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學藝術獎|陳少雲:一輩子交給舞臺,為戲而生

在2014年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評選中,京劇表演藝術家陳少雲獲得了傑出貢獻獎。時隔五年,今年71歲的陳少雲再次獲得了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的殊榮,與王文娟、何佔豪、周慧珺、黃宗英這四位藝術大家共同獲得這一上海文學藝術領域的至高榮譽。

作為當今京劇界的麒派掌門人,陳少雲是公認最能體現京劇大師周信芳表演特色和演劇精神的當代名家。他也是當今京劇界屈指可數還在舞臺上活躍著的麒派老生。

麒派是由一代京劇宗師周信芳創建的南派老生重要流派。京劇界常有“北有梅蘭芳,南有周信芳”之謂。上海是麒派藝術的發源地,但很長時間都面臨著麒派藝術後繼無人的局面。

上海文学艺术奖|陈少云:一辈子交给舞台,为戏而生

陳少雲生活照

陳少雲1994年借調到上海主演《狸貓換太子》,兩年後正式進入上海京劇院。20多年間,陳少雲前後創作了七八部新創劇目,傳承發掘了二三十出麒派傳統戲。作為當今麒派藝術的首席傳人,陳少雲扛起了傳承麒派藝術大旗,悉心培養年輕一代,將多位麒派弟子收入麾下進行系統傳承,擔任“周信芳藝術傳承研習班”主教老師,有計劃有系統地傳授麒派經典劇目,使“麒派”藝術得到有序傳承。

陳少雲不僅藝術造詣深厚,其藝德人品更是眾所周知無人不讚。幾乎每一個認識陳少雲的人,都被他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風範感動。

陳少雲曾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上海市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上海第六屆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等獎項以及 “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文藝家”等稱號。

上海文学艺术奖|陈少云:一辈子交给舞台,为戏而生

陳少雲舞臺形象

千人千面的麒派老生,“外樸內秀”的的表演風格

陳少雲出身梨園世家,曾經拜師於麒派創始人周信芳大師的兒子周少麟,成為麒派正室弟子。1994年,為紀念梅蘭芳、周信芳兩位大師百年誕辰,當時已經是梅花獎得主的陳少雲作為“外援”被借調來滬,在新編連臺本京劇《狸貓換太子》中飾演陳琳,得到了廣泛讚譽。1996年,已經年過五旬的陳少雲離開了湖南京劇院,正式進入了上海京劇院。就在當年,因為陳琳一角,陳少雲第一次捧回了白玉蘭主角獎。

來到上海的陳少雲在繼承發揚麒派傳統戲同時,不停地以麒派表演藝術進行全新的人物創作。1999年陳少雲在北京主演了賀歲京劇連臺本戲《宰相劉羅鍋》,該劇導演林兆華當時和製作人說,你要不請這個人演劉羅鍋,你就請別人當導演。陳少雲在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極具喜感的京劇人物,當年就獲得了國家舞臺精品工程榜首。此後,陳少雲又挑戰了輕喜劇《東坡宴》、抗戰題材的《駝哥與金蘭》,無論是瀟灑的文人還是複雜的小人物,他都能信手拈來極具個性。

上海文学艺术奖|陈少云:一辈子交给舞台,为戏而生

陳少雲飾演蕭何

2004年,作為向周信芳大師誕辰獻禮的劇目,陳少雲主演了上海京劇院的新編大戲《成敗蕭何》,在劇中,陳少雲繼承了麒派藝術唱、念、做、打的一系列特色,在身段、臺步、髯口、水袖上都有自己全新的設計,同時還在《成敗蕭何》的表演中大量借鑑了話劇技巧,發展了京劇的表演。該劇再一次摘得了國家舞臺精品工程榜首。而陳少雲也因此劇再次攬下包括白玉蘭主角獎在內的所有獎項。

從藝60多年來,陳少雲在近百出傳統戲、新編歷史劇以及現代戲中,塑造了上百個性格各異、栩栩如生,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戲曲舞臺形象。

