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有哪些?

洪浩仁慈


筆者認為有兩個:蘇德戰爭、太平洋戰爭

第一、蘇德戰爭

從1941年6月22日開始至1945年5月9日止,前後共1414個晝夜。作戰區域之廣、參戰人數之多、破壞力之大,都是堪稱是人類戰爭史之最。德國為這場戰爭前前後後徵招了近1790萬人入伍,到戰爭結束僅剩不到760萬。蘇聯動員3448萬人入伍,損失約1144萬人。兩國的工業基礎都遭到了毀滅性破壞,特別是蘇聯,處在歐洲部分的幾個主要城市除首都莫斯科之外,列寧格勒、基輔、哈爾科夫、明斯克、斯大林格勒幾乎都被都被戰火塗炭。

列寧格勒遭到德軍圍困、火力打擊長達900天,創下了一個城市被圍時間的最長記錄,被飢餓、寒冷、疾病奪去生命的人就有100萬以上。

斯大林格勒在戰役期間一次遭到上千架攜帶燃燒彈的德軍轟炸機的空襲,鋪天蓋地的大火從斯大林格勒郊區燒起穿過市區一直撲向水流洶湧的伏爾加河。這個戰前作為蘇聯最大的拖拉機生產基地的大型工業城市在一瞬間被化為一片廢墟。

庫爾斯克之戰雙方投入了人類戰爭史上規模空前的兵員、裝甲力量、空中力量。

柏林之戰,帶著復仇雪恥之恨的蘇聯紅軍官兵也沒有對納粹德國的老巢客氣,在付出30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後最終一舉埋葬了把死神帶向全世界的納粹惡魔。

第二、太平洋戰爭

從1941年12月9日至1945年9月2日,日本和美國在浩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一部展開的一場激烈戰爭,同時也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海空作戰和叢林、島嶼作戰。雙方動員兵力超過6000萬以上。日軍約有96萬人戰死,另有死在炮火中的日本平民更是數以百萬計。

在菲律賓作戰中,由於美菲軍隊全線崩潰,被俘虜的七萬美菲軍遭到日軍殘忍虐待。死在從戰場到戰俘營路上的戰俘高達1.2萬人。

瓜島戰役,雙方圍繞爭奪瓜島控制權,進行了長達六個月的海戰、空戰、陸戰。由於美軍切斷了日軍補給線,數萬日軍飽受飢餓、疾病折磨,人吃人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

萊特灣海戰,雙方投入軍艦、飛機規模達到海戰史上之最。

硫磺島、沖繩島之戰這兩場發生在日本國門口的島嶼爭奪戰,日軍將武士道精神發揮到極致,在給予美軍以沉重打擊之後,十餘萬日軍官兵或戰死或自殺,島上數十萬平民也大多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戰爭進入尾聲後,美軍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海空封鎖和戰略轟炸。日本本身就資源匱乏,遭遇美軍海上封鎖後,國內很快發生飢餓,至1945年春季,本土居民每天能領到的口糧僅有100克左右,堪比被圍困時期的列寧格勒。美軍的戰略轟炸對日本人造成的打擊更為沉重。1945年3—5月的大轟炸,美軍先後把一萬噸燃燒彈投向了東京、大阪、名古屋、橫濱等城市,炸死的日本人數以十萬計,日本幾十年間建起的工業設施被悉數摧毀。其破壞力遠遠高於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


大將軍威武K


1948年10月20日的深夜,蔣軍第九兵團司令官廖耀湘從瀋陽趕回位於新立屯的兵團部,在瀋陽召開的軍事會議讓他憋了一肚子氣:從北平飛回來的衛立煌傳達蔣介石的指示,廖兵團須繼續向錦州攻擊前進,以配合葫蘆島方向的東進兵團“收復錦州”,這基本就是找死的作戰行動。



衛立煌私下裡又對廖耀湘表示,希望他退回瀋陽固守,而同機抵達的杜聿明態度則是模愣兩可:可以轉進營口,有了港口依託後再尋機向西攻擊錦州。廖耀湘的腦袋瓜子嗡嗡的,三條道的選擇快把他弄瘋了,不過他倒是與杜聿明達成一個共識,無論是從海路逃跑,抑或是攻向錦州,都必須先把黑山拿下來。

