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蜡烛作坊——放不下工艺情感 随时可能放弃


山西省长子县南漳镇西南呈村,这里最后一家蜡烛作坊的主人叫王书堂,今年57岁,妻子胡爱萍,53岁,夫妻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现都已成家。作坊主要由妻子打理,蜡烛生意逐年在冷淡。靠生产蜡烛已不能养家糊口,王师傅有泥瓦工手艺,除种有3亩粮田外,有机会就在外打打工。|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苏航|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南志平

蜡烛的种类分为普通蜡、工艺蜡和定制蜡多种,这种属于工艺蜡,王师傅说工艺蜡不好卖,没宣传,没开网店,自己不会,孩子没兴趣。山西省长子县南漳镇西南呈村,是长子县第一大村,该村因制造铜器名声在外。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蜡烛制造历史也源远流长。

一提起这蜡烛行当,王师傅无奈的说:“蜡烛这活在这里主要是冬天才做,就一两个月光景,以前一年能生产几十吨蜡烛,现在一年也就几吨,一吨蜡烛出来也仅能挣几百块钱,弄不好还会赔钱,孩子们都劝他们别做了,可总还是放不下这几十年对蜡烛的感情,也说不准哪天就放弃了。”小院的西侧堆了几台不用的制蜡机,年景好时作坊有15台机械运行,北房的一间是仓库,中间的两间北房是他们的卧室。


窗外就是熬制原料的铁锅,没几步就回到窑洞,材料进出操作起来很方便。窑洞外边的那间也安装了几台制蜡机,但今年没使用,销量上不来。

石蜡是做蜡烛的主要原料,石蜡由石油提炼而来。每批的成份和性能都不一样,使用前需调试好。

做红色的蜡烛需要加入适量色粉,红色有招财进宝之意,红色的蜡烛卖的最多。石蜡在大铁锅里加热后,加入红粉。红粉加入要适量,加多了蜡烛会发黑,没有了卖相,加少了颜色又不鲜艳。蜡液的温度非常重要,火大了温度高会冒烟,蜡损失大,温度要保持在60度上。

制蜡作坊是在两孔窑洞中,隔墙很厚,保暖性很好,里外间都装满了制蜡机,今年只有两位村民帮忙,两台机械工作。

烛液从桶里慢慢的倒进摸型里,速度要掌握好,每只蜡模都嵌在下面的水箱里,水温控制在17度。倒入过程中要特别小心,以防被烫伤。滚烫的蜡液沿着长方形的槽体流进一个个蜡洞中,慢慢成形。

蜡芯的选择是根据蜡的大小决定的,不能粗也不能细,中途不能熄灭,不能断了香火,特别要注意棉线不能被水湿了。

制蜡看着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在蜡烛起模前,首先要把上面的一层蜡液铲掉,然后蜡烛的底部就露出来了。

蜡烛看似简单,但手工制作很耗时,从插蜡烛烛芯到做成红烛成品有很多道工序,一支蜡烛制作完需要花一天的时间。小一点的蜡烛,一台设备一批可生产六七十支。

最后一道工序是降温,。把冷却好的红蜡烛从槽模里提出来,再平摊在台面上继续冷却巩固,经过循环降温后,蜡烛便基本完成了。

把蜡烛机下面的卡片拨开,蜡烛才能离模突出。如今电灯照明早已普及千家万户,蜡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小。

每种蜡烛包装都要用一个自制的铁皮槽,先将塑料膜垫上,嵌进十支蜡烛,再放标签,几秒钟就包装好了一包。五两的包,一包能卖两三块钱。

蜡烛都带有锥度,便于脱模,刚冷却的蜡烛双手夹小心翼翼放平。

这是王师傅家的蜡烛仓库,为节约包装费,用了一些旧纸箱包装。传统蜡烛的销售多是些老客户,有的过来提货,有的送货上门。20多年前这里有制造蜡烛的作坊20余家,产品覆盖周边省市,各地客商蜂拥而来,蜡烛市场车水马龙好一个热闹。而如今只剩这最后一家蜡烛作坊在艰难的维持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