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全是水的星球嗎?你怎麼看?

自由光輝歲月


宇宙中應該不會有全部是水的星球,但表面全部是水的星球幾乎肯定會有,而且太陽系裡就有幾個。

星球是由形成恆星的原行星盤的剩餘物質形成的,這些物質由氣體和塵埃構成,圍繞著新生的恆星旋轉,在引力作用下逐漸形成微小的星子,星子不斷吸引周圍的物質漸漸長大,最終行程行星。由此可見,星球上有很多物質,不可能全部是水,因此宇宙中不可能存在完全是水的星球。

但新球表面全部是水應該是比較容易的,地球表面就有70%的面積被水覆蓋,一顆行星的表面如果水更多的話,應該很容易就全部是水。在我們的太陽系裡,就存在這樣的星球,這就是木星的衛星木衛二,以及土星的衛星土衛二,只是它們表面的水,因為寒冷都完全凍成了冰。然而,在物為二和土衛二的冰蓋之下,都已證實存在著全球性的海洋。

所以宇宙中應該存在表面全部是水的星球,而且這樣的星球應該有很多,說不定在這種星球的海洋裡,還存在著繽紛的地外生命,甚至可能有智慧生命,只是我們很難想象,這樣的智慧生命是如何發展科技以及文明的。


徐德文5分鐘科學頻道



還真有。太陽系中就有。那就是木衛二。

木衛二是木星的第六顆衛星。其有一個稀薄的大氣。主要成分是氧氣。木衛二和地球月球一樣都是岩石星球。其體積就比月球小一點點。據美國的nasa 探測發現木衛二上面被厚厚的冰層所覆蓋。冰層厚達100公里。而冰層下面則是一個海洋。科學家猜測其海洋中存在類似章魚的生物。由於全球佈滿了冰層,這使得木衛二的表面十分的光滑,是太陽系中最光滑的星球之一。木衛二上面的水量是地球的數倍之多。


所以宇宙中應該也存在佈滿水的星球。不過他們的形態可能不是液體,而是固體的冰。

著名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就有一顆佈滿水的星球。由於靠黑洞很近,所以這星球水雖然不深,卻可以掀起滔天大浪。我覺得宇宙中應該也存在都是水的星球。因為水在宇宙中很常見。例如彗星上面的水就很多,比地球還多。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不光有佈滿水的星球,科學家還發現過佈滿鑽石的星球呢。而水作為宇宙中最常見的東西,佈滿水的星球應該更多。太陽系都有,何況其他星系。不過佈滿水的星球未必是液體水,也有可能像木衛二一樣是固態的冰。


忘川星玉


看過美國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一顆滿是水的星球,主人公等人降落到該星球后因為這裡掀起滔天巨浪,只好駕駛飛船離開。


那麼宇宙中有這樣的星球嗎?很可能是有的,不過看上去也只能是表面全是水,其內部不可能全部都是水的,因為行星級的星球質量都很大,內部的壓力也相當大,即便有水,也不可能以液態水的方式存在。

我們的地球從外太空看上去的話,也像是一顆水球,特別是看太平洋部分,幾乎就看不到陸地,整個就是一個圓滾滾的水球,這是因為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液態水,面積佔到了整個地球的71%,然而地球上還是有著很多的陸地的,而且這些海洋的下方這都是陸地了。



如果以體積來算的話,整個地球上的水其實是很少的,地球的直徑是12700多公里,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只有4000米左右,如果把地球看成一個12.7米的大球,那麼海洋的水深僅僅只有四毫米,是不是覺得少的可憐呢?

而如果把地球上這些水全部集中起來匯聚成一個球體的話,這個球體的直徑只在800公里左右,這和地球的體積比起來差遠了,而如果這個水球的直徑超過1000公里的話,那麼再把水平鋪到地球上,我們基本上就看不到陸地了,地球就會成為《星際穿越》中的那顆水球的模樣了,但即便如此,地球上水的體積和整個地球比起來仍然是差得很遠,稱不上是水球。



不過從天文觀測來看,水這種東西在宇宙中是廣泛存在的,就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在小行星帶的中間位置之外,大多數天體都含有大量的水,比如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土衛六、海衛一等等,這些大型衛星上含有的水量比地球都還多得多。


比如木衛一的水量是地球的1.5倍,木衛三、木衛四、土衛六等星球上的水甚至比地球要多十倍,然而這些星體卻要比地球小得多,都和月亮的體積相差不大。如果它們上面的水全部融化而質量不損失的話,那麼看上去它們就是完全的水球,而且水深可達100到200公里,可以說比地球上的海洋的深度深多了。


人類的方向


在十九世紀,布朗將細小的花粉撒入水中。通過顯微鏡🔬,他發現水中的花粉就像是被賦予了生命一樣,進行著無規運動。為什麼水會使花粉產生無規運動呢?