黑山和大虎山地區是一道狹窄的通道,更像是個天然“隘口”,其西側為醫巫閭山脈、東側為大片沼澤地(如今是水稻及河蟹的天下),由此成為從瀋陽通向遼西、遼南的咽喉所在。為了掩護攻錦部隊的側後安全,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早已經部署在這裡,阻擊一切可能自瀋陽方向來援的蔣軍。



廖耀湘於10月22日下達作戰命令,兵團所屬第71軍兩個師自北向南、青年軍第207師一個旅由東向西,包圍並會攻黑山。而東野司令部派來增援的一縱第3師、內蒙騎兵第1師也到達戰場劃歸第十縱隊統一指揮,當日午夜,解放戰爭史上最慘烈的三大阻擊戰之一“黑山阻擊戰”正式打響。

廖耀湘手中掌握的是全部美械裝備的新一軍、新六軍、第49軍、第71軍和青年軍第207師,合計五個軍11萬餘人的兵力,是東北蔣軍最精銳的部隊,光“五大主力”就有兩支,第71軍和青年軍第207師也是嫡系主力。不僅裝備有坦克和200餘門大口徑火炮,還可以得到瀋陽機場空軍的支援。



而我東野十縱司令員梁興初指揮的,只有四個步兵師(騎兵師為總預備隊)的兵力,約為敵人的四分之一。縱隊唯一的山炮團炮彈又嚴重不足,卻要守備長達25公里的防線,任何一點被蔣軍突破都是災難性的,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和艱鉅的任務,使黑山阻擊戰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其慘烈程度。

廖耀湘留了個致命的小心眼,在戰鬥打響的第一天,為了保持自己嫡系部隊戰鬥力的完整,並沒有將新一軍和新六軍投入進攻,只是驅趕另外三個軍瘋狂進攻,期間還因為作戰不利下令將第71軍第91師師長戴海蓉就地槍決(跑掉了沒執行)。在尖子山陣地,蔣軍207師採用了正面強攻和側翼偷襲相配合的戰法,一度與我騎1師一團展開殘酷的白刃戰,美式槍刺和騎兵馬刀耀眼地慘白。



1948年10月23日晚八點,“梁大牙”司令員接到野司林羅劉的急電:攻錦的野戰軍主力已經隱蔽出發,預計三天內到達戰場,電文最後一句令十縱指戰員熱血沸騰“務使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而不得前進,只要你們堅守三天,西逃之敵必遭全殲”!對面的廖耀湘也揀到了我軍的動員傳單,黃埔六期的這個兵團司令立知大事不妙。

第二天拂曉,敵第九兵團主力盡出,共展開新一軍、新六軍、第71軍和青年軍207師第三旅,統由新一軍軍長潘裕昆指揮,共計六個師的兵力發起全線進攻,一天之內瀋陽來援的飛機多達200餘架次,尤其是207師猛攻92號、101號高地。



在敵人兇猛的空地火力覆蓋下,十縱84團的一個營全體壯烈犧牲,至下午二時,兩個高地全部失守,我軍的防線被敵人撕開了一個口子。十縱第28師師長賀慶積調動預備隊反攻,黃昏前收復101高地(這個高地背後就是黑山縣城)。

第三天,廖耀湘再換上了新六軍軍長李濤擔任主攻指揮,後者組織了300多人的“敢死隊”,又以百餘名尉官組成“效忠黨國突擊隊”,在新六軍頭牌新22師兩個團的配合下,這兩支敢死隊不顧一切衝向101高地,我軍堅守部隊一個營犧牲殆盡,下午三時,101高地再次失守,整個黑山防線危如累卵。



然而英勇的十縱82團官兵,在得到89團一個營的增援後,在天黑前又奪回了失去的陣地。就這樣十縱指戰員用血肉之軀死死擋住了廖兵團五個軍的逃路,在慘烈的阻擊戰中十縱及配屬部隊傷亡逾萬(其中犧牲4144名),為“遼西圍殲戰”創造了良好的戰機。

1948年10月26日凌晨三時,已經打得精疲力盡的十縱接到了林彪的電報:“北上主力已經到達,敵已總潰退,望協助一、二、三縱隊從黑山正面投入追擊”!黑山阻擊戰勝利落幕,廖耀湘兵團的末日即將來臨。


