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地球最大島嶼的歷史沿革

在地球的北方,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這座被命名為“綠洲島嶼”的地方,超過80%的面積常年被冰雪覆蓋,現為丹麥自治領。

格陵蘭島:地球最大島嶼的歷史沿革

丹麥位於歐洲中北部,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隔海相望,距離格陵蘭島3000多公里以上。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格陵蘭島成為這個相距甚遠的歐洲小國的自治領土呢?今天,我們就來一同回顧一下這個地球面積第一大島嶼的前世今生。

史前因紐特人時期

早期的歐洲,文明重心主要集中於南歐地中海沿岸,曾先後誕生了古典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等璀璨恢宏的文化。當時的歐洲北部地區先後被凱爾特人、日耳曼人和維京人佔據著,位於西北的冰島都不為人所知,更罔論遙遠的格陵蘭島了。當時除了北歐地區被維京人所佔據以外,其他北極地區,諸如西伯利亞、阿拉斯加乃至格陵蘭等地均屬於愛斯基摩人的土地。

格陵蘭島:地球最大島嶼的歷史沿革

據推斷,愛斯基摩人是以加拿大極地島嶼作為跳板,自北美渡海抵達格陵蘭西北部的。其佔據整個島嶼的具體時間,如今早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已經成為格陵蘭地區的原始居民了。由於緯度太高,寒冷的氣溫和堅硬的土壤導致此地並不適合發展種植業,不過著難不倒擅長漁獵生活的愛斯基摩人,他們以捕獵北極生物和海魚為生。就這樣,格陵蘭島長期過著自給自足、與世隔絕的生活,直到挪威人的到來。

維京(挪威)擴張時期

自6世紀起,全球範圍內出現了一輪持續較長時間的氣溫上升期,進而導致青藏高原的吐蕃、漠北的突厥回鶻等族群先後崛起。常年盤踞於北歐的維京人,同樣由於氣溫升高、糧食增產,迎來了一輪人口爆炸期。從8世紀到11世紀期間,維京人(主要盤踞於挪威)開始了不斷侵擾歐陸、英國乃至其他北極地區的時代,史稱“維京時代”。

格陵蘭島:地球最大島嶼的歷史沿革

維京海盜在歐洲的肆虐令各國聞風喪膽,具體情形本文就不做贅述了。進入9世紀,在對外劫掠的過程中,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挪威人發現了孤懸海外的冰島。隨著大量維京人的湧入,冰島成為挪威人地盤,而冰島距離格陵蘭島已經近在咫尺。只不過,由於海面上大量冰山的阻撓和惡劣的天氣原因,挪威人的腳步一度遭到阻擋。不過進入10世紀下葉,一位名為紅鬍子埃裡克的囚徒,因罪遭到挪威官方驅逐,不得不駕駛小舟渡海遠洋,卻於3年之後碰巧來到了格林蘭島。夏日的格陵蘭島西南海岸長滿了苔原,綠綠蔥蔥一片,因而被埃裡克稱為綠洲並傳回挪威。從此挪威開始了對格陵蘭島的殖民,並於1261年正式宣佈佔有格陵蘭。

格陵蘭島:地球最大島嶼的歷史沿革

當然,冰島和格陵蘭所在的歐洲西北,並非維京人唯一開拓的方向。很早的時間裡,維京人就曾南下佔據了隔海相望的日德蘭半島,建立了名為丹麥的新家園。8世紀時,丹麥維京人就開始了襲擊英格蘭的計劃,甚至曾進度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了“丹麥區”。進入11世紀初,克努特大帝攻佔英格蘭全境之後,甚至建立起了版圖囊括了丹麥、挪威、英格蘭、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國,成為當時歐洲西北部絕無僅有的霸主。只是克努特大帝去世後不久,這個丹麥人建立的大帝國就走向了瓦解。

卡爾馬聯盟共管

海上帝國的瓦解,讓丹麥人錯失了控制格陵蘭島的機會,該島依然被挪威人掌控者。然而進入14世紀之後,機會再度來臨。原來當時歐洲王室之間經常通婚,並且如若君王沒有子嗣的話,直系血親(不論男女)均有權繼承王位,這就導致歐洲王室之間經常會出現不同國家的人為爭奪王位而爆發戰爭。但也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同一個人會被兩個不同國家擁立為君主,出現兩國共主的情形。身兼丹麥公主和挪威王后兩種身份的瑪格麗特就遇到了這樣的機遇,被奉為兩國女王,稱瑪格麗特一世。公元1397年,在瑪格麗特一世的主持下召開了卡爾馬會議,宣佈丹麥、瑞典和挪威組成聯盟,由丹麥處於統治地位,卡爾馬聯盟由此成立。

格陵蘭島:地球最大島嶼的歷史沿革

卡爾馬聯盟成立之後,由於丹麥更為靠近歐陸腹地,能夠汲取更多的歐洲文明和生產力技術,因此實力最為強大,逐漸佔據聯盟內部統治地位。原屬挪威獨佔的海外屬地,諸如格陵蘭島、法羅群島和冰島等也演變為卡爾馬聯盟共管地區,成為大家的共同財產,並實際轉歸丹麥管轄。卡爾馬聯盟前後共維持了126年,並在丹麥的統領下為大破漢薩同盟對波羅的海的經濟壟斷而持續擴張,先後吞併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一時間風頭無二。然而長期的征戰消耗了丹麥大量的財力,致使聯盟內部賦稅加重、土地兼併嚴重,最終引發農民暴動和聯盟解體。首先出現離心的是瑞典,由於丹麥人經常與德意志地區進行經濟聯繫,擠壓了瑞典的利益,同時後期丹麥主導的聯盟中央集權政府不斷企圖控制挪威和瑞典內務,致使聯盟離心離德,最終1523年瑞典選擇退出了聯盟。

