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不計得失、懂得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不計得失、懂得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被向善和向上的力所牽引。在自我設定的自由空間裡,用心地付出,盡情地徜徉,不也樂乎?

活著,讓自己高興,國內一位著名導演曾說過:

“年過半百終於活明白了,讓自己高興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錢掙得再多又怎麼樣,能帶走嗎?

去西山採景,看了十幾座百年大宅,主人均已無處可尋,拿鑰匙的全是不相干的人。”

錢財,夠用就行,掙得再多,真的帶不走一文。

人生的關鍵是,要讓自己活得開心,活出真性情、真境界和真意義,如此最好。

誰規定每個人一定要活得精彩?我本平凡,不求精彩,只求自在。

活著就是勝利,掙錢只是遊戲,健康才是目的,快樂更是真諦!

《菜根譚》:“一場閒富貴,狠狠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為夭。”

意思是:拼命爭來一場對生命無意義的富貴,即使得到了,還不如不要;匆匆忙忙度過百年光陰,即使壽命很長,也如夭折。

在紅塵俗世中,多數人並不覺得輕鬆。生計的奔波,人事的瑣碎,交織成了生活。熙攘間,我們都忘記了初始的面目。

世上本無枷,心鎖困住人。抓到的都是空氣,想起的都是回憶。當嘆息已失去了氣味,就讓一切都不留痕跡。

不論這個世界多麼糟糕,你自己的世界一定要精彩;不論人心多麼黑暗,你的內心一定要明亮。不要用糟糕去對付糟糕,不要用黑暗去對付黑暗。

也許,行走的意義,就在於繁華看盡後,心靈的自由。而我們如此執著,只是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身外之物何須執著,言外之意不必猜忌,淡看世界的熱鬧,也笑看世界的冷清。

我們的幸福和快樂,需要在生活中慢慢感受,用心體會,而不是靠別人的讚譽和認可編織而成。

活著,不給別人添堵;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高興!

做人,讓別人舒服《菜根譚》:“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意思是:為人處事,以遇事都要讓一步的態度,才是高明的人,因為讓一步就等於是為日後進一步留下了餘地;待人接物,以抱寬厚態度對人,才是有福的人,因為給人家方便就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礎。

古人所說的“讓一步”“寬一分”,其實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讓別人舒服。

有的人生怕別人舒服,儘量讓別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其最終結果是,你不讓別人舒服,別人就會讓你不舒服!

讓別人舒服,就是替他人著想,首先要照顧人性中無傷大雅的虛榮。

比如說,古人有這樣一句俗話,“逢人減壽,見貨添錢”。

儘管人人都巴不得自己活得儘可能長壽,但是年紀大的人都不願意別人說出自己的真實年齡,而是希望別人把自己的年紀說的越小越好。

所以猜測別人年齡的時候,要儘可能猜的小一點,意思是對方像年輕人一樣健康,還可以像年輕人一樣長久地享受生命的歡樂。

看到別人買的東西,應該把價格猜的比實際價值稍微貴一些,這才容易顯出對方有眼力,會買東西。

讓別人舒服,其次是要照顧別人的利益和麵子。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很多時候,不談錢才傷感情,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在別人關心錢而又不好意思跟你談錢的時候,你要主動談錢。

有時候開開玩笑,會讓人舒服,而有時候開玩笑不當卻會得罪人。

其中要把握的原則是:有的玩笑,只能對願意縱容你的人開;有的玩笑,只能對內心強大的人開;有的玩笑,只能對高智商的人開;有的玩笑,只能對高情商的人開。

不必刻意讓別人舒服,刻意對人好,過猶不及,有時候反倒會給別人壓力。

但是在公共場合,既使是無意中冷落了或者忽視了一個人,對他的傷害也是很大的,人都是好面子的。

禮尚往來,雙方彼此付出,而不是覺得誰虧欠了誰,才能彼此舒服。

胡適說:“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人身體之病疾,自己難醫;人心情之病疾,必須自己醫治。只要我們時刻保持良好、積極、快樂的心態,我們就會覺得生活是很美好的,就會更快樂的做事,事情就會很順利,那麼日子不就越來越好了嗎?