度度狼gg


1、歐洲“絞肉機”——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最慘烈的戰役,因此也素有“絞肉機”之稱。這場戰役,德法雙方共投入200餘萬軍隊,共計消耗炮彈4000多萬發,造成法軍55萬人傷亡,德軍45萬人傷亡。

凡爾登戰役有多慘烈?戰爭伊始,德軍就立馬進入瘋狂進攻模式,一下子集結27萬大軍、1400門大炮,以平均每小時10萬發炮彈的射速,向防守凡爾登的法軍狂瀉200多萬發炮彈。德軍兇猛的火力打擊,將凡爾登地區的森林、山頭、戰壕全部夷為平地,壓得法軍完全喘不過氣來。

一名親歷凡爾登戰役的戰地記者,在自己的報道中這樣寫道:“整個森林被削得如同割去穀穗的田地,所有的覆蓋物都彈痕累累……到處是殘骸:擊破的戰車、擊毀的大炮、以及無數碎成一塊一塊的屍體……

正因為戰況實在太慘烈了,所以人們才將此戰稱之為“絞肉機”!

2、二戰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

作為二戰中最慘烈、規模最大的城市攻防戰,斯大林格勒的慘烈程度,完全超越了上述的凡爾登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前後歷時六個多月,約200天,蘇德雙方光是傷亡人數,就達到了驚人的350多萬,其中德軍傷亡為150萬,而蘇軍傷亡為200萬。也就是說,蘇德兩軍平均每天在斯大林格勒就得消耗1.7萬人,相當於每天吃掉一個整編師。

因此,當時蘇軍一個新投入作戰的滿員師,往往堅持不過兩三天就會被打光。而被送上前線的新兵,平均的生存時間更是不超過24小時,一線軍官也只有3天左右。斯大林格勒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戰鬥中,蘇德兩軍圍繞著斯大林格勒的每一間房子、甚至每一寸土地,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況最慘烈時,蘇聯甚至連女兵都得像男兵那樣,抄起槍就衝鋒陷陣,直接投入到最前線得作戰中。

而戰鬥對德軍來說同樣慘烈,德軍不僅要面對蘇聯嚴寒的氣候條件,還要應付頑強反擊的蘇軍。當時,德軍第6集團軍一位叫漢斯·德爾的軍官,在自己的《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回憶道:

“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而那時堅守斯大林格勒的蘇軍,也曾流傳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我們佔領了廚房,但客廳還在敵人手裡!

此外,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烈,更以大量無辜平民的死傷而著稱。戰鬥中,蘇德兩軍對城市展開了慘烈爭奪,已經到了無視軍事人員與平民分別的地步,造成了大量斯大林格勒平民的傷亡。據統計,斯大林格勒戰前尚有60多萬居民。然而戰爭過後,卻只剩下數千人得以存活......



這些歷史要讀


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是哪一次?

歷史知識曾介紹過上甘嶺、松骨峰、長津湖等慘烈的戰鬥場景,這些戰鬥,我軍在艱苦的戰場環境中堅持作戰,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相對於抗美援朝戰場,解放戰爭的戰場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大烈度,沒有那樣的大規模犧牲了。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局部戰鬥讓人動容。

今天我要說的是錦州戰役中的配水池戰鬥。

眾所周知,遼瀋戰役我軍的戰略是“關門打狗”,關上錦州的大門,整個東北的國軍就成了甕中之鱉,再也沒有逃脫的可能了。這注定了,在錦州必然有一場惡仗要打。

在錦州的城北,有一處制高點,距離錦州城有1公里,這就是配水池據點。原本這裡是一個日本人修建的供水設施,國民黨守軍把這裡改造成一個永久性工事。配水池據點地勢高,靠近公路,如果不拔掉這個據點,從北面進攻錦州的解放軍指戰員就會籠罩在敵人火力之下,傷亡勢必很大。

配水池的國軍,使用了大量鋼筋水泥配水池打造成了永久性工事,並且還有一個營800人把守。配水池周圍,有14座地堡和10餘個明暗火力點,再往外作戰壕溝縱橫相連。壕溝外有鐵絲網等障礙,壕溝內又有雷區。國民黨守軍自認為配水池固若金湯,他們說“配水池將成為第二個凡爾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鐵打的漢”。