陳少雲在藝術上執著於京劇麒派藝術的表演創作,在繼承麒派藝術精髓的基礎上,還秉承了周信芳的演劇精神,將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海派精神融入到劇目的創排和演出過程中,形成了“外樸內秀”的獨特的表演風格。

陳少雲的舞臺生涯中,一共演了十幾出新劇,這在京劇演員中都極為少見。而難得的是,他的每個人物幾乎都有完全不同的性格,被認為是“千人千面”的麒派老生。

陳少雲說,事實上,不斷創新正是周信芳最重要的演劇精神,周信芳生前就是不斷創造新的角色,並且在表演中融入時代感。新編劇其實就是和自己在搏鬥,必須從傳統程式中尋找出新的語言,來完成人物的塑造。這些年,他最大的體會就是,流派應該為人物服務,在舞臺上,演員應該演人物,而不是演流派。

重振麒派藝術大旗,推動麒派藝術人才培養

在陳少雲來上海前,上海幾乎已經沒有了唱麒派的老生。

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周信芳的麒派表演藝術對演員的要求極高,甚至可謂苛刻,不僅要求有個頭扮相,還要有嗓子、有武功基礎,甚至要有內心體驗和外形表現,對錶演的分寸有極高要求。也因此,很長時間,麒派藝術幾乎沒有傳人。

2008-2009年,上海舉辦了周信芳藝術傳承研習班,用以推動麒派藝術人才培養。此後的2010年至2014年,再次啟動了“京劇麒派人才培訓五年計劃”。近來來,陳少雲一直擔任“周信芳藝術傳承研習班”主教老師,有計劃有系統地傳授麒派經典劇目,使“麒派”藝術得到有序傳承。經過幾年間手把手地教戲,陳少雲收下了魯肅、於輝、郭毅等學生。

對於麒派藝術的傳承,陳少雲說,除了不斷創造新的人物、排演新編劇目,他也希望能夠整理一些周信芳曾經演過的傳統經典劇目,通過文學整理和改編,更加貼合時代,讓學習麒派藝術的年輕演員來演。

“周大師當年留下了600多出劇目,除了現在常演的《徐策跑城》、《清風亭》、《四進士》等等,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劇目,比如《文天祥》、《澶淵之盟》等,還有很多連臺本戲和公案戲,都很好看。如果能整理出來,既豐富了麒派劇目,也讓年輕演員對麒派藝術有更好的繼承。”

讓陳少雲高興的是,這些年,因為他不斷地演出麒派劇目,用麒派的演劇精神創作,全國喜歡麒派的觀眾正在不斷增多,學麒派的票友也越來越多。

2017年,陳少雲主演的新編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被拍攝成3D全景聲京劇電影,陳少雲表示,這部電影是“麒派”藝術傳承的一部分,也是向周信芳大師的一次致敬,作為麒派傳人的他深感肩負的使命與責任,來引領更多觀眾走近、瞭解“麒派”藝術。

生活沒要求演戲不要命,為戲而生

陳少雲是出了名的“演戲不要命”。 雖然已經囊獲了幾乎藝術家所有的榮譽,但古稀之年歲的他依然活躍在舞臺,為後輩提攜演出,更是有求必應。

2017年,陳少雲甚至在斷了三根肋骨的情況下,又跪又唱演完了全劇。當時,為助陣花臉名家安平的《黑旋風李逵》時,有一個“搶背”(戲曲表演裡一種有較高難度的跌撲動作)。本來,演員可以用更輕鬆簡單的動作完成劇中情緒,但向來不偷工減料的陳少雲不僅完成了“搶背”,而且當天還翻得特別高,但因為配合不慎,倒地時整個身體壓到了肋骨。儘管劇痛立刻襲來,但陳少雲還是完成了接下來一個多小時情緒極其激烈的戲份。

直到幾天後去醫院拍片,陳少雲才發現已經斷了三根肋骨。而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確診骨折後,這位70歲的老人瞞住了所有人,依然去參加了一個講座,陳少雲當時對夫人楊小安說,“講座是很早定好的事情,不要麻煩人家變更”。在去講座路上,他和比他年長7歲的崑劇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含蓄地表示,“我最近摔著了一下,等下講座演出時你們儘量不要拍打我”。

