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大足深山裡的石刻,見證了重慶南宋時期當地人民的生活

隱藏在大足深山裡的石刻,見證了重慶南宋時期當地人民的生活

近年來,外出旅遊已經成為了如今的常態,最常見的便是去拜佛,佛像中最著名的便是石雕。說起石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雲岡石窟,但是還有一個地方,不論是藝術、歷史還是文化價值,都不輸於雲岡石窟,它就是大足石刻。

隱藏在大足深山裡的石刻,見證了重慶南宋時期當地人民的生活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也是國家5A級景區,大足石刻分佈在大足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山區,共有23處。比較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雕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雕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其中佛教的雕像所佔比例最大。

隱藏在大足深山裡的石刻,見證了重慶南宋時期當地人民的生活

相傳建造石刻的趙智鳳5歲就出家當和尚了,原因是母親生病,四處求醫都沒有治好,他便到寺廟發願,假如誰能治好他母親的病,他便昄依佛門。當寺廟裡的師父治好母親病的時候,他便出了家。由他帶領開鑿的大足石刻造像始建於初唐,歷經唐末、五代,興盛於兩宋,花費1200多年終於建成,是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後一座豐碑。

隱藏在大足深山裡的石刻,見證了重慶南宋時期當地人民的生活

我們現在所說的大足石刻,主要還是說的是位於寶頂山的大佛灣石刻,這裡的佛像或坐或站或臥或笑,會給人一種安靜祥和的感覺。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千手觀音像。由於生活中的人們有各種各樣的苦難和煩惱,由此能夠普度眾生,解決一切苦難的千手觀音應運而生。相傳在古印度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像既有男相也有女相,但到了中國南宋以後,女性的觀音菩薩相已經深入人心。

隱藏在大足深山裡的石刻,見證了重慶南宋時期當地人民的生活

寶頂山的這尊千手觀音像是中國最大的將雕刻、彩繪和貼金集於一體所建造的摩崖石刻雕像,也是國內唯一真正意義上有一千隻手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像是寶頂石刻的鎮山之寶。觀音身後有八百三十隻手,每隻手上都雕有一隻眼睛,手勢各不相同,有的手持法器,有的在做手印;它的姿勢有正的有側的,有伸出去的有收回來的,千變萬化沒有一個是重複的,四周大放金光,整個造型金黃閃閃耀眼奪目,一千隻手錶示菩薩法力無邊,能拯救眾生,千眼表示眼觀眾生,能明察秋毫。千手觀音手中所執的各種法器,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南宋人民生活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勞動工具、戰爭武器,在歷史文物考古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望著菩薩慈悲的面容,令人尊敬,想要聆聽菩薩的教誨。

隱藏在大足深山裡的石刻,見證了重慶南宋時期當地人民的生活

另一個便是釋迦涅槃像,俗稱“臥佛”,它是寶頂山的標誌性造像,這尊釋迦涅槃像是整個大足石刻造像中體型最大的一尊造像,長達31米,以此表示佛大不可度量。這尊雕像全身比例勻稱,體形壯碩形象,非常完美地呈現了佛祖涅槃時安祥的姿態。在雲端站立的是釋迦牟尼的家人,包括他的母親摩耶夫人。身前雕有18尊弟子像,有的合掌站在那兒,有的手捧鮮花水果,有的手持如意,有的側首凝望,全都肅穆莊重,表現出了弟子對釋迦摩尼崇敬厚愛並且依依不捨的感情。在整個雕像中,雖然主雕像與附屬雕像比例懸殊,體型差別較大,但卻給人一種構圖合理、恰到好處的感覺,並不會顯得突兀和不協調。這尊釋迦涅槃像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它只有佛祖的上半身,而它的雙腳是隱藏在岩石中的,而且右肩也是隱藏起來的,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民間總流傳著這尊大佛"腳踏瀘州,手摸巴縣,身在大足"的說法。


隱藏在大足深山裡的石刻,見證了重慶南宋時期當地人民的生活

“在釋迦涅槃像身前不遠處,還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水溝,被稱為"九曲黃河"。關於它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傳說釋迦摩尼經過很多年修煉,在八十歲的時候終於修得正果,即將"涅盤"。眾弟子依依不捨,他最小的弟子阿難痛哭流涕,拉著他的衣服,懇求帶上自己。釋迦牟尼想,弟子們功德俱未圓滿,怎麼能帶去呢?於是,一狠心,推開悲泣的阿難,用手一揮,劃出一條滔滔大河把他們隔開,然後便"涅般"了。”釋迦摩尼劃出的這條河就是"九曲黃河"。

隱藏在大足深山裡的石刻,見證了重慶南宋時期當地人民的生活

大足石刻是晚期石刻藝術的代表,吸收並融合了之前石刻藝術的精華,比較注重審美,不管是題材還是形狀、技術,與以前的石刻相比都有所突破。並且雕像與當時南宋的生活聯繫緊密,把宗教信仰和人民的生活相結合,是中國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典型代表,它的這種生活氣息,是中國其他石窟中所沒有的。大足石刻不論是藝術觀賞價值還是歷史文化價值,都在中國石窟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因此,信仰佛教或者喜愛旅遊,想要拜佛的人可以來這裡看一下,感受一下這裡安靜祥和的氣息,瞻仰千手觀音和釋迦涅槃像,感受佛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