軍令如山,當攻打配水池的作戰任務下達到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七師第20團第一營營長趙興元那裡是,趙營長眼睛都不眨一下說”保證完成任務!“趙興元深知,這場戰鬥註定是九死一生的,眼前這些說說笑笑的精狀小夥子,可能絕大部分都見到不到明天明天的太陽了。

為了鼓舞士氣,趙興元帶著戰士們喊出了”攻配水池的是打鐵的漢!“口號,嗷嗷叫著就衝上了戰場。這場戰鬥在白天發起,不存在任何奇襲和取巧的可能。

首先衝上去的是三連,英勇的戰士們衝到了敵人的壕溝裡,等待進一步衝擊,沒想到,壕溝裡每隔100米有個暗堡,裡面有機關槍,而壕溝的坡上還有預先埋設的航空炸彈。航空炸彈被引爆。這一個連最後只有指導員活著回來。

經過艱難突破,一營終於佔領了距離配水池陣地不到100米的6間紅房子。可是就在這時,錦州城中出來四輛裝甲車增援配水池,企圖圍殲一營。趙興元在紅房子裡召開營黨委會,要求戰鬥到最後一人,也絕不後退!敵人先後發動了27都被一營打退。

戰鬥從10月12日上午,一直打到傍晚,最終敵人全軍覆沒,而一營最終也只剩下20多人活著,算上趙興元自己,能站起來的,只有6個人。

為何最後僅剩下6個人還能佔領配水池?這是因為,這六個人中有四名戰士,一名營長還有一個戰地記者。當這6人衝上陣地開始最後一場衝鋒時,敵人嚇破了膽,全部被俘虜,清點俘虜,發現被俘虜的敵人竟然還有150人。

電影《大決戰遼瀋戰役》中,炊事員老王挑著豬肉燉粉條給戰士們送飯,發現陣地上一個活著的都沒有,老王生氣地把馬勺摔在地上。這個鏡頭,取自於配水池戰鬥的真實場景。當時1營炊事員拿出這輩子最好的手藝包了幾百人份的牛肉包子,送到前線後發現已經沒有幾個人還能吃飯。當後續部隊趕到後,發現烈士的遺體已經把壕溝填平了。

配水池戰鬥,打開了錦州的北大門,僅僅四天時間,錦州就獲得瞭解放。為了表彰一營的功績,,一營二連榮獲“攻克凡爾登 戰場建奇功”錦旗一面,七連榮獲“錦州連”光榮稱號,七連一排榮獲“打鐵漢排”光榮稱號,1營榮立集體大功一次,營長趙興元被授予“文武雙全的全面英雄”光榮稱號。

可惜的是,那些在配水池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們,再也沒有機會看到全國大解放了。

現在配水池戰鬥遺址已經成了紅色旅遊工程、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配水池上上面留下的彈痕和標語,一直在訴說著解放軍的英勇作戰和慷慨犧牲。


歷史知事


一場戰爭總共只打了不足12個小時,戰線不過2.5公里長,雙方共死了5萬人,另有8000多人被俘,無數人受傷。法國的一個王朝被替代,歐洲的格局也因此而改變。這樣的戰爭,算不算慘烈?這便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

1815年3月,拿破崙一世從被囚禁的厄爾巴島回到法國,趕走路易十八重新稱帝,並迅速召集起舊部擴展了新軍。而一向視拿破崙為心腹大患的英國、普魯士及俄奧荷比意等,再次組織起第七次反法聯盟。聯盟軍共有70萬之巨,分兵進攻拿破崙。

而迎戰聯軍的法國軍隊,初期有12萬之多。最後,雙方在如今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外20公里處的滑鐵盧小鎮相遇,展開了最後一次決戰。聯盟軍由英國公爵威靈頓統帥,法軍由拿破崙親率。參加決戰的部隊,法國方面共有7萬多,聯軍方面6萬。

戰爭從6月18日上午11時拉開序幕,到晚上9時,拿破崙明白大勢已去撤離戰場。此後,戰鬥雙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至凌晨前完全結束。戰敗的拿破崙被再次流放,直至6年後孤獨地死在聖赫勒拿島上。勝者威靈頓公爵受到歐洲尤其是英國人的歡呼,13年後出任首相。