這是因為,水是由無數個離散的水分子構成的。雖然,在表面上水是連續的液體,但是當觀察的尺度小於水分子之間的距離時,水的不連續性就呈現了出來。花粉的無規運動,是因為運動的水分子對花粉的不對稱碰撞💥。

因此,發現花粉在水中的無規運動,具有非常重要的認識意義。該現象證明,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由此,證實了水分子的存在。

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加一個氧原子組成的更高層次的封閉體系。其特殊的性質就是水分子比較穩定,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因而,在常溫的情況下,它們仍能夠保持流動的液體狀態。

正是因為水分子的這種比較弱的相互聯繫,如果要想把水分子聚集成團,形成穩定的天體,就需要巨大的質量,從而產生出足夠的引力來束縛水分子。

除非,在低溫的情況下,水分子可以具有穩定的形態,結成固態的冰。不過,水分子在收縮成團的過程中,會由其勢能轉化動能即生成熱能,導致較高的溫度。因而,收縮的水分子,不僅不會結成固態的冰,反而會被汽化,從而需要更大的質量來聚集這些水分子。

然而,即便是真有那麼多的水組成巨大的天體,水分子也會在引力的擠壓下遭到分解,還原為原子的狀態。

於是,在高溫和高壓的情況下,該天體的內核會發生聚合反應,即由四個氫原子聚合為一個氦原子。

於是,在聚合反應的過程中,有百分之0.7的質量轉化為能量。其不僅會使該天體成為恆星,對外輻射能量(光);而且,還會使其表層的溫度升高,使水分子氣化,也還原為原子。這就是普通恆星(太陽)的存在狀態。

總之,由於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比較弱,因而需要形成巨大的天體,才能夠將水聚集起來。然而,如此巨大的天體會使水分子還原為氫原子和氧原子,併產生聚合反應。所以,完全由水構成的天體是不穩定的,因而也是不存在的。其要麼會因質量的過小,導致水分子擴散到宇宙空間;要麼則因質量的過大,發生聚合反應,成為發光的普通恆星。


淡漠乾坤


即使有,最後也是消失的命運。

首先,這樣一顆水球,我們假設它和地球的體積差不多,那麼因為自轉的作用影響,它的表面會逐漸趨向於橢圓或者更圓一點的圓形,表面呈現大致穩定的流體形態,同時,考慮到從赤道到南北極自轉速度的逐漸變緩,整個星球會出現一定的洋流形態。

但總體來說,此時的水星球是大致穩定的存在。

但是因為水星球是造物主橫空製造出來的,它出來之後,在經過了一陣子的穩定之後,問題就來了:它的大氣在哪裡?

地球的早期大氣主要是氮氣和氧氣,還有少量氬、二氧化碳、臭氧等等,顯然水球是不具備這個大氣條件的,它沒有堅硬的地殼,更沒有產生其中許多元素所需要的金屬元素,它至多隻能產生以氧氣為主的非常稀薄的空氣。

沒有溫室氣體做保護,這顆水球的溫度會不斷下降,鑑於水球也沒有地殼來隔熱或保溫,這顆水球,從裡到外,都會“冷透了”。

慢慢地,溫度越來越低,從兩級開始,冰川向全球擴展,最後覆蓋全球,而冰層出現之後,由於冰層對恆星光芒的反射作用,這顆水球就更冷了。

隨後,冰層不斷向水球中心蔓延,這個過程是很快的,不用多少時間,整個水球就會變成一個大大的冰球,人如果躺在上面,應該會非常非常的“涼快”。

不過考慮到自轉和引力等因素,以及冰層深入過程中溫度和密度的複雜變化和相互影響,在這顆冰球表面以下至球心的直徑上萬公里的廣闊內部,會形成複雜多樣的對流現象,無數的水流像暗河以下,依託自轉和引力的作用,在球體內部快速穿梭,有時甚至會將水柱或者水氣噴射出表面,噴向茫茫太空。