人這一輩子,想得到的東西總是有很多,但其實想一想,到頭來還不是赤條條的走,人生一切皆浮雲。想開了就會覺得,也就那麼回事,還不如抓住眼前的幸福,只有想不開的人才會覺得痛苦。

人最無能為力的是對於命運的安排。老天爺早就幫你安排好了一切,沒有必要去做無畏的抗爭,不如順其自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去適應、去習慣。老天爺給你關閉了一扇門,一定會給你開啟另一扇窗戶的。而且命運不妨礙我們開心,不管命運如何,只要心態好了,日子照樣過得快活,就像東坡先生一生與高官厚祿無緣,反而徘徊在生死邊緣上,最後被貶,但是依然活的樂觀豁達!

在生活中,我們有愛人,有父母,有孩子,有朋友。對於愛人我們要有包容之心,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善於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包容對方的缺點,才能和諧相處。對於父母,父母對我們有生養與教養之恩,身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對他們和顏悅色,我們應該關心父母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對於朋友,時間會沉澱真摯的情感,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交心的朋友,不用天天聯繫,卻永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對於孩子,既然把他生下來了,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關懷呵護,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給予正確的引導與教育,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們要把握眼前的幸福,細心留意身邊美好的事物,懂得去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我們要善於發現身邊的點滴樂趣,並適時地幽默一下,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笑與歡樂。與人交往要尊重和善待他人,學會接納別人的個性及生活,不要試圖去改變,因為那是別人的人生,我們無權去改變!

現在是21世紀信息化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替代,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不被社會淘汰。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要時刻關注與自己職業相關的新知識,要能夠接受新事物,不要排斥,不要停步不前,要大膽嘗試感興趣的事,如滑雪、衝浪、跳傘等,讓自己無愧餘生。

我們捫心自問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呢?然後集中精力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所言所行,甚至流言或謾罵。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活法,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當我們面對每一次的挑戰時候,我們必須堅信自己已向目標邁近了一步,不要輕言放棄,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不過,由於每個人都有侷限性,所以要能夠聽進去別人提出的好的建議,不要固執己見,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浪費精力,要懂得主動行動,而不是被動等待。

我們生活工作中不要怨天尤人,因為心存怨恨是一種“自殘”的行為。善於寬恕他人,才能讓自己心態平靜。同時,應該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並自我改善。

心態很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有愉快的心情!

生活中,我們總會對家人怒容滿面,對外人和顏悅色。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對家人和顏悅色,是教養,更是養生的最佳方式。

對家人和顏悅色,則家和,萬事興旺,家人福壽康寧。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父母與子女,血脈至親。時代造就思想,位置決定行為:父母愛子,為之計深遠;子愛父母,為之盡孝道。

代溝與情緒的出現,時常讓愛分岔。古人云:“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

生而為人,不能忘本,不可對父母嚴詞厲色,使其六心皆具。

有人說,生養之恩,總大過一耳光的仇。

深以為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算父母有錯在先,也不能讓惡情緒衝昏頭腦,喪失理智惡言出口,傷了他們的心。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孝,孝為百善之首,對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對伴侶和顏悅色,是愛《禮記·祭義》裡講:

“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在一段婚姻裡,惡言會帶來忿恨,讓夫妻關係處於懸崖邊緣,岌岌可危。

每一次脾氣的爆發,不是沙灘上的字,可以隨海浪無蹤,而是板上釘釘,拔掉還留有深孔。

相反,把愛融入言語中,對伴侶和顏悅色,才能在瑣碎的柴米油鹽中品味美好人生。

錢鍾書的婚姻十分美滿,離不開妻子楊絳對他的和顏悅色。

錢鍾書是個粗心大意之人,時常犯錯,“我做壞事了”是他的口頭禪,與之相應地,“不要緊”成了楊絳最常說的話。

楊絳不怪罪伴侶的過失,其實是變相的放過了自己,不讓伴侶的過錯影響夫妻間的和睦。

生活本不易,的確不必揹負壞情緒前行。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婚姻中,若有一方懂得和顏悅色,爭吵的導火線便永遠無法點燃。

楊絳曾說:“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氣和痴氣,這是不容易的。雖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體力,也不算冤枉。”

原諒伴侶的無傷大雅是一場只賺不賠的買賣,永遠雙贏。

對伴侶和顏悅色,是婚姻美滿的秘訣,充斥著包容與愛的婚姻,定能闖過人生重重難關。

對孩子和顏悅色,是慈。古人云:“寧可葷口唸佛,莫將素口罵人。”