滑鐵盧戰役之前,法蘭西共和國曆經6次與反法聯盟的戰爭、50多場大小戰役。歐洲大陸除巴爾幹半島之外,其餘諸國大多數被拿破崙併入自己的國土。那些沒有併入的,也成了法蘭西的附庸國和盟國。

不算這些附庸國和盟國,鼎盛時期,拿破崙帝國有130個省,直接統治的人口達到7500萬,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霸主。滑鐵盧戰役之後,戰敗的法國不得不和反法聯盟簽訂《維也納條約》,不但霸權不再,還喪失了幾乎全部海外殖民地,法國從此衰落。


世界真的很大


看看薩沙的許昌保衛戰。

三千對十萬,震動天地的抗戰許昌保衛戰(下)

新編29師玉碎許昌

此時,許昌城內還在到處巷戰,但淪陷已經不可能避免。師部大院裡面躺滿了傷員,城西和城南的部隊被日軍逐步壓迫後撤。雖國軍死守每一個房屋,死光了才退一步,也已經退到距離師部不過一二百米。

至於城北已經失去聯繫,根本不知道情況如何。

到了這個地步,許昌實際上已經失守。

顯然,如果不撤退再死撐,不過多支持2到3個小時而已,對於全軍毫無意義。

相反,新編29師就要全軍覆沒。

呂公良師長仔細考慮,決定還是要突圍,能活著出去一個算一個,為新編29師多少留下一點種子,以便戰後重建。

呂公良分析戰況,認為城東和東南部還有一角在我軍守衛中,可以從這裡突圍。

目前剩餘部隊只剩幾百人,僅有85團第2營相對完整,還有大約200多人。

當晚,他指揮殘餘部隊分別從日軍較少的城東北角突圍和日軍警惕性不高的西面突圍。。

撤退前,呂公良含著熱淚,將新編第29師師旗燒燬,以防止被日軍繳獲。

之後,呂公良對官兵說:如果我們突圍成功了,還是要同日軍繼續戰鬥;如果失敗了,要抱定成仁決心,不要投降,不要受辱!

出發前,呂公良把參謀,也是他的外甥孫浩喊來,說:你和參謀長從城西突圍,我領著大部隊從城東突圍。如果突出去了,就在郾城黑龍潭回合。如果突圍失敗,我陣亡了,你到後方留守處,把我的家屬老小送到西安大後方去。你跟他們說,讓他們放心。雖然我個人沒錢,但政府和部隊會照顧他們今後的生活。

5月1日凌晨2點,突圍部隊分兩路衝出去。

呂公良率領幾百人從城西突圍,很快被日軍發現,進行了追擊和攔阻。

相反,孫浩和參謀長王元良的師部成員和通訊連小股部隊,從城西突圍,反而沒有被日軍發現。三天後,這股部隊大部分成員,突圍撤退到南召。

城東突圍部隊,由85團第2營營長李樹森負責掩護,師長副師長都在這裡。

四周日軍數量眾多,這股幾百人剛剛進入日軍封鎖線,就被發現。雙方展開激烈戰鬥。

當時想要從日軍團團包圍的許昌突圍,難度非常之大。

楊尚武團長親自指揮部隊激戰,沿途非戰鬥人員撤退。雙方激戰3個小時,由於敵我兵力相差十倍,最終第2營幾乎全軍覆沒。

團長楊尚武混戰中胸部中彈,血流不止,倒在大坑李東南的麥田裡。營長李樹森扶起他,想要扛著他走。楊尚武知道日軍距離他們只有幾十米,用最後的力氣對李營長說:你趕快突圍,千萬不要管我。隨後,楊團長就昏死過去。

李樹森和衛兵架起楊尚武團長就走,但走出不到一百米,日軍追趕而來。一梭子子彈掃射過來,衛兵犧牲,李樹森營長腿部中彈。萬般無奈之下,李樹森只得自行爬走突圍。幸好路上遇到了戰友,將他攙扶逃出日軍封鎖線。

當天晚上,附近一個逃荒到麥田的農民大娘,發現麥田裡有微弱的呻吟聲,發現了楊尚武。



-----------------我黨承認呂公良為烈士!