而在這個過程中,紫外線不斷地照耀冰球表面,並從水分子裡剝離出氫原子,隨後產生的氫氣則慢慢地向太空逃逸。

由於沒有磁場,恆星的太陽風也會時不時來湊熱鬧,將冰球表面的物質不斷電離,電離後的物質也不斷向太空逃逸。

當然,如果這顆冰球距離恆星夠近的話,那接受的恆星照耀和輻射就是不可想象了,考慮到自轉效果,這顆冰球或水球始終有一面朝向恆星的會沸騰不止,這使得冰球的“蒸發”速度會非常的快,在時間的演變中,不斷縮小,直至消失。

而在正常情況下,冰球則在紫外線和太陽風的作用下慢慢被抽絲剝繭,最後的結局也是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也有可能它會變成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太空裡轉悠,但再怎麼樣,它最終都會消失。


雲中史記


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表面都被水覆蓋的星球,那裡不存在像地球這樣的陸地,這種天體被稱為海洋星球。那麼,為什麼海洋星球會有可能形成呢?

根據行星系統形成理論,有些行星會在外圍富含水的塵埃盤中形成,它們是由一半水(固態)和一半岩石組成的類彗星混合物。由於引力的擾動,其中一些行星可能會遷移到靠近主恆星的軌道上。在恆星的加熱下,地表的冰被融化,並且地幔中也有水被釋放到表面,結果形成一個全球範圍的海洋,陸地都被淹沒在水下。

據估計,海洋星球的海洋深度可能高達上百公里,而地球海洋的最深處只不過11公里多一點。天文學家推測,海洋星球中有條件孕育出生命,因為地球上的生命最初就是起源於海洋。

不過,人類至今還沒有確認發現海洋星球的存在,但已經發現一些候選者。距離地球20.4光年的格利澤581d是第一顆被發現可能位於宜居帶中的行星,並且它的表面可能覆蓋著很深的海洋。格利澤581d的質量將近地球的7倍,半徑是地球的2.2倍,它的主恆星是一顆質量只有太陽三分之一的紅矮星。


火星一號


筆者理解這個問題是,這顆星球不光看上去全部被水或者冰覆蓋,而且內部組成也是水。如同一個水珠漂浮在宇宙之中。



這樣的星球是不可能存在的。為什麼不可能存在呢?這要從行星的形成開始說起。

宇宙大爆炸後的宇宙是沒有金屬元素的(天文學中將氫氦以後的元素稱為金屬元素),在引力作用下,這些氣體匯聚在一起形成了第一代恆星,在第一代恆星的生命末期,質量較大的恆星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將大量在恆星內部產生的元素拋灑入太空,與原始的星雲混合。

圖:
鷹星雲的創生之柱


然後,被其他元素“汙染”後的星雲,再一次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了第二代恆星,部分星雲物質形成了行星。試想一下,各種元素混合著的星雲物質怎麼可能會形成一個只有氫和氧(水由氫和氧構成)的行星呢?這好比將大米、小米、沙子、豌豆、黃豆、石子攪拌均勻後,你隨手舀一勺就只有大米和綠豆。這個可能性是幾乎是沒有的。所以,不可能出現完全由水構成的行星。

但表面都是水的行星是有的,例如離我們40光年的GJ1214b行星整個表面都覆蓋著海洋,大氣層是密密的水蒸氣,其直徑約為地球的2.7倍,質量為地球7倍,表面重力為地球的91%,這顆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只是它表面的溫度大約有\t393–555k。所以,這顆行星存在碳基生物的可能性不大。

圖:位於蛇夫座的GJ 1214 b(中)與地球(左)和海王星(右)大小的比較


講科學堂


全是水的星球沒有,絕大部分是水的星球可能有。當然這所謂的星球是指成了球形的天體,不包括小行星碎片或彗星之類。

這個宇宙沒有完全純淨的天體,比如恆星,雖然主要由氫組成,但也含有氦元素,還有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行星有氣態行星和類地行星。

氣態行星都是比類地行星大的行星,外面幾乎都是包裹著一層以氫為主的氣體,隨著內部壓力的加大,這些氣態元素會變成液態和金屬態,中心還是會有一個較小的岩石內核。

類地行星的外殼都是包裹著一層岩石圈,裡面有地幔和地心。

不管類地行星或者氣態行星上面都可能會有水,距離太陽較遠的星球地表一般都沒有液態水,只有冰層。

所以全部是水組成的星球很可能不存在,或許會有絕大部分是水的星球,其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元素,比如硬質地核。

