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陋室銘》因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成為千古絕唱。

唐代以後,很多文人雅士都把劉禹錫的《陋室銘》當作自己奮發向上的座右銘,並以書法的形式表現出來,筆者今天摘錄5位歷代書法名家的《陋室銘》作品,以供大家品鑑。

在這五位名書法家的作品中,筆者鍾愛趙孟頫之手跡,可謂是情有獨鍾!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趙孟頫書《陋室銘》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趙孟頫書《陋室銘》

1、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2]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趙孟頫寫的《陋室銘》,是以行楷方式來寫的,是他比較擅長的書體完成,因而體現出他對寫《陋室銘》的認真和敬佩之情。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楷書四大家之一,又是"趙體"的創始人,以自己最熟悉的行楷方式書寫,既是對劉禹錫《陋室銘》的敬重,也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這幅《陋室銘》是紙本,縱49、橫131釐米;共19行,計86字。款署"子昂",鈐"趙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齋"朱文長方印。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2、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文天祥書《陋室銘》

文天祥是狀元郎,除了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還是一個書法家。書法俊秀大方,猶如他的氣節一樣,剛氣有餘而落落大方。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3、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文徵明書《陋室銘》

文徵明是明代的專職書畫大家,所以他寫的《陋室銘》有著專業書法素養,他也是以行楷方式書寫,整幅作品下筆有力,筆跡爽爽,有一氣呵成之功力,顯示出了文徵明的創作才華。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四、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著名書畫家。

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卒,賜諡"文敏"。

董其昌既是官員,又是書畫大家,他書寫的《陋室銘》是一行草的方式書寫的,看他那若斷還連的筆勢,嫻熟的筆法讓後人敬畏三分,寫出了一幅不可多見的極品。

2019年8月20日於艾墨軒

四位歷代書法名家書寫千古絕唱《陋室銘》,獨對趙孟頫書愛不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