表情無聲,言語無形,卻能在傷害別人的同時折損自己的福報。

曾看過一個新聞:父母責罵的話說多了,孩子會十分牴觸,從而激起他的反抗意識,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口吐蒺藜。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的責罵,所以注意力永遠處於遊離狀態,對父母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父母愛子,欲讓鐵早日成鋼是好事,但不可操之過激,以免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和顏悅色,有理說理,好的言傳身教才能印出理想的複印件。

對家人和顏悅色,人生圓滿。有人說:“家庭和氣福運開,家中吵鬧便生災。”

生活在和氣的家庭裡,福氣運氣自然匯聚,生活在吵鬧的家庭裡,災難也隨聲而來。

人活一世,永遠不要對家人亂髮脾氣,而是要用理解與包容守候至親的人。

對父母和顏悅色,用感恩之心回饋養育之恩;對伴侶和顏悅色,用白頭偕老宣誓體諒包容;

對孩子和顏悅色,用妙言要道替代咄咄逼人,定能收穫美滿家庭,成就圓滿人生。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回首過去,我們似乎走了很多彎路,放眼未來,又覺得一片迷茫。

說到底,我們之所以會心累,是想要的太多,而能做的又太少。

其實,如果靜下心來,不要管那麼多,只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生活就會簡單很多、快樂很多。

累了的時候,給自己的心放個假吧。想不開的事情就別去一直想,得不到的東西就別執念太深。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自己難為自己,不肯讓自己稍微鬆一口氣,所以才這麼辛苦。

人這一輩子就這麼短短几十年,應該學會開心地活好每一天。

把很多事情看淡一點,換個角度去想,一切便會豁然開朗。

看淡過往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

我們大多苦於兩件事,一是得不到,二是已失去。

生活總是這樣,有太多的遺憾,太多的悵惘,所有錯過的人和事,終將教會我們懂得珍惜。

每個人都有過去,不一定要忘掉過去,但一定要放下過去。沉溺在回憶中的人過不好現在,只盯著遺憾的人則看不到更美好的未來。

時間在走,日子還要繼續。接受現實,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懊惱,逝去的都已經消散,別讓傷痛在心底紮根,等有一天就算你想放下,也放不下了。

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修煉。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卻身不由己,有些事,不是不在乎,而是你越在乎,痛得就越厲害,誰也改變不了曾經的結果,何必一遍遍地讓自己難過。

放下過去,讓心歸零,然後釋懷一切。等到很多年以後再回首,會發現,你現在流過的淚、受過的傷,都使你變得越來越堅強。

這一路上,誰不是跌跌撞撞地前行,有歡喜也有哀傷,正如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做個內心強大的人,過去,一笑而過,將來,安然以待。

看淡得失 ,馮唐說:“實在放不下的時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經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貪婪。”

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得到和失去的過程,放平心態,才能擁有更多。若總是在做事之前就去計較結果、患得患失,幸福也會悄悄地離你遠去。

想開一些,眼前的世界自然開闊。一帆風順的人恰恰過得最乏味,沒有嘗過失敗的苦澀,怎麼能品出成功的甘甜?

不必去追尋十全十美,因為,生命就是因缺憾而美麗。

無論發生什麼,都微笑面對生活,不焦躁、不抱怨,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別想著掌控所有的事,隨緣而行,最是自在。

做個知足常樂的人。已擁有的,就滿足,得不到的,就看開。

看淡愛恨,世間上最難的事,其實是“做自己”。

我們總是因為太在意他人的眼光,而改變了自己原有的樣子。戴上厚厚的面具,假裝微笑,心底卻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愛也好,恨也罷,別人的看法其實都沒那麼重要,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既然如此,何不放鬆心情,卸下重擔,做回那個灑脫、單純的自己,而不是別人嘴裡的甲乙丙丁。

走自己的路,別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你走過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最正確,但一定要讓自己心裡踏實。

不必想著討好每個人,那樣太累。有的人,你付出再多他也當沒看見,你對他再好他還覺得煩,可能你註定就走不進他心裡,倒不如瀟灑地離去。

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不取悅誰,也不為誰而卑微。愛你的人,就好好珍惜,不愛你的人,就請他遠離。無所謂的東西不用放心裡,你的世界很小,只留給在乎你的人。

看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你從80樓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從2樓往下看,全是垃圾。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當你看淡了很多無謂的東西,才發現接下來還有更好的在等著你。人生處處有磨難,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