上海文学艺术奖|陈少云:一辈子交给舞台,为戏而生

陳少雲跪著排戲

第二天《奇雙會》一劇的排練現場,他堅持跪著排戲,完成了所有動作。事後,蔡正仁才知道陳少雲骨折的情況,一時語塞,在排練廳對著陳少雲說不出話來,只能連連反覆:“你老兄……你老兄……”

唱了一輩子戲,受傷對陳少雲而言,實在是家常便飯。在楊小安眼中,陳少雲就是“一輩子不停受傷”。可在劇院同事眼中,陳老師幾乎從來“不受傷”。“因為他受傷了從來都不說。用我們行話說,就是特別能咬牙。”

楊小安回憶起20多年前一次參加電視臺大獎賽的演出,因為前一場演出小腳趾骨折,陳少雲已經疼痛到無法行走。而他要演出的《徐策跑城》恰恰有大量的腳步動作。醫生診斷後拒絕了陳少雲打封閉的要求。主辦方也建議陳少雲不用演出,可以憑藉前面的演出獲獎。但為了自己劇團的榮譽,陳少雲堅持上臺。

腳痛得不得已情況下,陳少雲用類似裹腳布的彈性繃帶,把整個受傷的腳面層層疊疊地纏緊,直到整個腳痛到麻木。最終用這個辦法,挺過了《徐策跑城》的二三十分鐘。

類似這樣“以痛止痛”的辦法,陳少雲用了二三十年。腳傷嚴重時,為了緩解疼痛,陳少雲每次都要提前去劇場,穿上厚底的戲靴,來回走路,把自己的腳走麻木了,感覺到不那麼疼了,才能上臺。

有次演《狸貓換太子》受傷,醫生診斷後表示,要麼靜養要麼開刀,陳少雲回答,一個也辦不到。由於當時在全國各地有頻繁演出,陳少雲咬牙幾個月,把所有的演出全部完成後,才去開刀治療。

還有一年演出《成敗蕭何》,陳少雲有一場戲必須跪下來,因為動作激烈,陳少雲的一跪,把自己的前後韌帶都撕裂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連去洗手間都沒有辦法正常坐下來。但他後來每次演出,還是都堅持跪著演完這場戲。

上海文学艺术奖|陈少云:一辈子交给舞台,为戏而生

受傷對陳少雲是家常便飯

幾年前,上海京劇院帶著《金縷曲》去天津參加中國京劇節,新修改的版本里,吳兆騫最後以死收尾,而陳少雲選擇了戲曲表演中最激烈的“死法”,摔殭屍倒地。對於一個年近70歲的老人而言,要直挺挺地向後倒下並摔在地上,無論如何都是有危險性的。但陳少雲還是覺得,到了這個情緒點,只有這個程式最合適。而當天的演出現場,當陳少雲倒地的那一刻,現場爆發了整整2分鐘的掌聲。

在電視直播裡看到老伴的“摔殭屍”,楊小安也忍不住一陣心驚:“這老頭子又拼了命了。”不過作為從小一起學戲的同學,楊小安也深知自己“勸不住”:他一演戲就是這個樣子,下回演出,他肯定還得這麼摔。

對於一個年近70歲的演員而言,無論是“吊毛”還是“搶背”,都是極具危險的動作。但陳少雲每次都照翻不誤。拍攝京劇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時,導演說,老師年紀大了爭取一遍通過“吊毛”的身段動作。陳少雲當時翻了一個十分漂亮的“吊毛”,導演也很滿意。但陳少雲自己卻說,“保險點,我再翻兩個拍著留用”,一下子翻了仨“吊毛”,讓所有人驚詫不已。

每次採訪,陳少雲都一直笑,並不多說自己。但夫人楊小安卻一直心疼地數落老伴。她說,“他這個人這輩子就是交給舞臺了,為戲而生。生活中的陳少雲沒有任何物質要求,吃飯屬於給啥吃啥,從來沒有要求。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看電視,看的東西大多也都是和表演有關的。”

在陳少雲家,一本週信芳表演藝術的圖文集是他的最愛,沒事就拿出來反覆翻看,如今已被翻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