有所專,而專寵者已過生育之期。望陛下“均恩愛”,為宗社大計考慮。憲宗也知道,這是在暗指萬貴紀已經年近四十,過了生育最佳年齡,“均恩愛”的建議是出於一片忠心。但是,他實在不願意“均恩愛”,只當是耳旁風吹過。禮部給事中魏元等人眼看皇帝王置之不理,因此聯名上疏,藉口星變,影射擅寵的萬貴妃,說:陛下富有青春,而無皇子,原因是專情於一人。此乃宗社大計,難道陛下不求“固國本,安民心”嗎?憲宗有些不耐煩了,在他們的奏摺上用紅筆批覆道:“宮中之事,聯自有處。“那意思是,後宮嬪妃們的事情是朕的家事,朕自有主張,爾等不必說三道四。

次年四月,柏賢妃所生的二皇子朱祐極出世,沸沸揚揚的議論才稍緩解。萬貴妃依然受寵如故。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萬安進入內圖,參與機務。此人外表寬厚,內裡尖刻,大權在握以後,每天考慮的是如何通路子、搞關係,巴結太監,作為內援。他知道萬貴妃寵冠後宮,通過太監向她獻殷勤,因為同姓萬,便自調侃為萬貴妃的兒子。萬貴妃正苦於沒有門閥外戚,大喜過望,要她的弟弟錦衣衛指揮萬通,與萬安打成一片。萬通的妻子可以隨意進出後宮,萬安由此對宮中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

大明朝最沒有男人氣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

萬貴妃的受寵,帶動了她周圍的心腹們威風八面。司禮監太監的母親去世,驚動廷臣紛紛前往弔唁。正直官員感嘆道:天子侍從大臣爭相拜謁太監的家室,有失體統,將如何面對清議?給事中潘榮率同僚上書,希望陛下每天在大殿召見大臣檢討朝政缺失。他們所指”缺失”,就是指專寵萬貴妃;而司禮監太監黃賜是溝通萬貴妃的途徑,因此身價倍增,引來延臣爭相追逐拍馬屁。憲宗對潘榮的奏疏不予理睬。太監梁芳、陳喜爭先恐後向萬貴妃進獻“淫巧”物品,奸人之流每日進獻奇異寶石,萬貴妃動輒賞賜,靡費宮中儲蓄白銀數以百萬兩計。

被萬貴妃起收養的皇子朱祐極,成化七年十一月冊立為太子,兩個月後(即成化八年正月)就夭折了。死因十分可疑,從各種跡象判斷是萬貴妃所害,這種傳言是有根據的,萬貴妃起自己不再有孕,就千方百計讓懷孕的嬪妃流產。

兩個皇子接連死去,憲宗傷心不已。其實他另有一個皇子,是西宮的紀淑妃所生,紀氏是廣西土司的女兒,被俘入宮,因為文化素養很高,負責管理皇室內庫。某一天憲宗偶然來到此地,見紀氏應對如流,頗為喜歡,一來二去,紀氏懷孕了。萬貴妃非常妒忌,命婢女讓她服墮胎藥。憲宗知道了,要紀氏謊報病重謫居安樂堂(養老院),委託太監張敏照看。不久,皇子出生,頭頂有寸許沒有頭髮,就是服藥留下的痕跡。紀氏害怕因此遭禍,請求太監張敏把嬰兒溺死,張敏知道是皇上的兒子,不敢下手,假稱已死,在密室撫養。被廢的吳皇后住在西內宮,離安樂堂很近,獲悉此事,時時前來餵養。

大明朝最沒有男人氣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

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萬貴妃知道了此事。因此憲宗是瞞不過萬貴妃了,在得到了萬貴妃的同意後,憲宗派太監前來安樂堂迎接皇子。紀氏抱著皇子哭泣道:兒子去了,我就活不成了,我兒見到身穿黃袍有鬍鬚的人,就是你的父親。身披長髮穿著小紅袍的皇子,乘坐小轎,來到父親面前。憲宗把他抱在膝上,悲喜交加地撫視著,流著眼淚說:兒子長得像我。此時皇子已經六歲,還未命名,憲親要禮部草擬,由他圈定為“祐樘”。

外廷大臣得知皇子由萬貴妃撫養,生怕又弄出什麼事端,內閣大學士商課與同僚聯名上硫,向皇帝指出:皇子聰明絕頂,國本攸關,外間傳聞生母因病別居,母子久久不得見面。希望把皇子生母移住近處,使母子朝タ相處,是宗社的大幸。後來紀氏遷居永壽宮後,憲宗多次與她宴飲。萬貴妃怒火中燒,設計下毒,致使紀氏病倒,幾天後去世。憲宗心裡也明白,卻不敢說破,真是千古最窩囊的皇帝了。千方百計保護皇子與紀氏的太監張敏,害怕遭到萬貴妃陷害,自盡而死。

大明朝最沒有男人氣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

成化十一年,憲宗冊立皇子朱祐樘為皇太子。皇太后周氏擔憂太子的安危,向憲宗提出,由她來撫養,於是朱祐樘離開萬貴妃,來到太后的居所仁壽官得以平安成長。某一天,萬貴妃請太子吃飯,太后叮囑他不要吃貴妃的東西。太子到了那裡,先是說已經吃飽了,繼而說懷疑有毒。萬貴妃恨之入骨,說:此兒才數歲,就如此厲害,他日要魚肉我了!幸虧她死在憲宗之前,沒有任何人敢魚肉她。

成化二十三年春,萬貴妃暴病而死,憲宗連續七天不上朝,傷心地說:萬費妃去了,我也快要去了!八月間,憲宗果然追隨萬貴妃而去。看來憲宗對於萬貴妃的寵,是真的真情流露,依憐、畏懼、恩愛,交織在一起。

萬貴妃的肆無忌憚,完全是憲宗縱容出來的。舉一反三,歷史上常見的所謂“女人禍水”,其實責任全在皇帝身上。但是像憲宗這樣的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這個女人既是皇帝的保姆、貴妃、兼職母親、床上的女人,哎,感情太複雜了!

大明朝最沒有男人氣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