丹麥獨佔時期

瑞典的退出,實質上標誌著卡爾馬聯盟的完結,但是次年丹麥決定取消挪威王國的地位,將其演變為丹麥的一個省,繼續維持著聯盟國家。從此瑞典和丹麥為了爭奪波羅的海的霸權交兵不休。此時的格陵蘭島,也徹底成為丹麥名下的領土。1771年,丹麥商人經王室允許在格陵蘭首府努克建立商貿據點後,更是獨佔了格陵蘭島的所有商貿活動,成為其實際統治者。

格陵蘭島:地球最大島嶼的歷史沿革

19世紀初,法國大革命爆發,接踵而至的拿破崙戰爭席捲了整個歐洲,丹麥選擇站在拿破崙一方。當拿破崙戰敗之後,丹麥受到了戰勝國陣營嚴厲的懲罰,尤其是瑞典更是於1814年強迫丹麥簽署《基爾條約》,迫使其將挪威割讓給了瑞典。從此挪威和丹麥分離,格陵蘭島與挪威的最後一點關係就此割裂。挪威並不滿意《基爾條約》的簽訂,並曾起兵反對瑞典以尋求獨立,但遭到瑞典軍隊的鎮壓。直至1905年,挪威才最終脫離瑞典正式獨立。獨立後的挪威並不承認丹麥對格陵蘭的所有權,雙方爭執多年,並最終由國際聯盟進行仲裁以丹麥勝訴而告終。

格陵蘭自治進程

國聯的仲裁促使丹麥佔據格陵蘭擁有了國際法依據,但也面臨格陵蘭島自身的挑戰。二戰結束之後,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輪輪民族獨立浪潮,格陵蘭當地居民也不例外。由於歷史原因,格陵蘭島居民大部分都是因紐特人和維京人(挪威-冰島人)的混血,丹麥人僅佔六分之一比例。然而格陵蘭的絕大多數職位卻長期被丹麥人把持,獨立和自治的呼聲不絕於耳。1953年,丹麥決定將格陵蘭作為一個州,賦予平等政治權利;1979年,丹麥決定賦予格陵蘭除了國防、外交和部分財政權以外的自治權利;2009年,格陵蘭正式自治,僅保留部分外交和國防權力。

格陵蘭島:地球最大島嶼的歷史沿革

由於國際地緣政治的演變,北冰洋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格陵蘭島漸漸被各國所重視。同時由於格陵蘭周邊探查出大量石油和其他礦產資源,促使部分格陵蘭島居民希望能夠完全建立主權國家,徹底脫離丹麥。只是雖然面積遼闊,然而格陵蘭島上總計不過七萬多人口,實在難以獨自開發如此巨大的工程。經濟薄弱的格陵蘭島不得不繼續依附於丹麥的羽翼之下,享受著丹麥每年提供給自己的補貼,這才能夠勉強維持運作。

美利堅的野望

雖然丹麥人給予了格陵蘭島相當程度的自治,但是它依然屬於丹麥的自治領土。只是由於地緣位置和戰略資源等因素,格陵蘭島正遭受美國的窺視。二戰期間,對丹麥覬覦久矣的德國通過閃擊戰吞併丹麥,這讓大洋彼岸的美國極為震驚。美利堅並不關心丹麥人的死活,卻對格陵蘭島的歸屬問題坐立不安。1940年,美國曾將丹麥駐美大使找來,詢問格陵蘭歸屬問題,並表示願意以低價售賣武器給格陵蘭以保護島上礦產資源不被德國侵犯。隨後格陵蘭在丹麥駐美大使的策動下宣佈自立,並邀請美軍入駐,與德軍展開長期爭鬥。

格陵蘭島:地球最大島嶼的歷史沿革

戰後,出於丹麥對格陵蘭島宗主國的法理問題,以及美蘇爭霸的大環境,美國將格陵蘭島歸還給了丹麥,但卻依然在格陵蘭島西北部留下了一個圖勒空軍基地,用以監視歐洲、蘇聯和北極地區。其實,早在1876年,美國就曾提出過購買格陵蘭島和冰島的設想,但最後無疾而終。戰後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同樣曾向丹麥提出購買格陵蘭島的設想,但遭到拒絕(即1945年用阿拉斯加交換,1946年一億美金購買)。不過早在一戰期間的1917年,美國確實曾以2500萬美元的黃金從丹麥手中收購了西印度群島,後被更名為維爾京群島,這一交易的成果使得美國一直對格陵蘭島念念不忘。2019年,美國再度提及購買格陵蘭島的意向,此舉觸怒了奉行北歐平衡外交戰略的丹麥。由此可見在可預見的未來,格陵蘭島歸屬丹麥自治領地位的格局會維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