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2019年5月16日,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

,逝世。

一代華人巨星就此隕落,享年102歲。

對建築師來說:城市就像肉體,每一座標誌性建築,都滿足了建築師對城市的佔有慾。

這句話放在全世界,都是不變的鐵律。

在美國,他就用超過15座地標占領了美利堅的各大城市,這當中更不乏國家美術館東館、肯尼迪圖書館這樣國家級的作品: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就連音樂聖地,象徵流行文化的最高殿堂:搖滾名人堂,也出自他的手筆,美國人民不論走到哪,都能看見來自中國人的設計。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跨過大西洋,這位大師更是把自己的名字牢牢釘在歐洲貴族老爺們的土地上。

1989年,法國大革命勝利二百週年之際,他承擔下了法蘭西國家博物館盧浮宮擴建工程項目,你們所熟悉的盧浮宮門前透明金字塔入口,正是他的傑作: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這下好,法國人想看自己的歷史,不經過中國人這關,還就進不去了。

透光幕牆內的地下展廳,白天不需要開燈,非常給法蘭西人民省電: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回到香港,他更是用一棟中銀大廈論證了兩地人民同文同種的正確性。

大陸游客到港,基本不會忘記在維多利亞港和這座從頭到腳由三角形構成的地標合影,當然,如果你還願意去香港的話: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就算在日本,也留下了這位中國大師征服的痕跡。

甲賀市儘管毫無名氣,但城市的美秀美術館卻因精巧的設計,而被「時代週刊」評為1997年年度十大建築,極具江南氣息的房頂還兼顧採光,引得日本國民連連驚歎:

論文化,還得服中國人!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憑藉遍佈世界各地的建築大作,這個來自中國的設計大師獲得了來自美、英、法、中、意、日各國頒發的30多個建築獎項,被稱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

此外,他更是建築界的諾貝爾,普利茲克獎的獲得者,所有獲此榮譽的設計師無異於在建築界封王。

這位用自己的作品佔領全世界,令所有世人仰慕的神仙,正是華人設計師:

貝聿銘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在世人眼中,這位穿著講究,喜歡袖釘和口袋巾,面容慈祥的老頭用才華征服了全世界。

但沒有人關注,在這些成就的背後,卻是一段與祖國分分合合的辛酸往事。

1917年,貝聿銘生於一個蘇州的名門望族世家,他的祖父在清末年間主理蘇州稅收行政。

外祖父則掌管清廷國子監,相當於現在教育部部長。他父親貝祖貽曾任民國中央銀行總裁,同時還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作為蘇州四富家族之一,姑蘇城內最著名的園林「獅子林」正是他們家祖宅: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如果一百年前有「官二代」這個詞,貝聿銘無疑正是這群人中的一輪朝陽。

講道理的話,靠著顯赫的家世謀個差事,在園林庭院中,過著一家和睦的鄉紳生活,對他來說並非難事。

但在當時動盪的社會面前,一切生活安定的期望都是泡影。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為躲避當時戰亂和政治衝突,年幼的貝聿銘隨父母在蘇州、廣州、香港、上海多地的輾轉,童年生活與安穩絕緣。

13歲時,他的母親去世,父親難以承受亡妻之痛,遠走歐洲出任中國駐意大利公使,把貝聿銘拋在蘇州,更是讓這個青春期的少年缺乏歸屬感: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1935年,在當年的留學潮下,18歲的貝聿銘遠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攻讀建築學,和另一位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成為校友。

但他沒想到,這一離開,就是和家鄉近40年的闊別 。

在美國,貝聿銘先後取得麻省理工建築學學士及哈佛大學碩士學位,並在1948年,進入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擔任建築部總監: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雖然總監職位看似光鮮,但這個年輕人清楚,在國內忽左忽右的動盪環境下,出身名門的自己和家鄉正在越走越遠。

1954年,由於身份問題回鄉無望的貝聿銘,加入美國國籍,從此成為一名美籍華人。

之後,這位背井離鄉的遊子只能把中國情結融進自己的設計,寄託思鄉之情。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出身園林之城蘇州的他,在設計中融匯了蘇州園林中人工與自然高度結合的思路,還非常懂得運用光線:

在設計波士頓的肯尼迪圖書館時,他就開始利用建築臨近海邊的位置特點,在面向大海的建築面使用玻璃結構,讓光線充分透入建築。

懂得充分利用周圍環境和光線的他,給波士頓直接造了座超大海景房: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除了考慮環境,貝老在設計達拉斯音樂廳時,還考慮了聲音環繞效果,通過弧形牆面控制聲音傳播,避免音樂被建築破壞,極具中國傳統意義上和諧的感覺: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儘管外界看來,善於利用光線和環境的貝聿銘時刻帶著中國人特有的設計風格,多數人熟悉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這句話正是出自貝聿銘之口。

不過,就算獲得外界再高的認可,也無法改變他幾十年有家不能回的事實。

甚至在給孩子取名時,貝老也必帶「中」字,這才有了他的兒子: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這麼做當然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1974年,貝聿銘終於獲得機會,第一次回國,中方邀請他在故宮邊設計修建一座高層建築,沒想到被他以「和周遭環境不融合」為由拒絕。

正是那時起,北京市才出臺限高令,禁止故宮周圍修建高層建築。

在這之後,貝聿銘先後為中方設計了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中國銀行總行等地標性作品。

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建築都是這位外籍遊子思鄉的紀念碑。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2002年,85歲高齡的貝老應邀設計讓全世界矚目的蘇州博物館:

貝聿銘:他是富15代華裔建築大師,讓全世界見識中國人洋溢的才華

相比之前宏偉而稜角分明的設計,這座建築極具江南園林婉約的氣息,坐落在姑蘇古城的核心,和周圍環境相容性極高。

對很多人來說,蘇州博物館是建築學上現代和古典融合的最好例題。

儘管,貝聿銘在蘇州生活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3個月,但他認定自己是蘇州人。他說:“我一直知道我從哪裡來,設計蘇州博物館給我一次機會去了解我的老家”。

2019年5月16日,這位傑出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老先生,去世了。

他用了一個世紀,讓自己的建築遍佈4個大洲、10個國家。

他曾說:“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

這位華裔老人不忘初心,他是真正的大師風骨,是令人尊敬的人生贏家!緬懷貝老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