此時楊尚武已經奄奄一息,大娘給他喂水,又試圖回村找人來救他。但剛剛到村子,就遇到日軍掃蕩殺人,大娘躲在村裡到第二天早晨才敢出村,趕到麥田。此時,楊尚武團長已經犧牲,後周邊農民將其埋葬。

國民政府戰後追授楊尚武團長為少將軍銜,給予家屬20年撫卹,每年600銀元。

殉國前,楊尚武已經留下給妻女的遺書,裡面寫到:日寇以數倍於我兵力強攻許昌。我師奉命死守陣地。身為軍人,殉國殉職是本分。今妻子分娩在即,不知道是男是女。希望妻子能好好撫養二個孩子長大。我父親年邁,希望妻子代替我盡孝。

在楊團長殉國的同時,突圍的呂公良師長,黃永淮副師長,李培芹團長,也都和日軍混戰。

先是團長李培芹遭遇日軍伏擊,胸部中幾槍,當場殉國。

呂公良和黃永淮一百多人的隊伍,被數百日軍衝散,分頭撤退。

激戰中,呂公良仍然指揮部隊連續撤退過幾個村子。但此時天亮,日軍出動大量步兵、騎兵和坦克四面合圍。

黃永淮指揮的幾十人,在煙墩郭村。遭日軍前後夾擊。黃副師長中彈昏倒,被日軍俘虜。同時被俘的,還有30多名官兵。

黃副師長醒後,正好目睹一個日軍用刺刀殘殺被俘國軍官兵。黃副師長極為氣憤,乘日軍沒有注意他的機會,突然搶過一把三八式步槍,開槍將這名日軍擊斃。

周邊日軍立即向他開槍,黃副師長身中多槍犧牲。


這邊呂公良師長,同第4連連長張文遠率領的一個排,奮力突圍到小王莊西南的麥地裡。之前戰鬥中,呂公良師長手臂已經中了一槍,他簡單包紮繼續指揮部隊突圍。但剛到麥地,就遭遇日軍一百多人,周邊數百日軍也紛紛向麥地衝過來。日軍子彈如雨點一般打來,擲彈筒榴彈也一片片飛過來。

張文遠連長腹部中彈犧牲,呂公良師長親自持手槍射擊,突然被一發擲彈筒榴彈擊中,身負重傷,手中的手槍也被炸壞。

此時部隊都被打散,呂公良身邊只有警衛員魯丙正和卜金斗。

呂公良對他們說:我不行了,你們快走。我們三個人不能都死在這裡。快走!你們活著出去,也有個報仇送信的。快走!

在呂公良再三催促下,兩個小夥子含淚離開師長。由於麥田很大,日軍沒有仔細搜索,就追趕下去了。當天中午,幾個在外躲避的老百姓去村子四周救助國軍傷員,發現了倒在血泊中的呂公良將軍。一個叫做王柱的村民聽到麥田有微弱的呻吟聲,趕快跑過去,看到一個穿著軍官制服的軍人倒在地上,身邊不遠處有一支20響盒子炮手槍。

王柱趕過去,給他為了幾口水。呂公良師長已經重傷不治,他用微弱的聲音說:老鄉,我是個軍人,被日本兵打傷的。請你救救我!

怕遇到的是漢奸,呂公良師長並沒有暴露身份。

王柱立即跑去報告了保長王庚寅。王庚寅組織幾個村民,用籮筐將呂公良師長抬到沒有日寇的崗王村,隱蔽起來。

王庚寅經過檢查,發現呂公良師長受傷很重。一發子彈擊穿手臂還是小事,關鍵有一發子彈擊穿了腹部,穿透了脊椎。

此時呂公良師長失血多過,內臟也受重傷,氣息微弱,說話含糊,奄奄一息。

當年河南農村非常落,壓根就沒有什麼醫療,也談不上有藥物。王庚寅盡了最大的力量,用了敷雞皮(傳說可以治療外傷)甚至吹大煙泡(當地農民用大煙吹到鼻孔治療一些內科疾病)等各種土法給呂公良師長治療。

王庚寅將家裡僅有的一條棉被取出,給呂公良師長蓋上。

當時他們已經從他隨身攜帶的名片中,知道他的身份。

呂公良受的是致命傷,這些土法根本無效。5月2日下午,呂公良將軍停止了呼吸,時年41歲。

村民們將呂公良妥善安葬,還立了“呂公良之墓”碑!