太陽系有水的星球就有很多,研究認為水冰最多的可能是海王星,水資源總量可能有十幾個地球質量;其次是天王星,水量也很豐富。

除了這兩個星球,有科學家做了一個水球模型,在一些行星和衛星上,水資源的排位為(從高到底):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海衛一、冥王星、木衛二、地球、土衛四、土衛二。

以上排名可以看出在這些富水星球中,地球排位只是倒數第三。

這個排位最高的木衛三的直徑為5262公里,是木星的一顆天然衛星,也是太陽系最大的衛星,體積比行星水星還要大,比地球半徑小一些。

這顆星球上的水資源很豐富,其冰層地表下可能有深達800-1000公里的海洋,這個海洋據說像一個夾心三明治,由多層冰層和液態水交叉組成,其水量比地球多幾十倍。

根據美國NASA的科學家Steve Vance製作的水球模型,木衛三水資源總量水球半徑為1131公里,而地球水球模型半徑才362公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說木衛三是一個水球也不為過。

目前太陽系沒有發現完全由水構成的星球,宇宙中也沒有發現。當然這個星球要看多大,如果把不能做到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的小行星也算上,或許會有一個完全是水形成的冰塊,彗星或許就是這樣的星體。

但這些水裡面也有很多雜質塵埃,並不純淨。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對於宇宙中有全是水的星球嗎?你怎麼看呢之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宇宙之中是不會有全是水的星球之現象的情況發生。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存在於宇宙之中的星球分為二大類型:其一是恆星天體;其二是行星天體。本題應該是泛指行星天體,而行星天體形成的物質來源,是本系恆星持續核聚變燃燒過程所釋放出來的塵粒流物質逐步累積質量與體積的表現結果,恆星燃燒散發出來的塵粒流物質,其主要化學成是由二氧化碳、氮、水(氫氧)和有毒化學物四種基本元素所構成。


也就是說,存在於宇宙之中所有的行星天體的物質,都是由上述四種基本元素所構成的情況,雖然,這些物質之中會有一定比例的水(或氣態、或固態、或液態)存在,其形成行星天體的過程,也是同一樣的物質比例而存在。因而,由塵粒流物質所構成的行星天體,是不可能會有全是水現象的情況發生。

所以說,宇宙中是不會有全是水的星球形成的情況。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對,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可閱讀到我相關科學領域前沿上千個的原創答題,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地外天使


這個想法有意思哎,全是石頭的星球我們熟悉,離我們最近的月亮就是這樣,全是氣體的星球也不遠,比如木星和土星,那這固液氣三態中,有沒有全是水的星球呢?

宇宙這麼大,搞不好真有,但是科學只能是靠證據說話,沒有探測到的話,那就不能說有,至少不讓人信服。一項最新研究倒是說,發現40光年外的一個星系中有些行星,其含水的程度可能是地球的幾百倍。

這個星系就是2017年2月就熱炒過一次的“葫蘆娃星系”。美國航天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在40光年外有一顆名為TRAPPIST-1的紅矮星,紅矮星通俗來說就是一種比較小的恆星啦,這顆紅矮星周圍有7顆行星,它們大小都還和地球差不多,質量最小的約為0.4個地球,最大的約為1.4個地球。

這一串行星的官方編號是b、c、d、e、f、g、h,老外就是用字母嘛,但在咱們看來這就是一個“葫蘆娃星系”,要好記得多。

過了一年,在2018年的2月5日呢,一些國際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又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與《自然·天文學》上發表了最新的論文,說這串“葫蘆娃”行星當中,有的星球含水量特別高,可能多達5%的質量都是水。

5%看起來不多,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地球上把海洋、湖泊什麼都算起來含水量只有0.02%啊。這一算,相關行星的含水程度可是地球的250倍。要是地球上的水多到250倍,估計我們都得給嚇成二百五。

不信的話,你去看看科幻大片《星際穿越》裡面那個表面上只有一層淺水的星球,在引力的作用下,潮汐能變成像山一樣高。地球上一些港口城市經常有潮水捲走人的新聞,要是水多250倍,這潮汐變成什麼樣,真無法想象。

當然,外星上有這麼多水,也意味著出現生命的可能性增加。如果有全是水的星球,那裡面都是魚的話,究竟會進化出什麼樣的智慧生命,想想也挺好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