要知道,這在當年是非常危險的。如果被日寇知道,王庚寅他們都別想活命。

突圍殘部逐次向葉縣方向轉移。5月1日下午,日軍佔領許昌。

此戰,新編第29師全師3000多官兵,幾乎全部犧牲。

就高級軍官中,師長呂公良,副師長黃永淮犧牲,3個團長中,楊尚武、李培芹犧牲,姚俊明負重傷後失蹤,至今沒有找到遺體,推測也犧牲了。

該師高級軍官除了參謀長僥倖突圍以外,其餘全部戰死,堪稱抗戰歷史以來最悲壯的防禦作戰,也是絕無僅有的一個戰例。

日軍二十倍兵力包圍許昌,使用十倍兵力攻擊許昌。新編29師以絕對劣勢,前後苦苦支撐9天之久。僅僅在小小的許昌城下,也血戰了2天,算是用盡了全力。

日軍此戰傷亡也有2000人左右!但新編29師只有3000多人,全部犧牲。而日軍高達近10萬,這2000多人傷亡算不了什麼!

不過,主攻的第37師團傷亡還是較大的,以至於後期作戰他都處於配角,沒有作為中堅力量使用!

許昌東郊於莊農民劉國華回憶戰場的慘烈情況:日本兵離開我們村後不久,我們回到戰場查看。公路上阻攔日軍坦克和汽車的壕溝,都被日軍填平。村子附近呂公良師長300多人和日軍交火的地方,屍橫遍野,慘不忍睹,都是國軍戰時的遺體,但沒有發現一個受傷的。據說,日軍把受傷的國軍士兵,都用刺刀殺死了。日軍傷亡也不少,在許昌戰死的日軍更多。我們村子附近有很多燃燒的痕跡,是日軍把自己死亡士兵火化了,把骨灰帶走。本村村民看到,日軍把村子的大門都卸下,連通其他木料澆上汽油點燃,將三具日軍士兵屍體扔到火上燒。濃煙滾滾,腥臭燻人。

日軍內山英太朗中將曾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5月1日許昌城內的掃蕩於上午結束。今晨攻佔東北角後,由該處出逃的部分部隊,6時20許在於莊附近被工兵第27聯隊小野部隊圍殲。由繳獲名片中,得悉該部為包括新編第29師師長呂公良中將在內的司令部。因戰時匆忙,未能鄭重掩埋敵將遺體,並樹立標誌,身為武士,不勝慚愧。”

呂公良犧牲以後,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上將。抗戰勝利以後,政府在許昌召開隆重追悼大會,1945年將呂將軍遺體重新安葬。1946年又將呂將軍遺體遷葬回老家浙江。當時場面非常隆重,沿途村子的老百姓也自發擺上祭品,焚香燃紙,目送英靈回家。

根據曾經搶救呂公良將軍的保長王庚寅回憶:1945年10月,我們村民幫助呂公良將軍妻女遷葬!打開了棺材,發現已經下葬1年多的呂將軍遺體,基本沒有什麼腐爛,頭髮也沒有掉落,倒是當時放進去的棉被和席子都爛的差不多了!這是什麼原因,我不清楚。不過按照我們那裡迷信的說法,這是呂將軍英靈不滅。

1986年,經浙江人民政府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日軍此次不但使用了坦克,連農民的毛驢也用了,可謂傾全力出擊!

許昌保衛戰和隨後的洛陽保衛戰,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

一個師能夠打到師長、副師長和3個團長全部犧牲,堪稱整個二戰歷史上也極少有的戰例。

新編29師作為一支從地方部隊升級上來的二流中央軍,在呂公良師長指揮下,和日軍拼死決戰,一直堅持到最後一刻,實在令人敬佩。

國軍在許昌做出的犧牲,也是應該讓所有中國人都讚歎的。在明知道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新編29師官兵能夠抱著必死決心和日寇玩命,絕對是民族英雄,是我們國家的榮耀!


薩沙


小姐姐大傢俱體介紹下斯大林格勒戰役。


首先咱們說下,戰役發生的背景: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友好條約》,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悍然的突襲蘇聯,蘇聯在戰役前幾個月,一潰千里,德軍的中央和集團軍群很快兵臨莫斯科,在莫斯科會戰中,德軍由於沒有準備好禦寒棉衣,深陷莫斯科戰役,在莫斯科會戰中,德軍敗給莫斯科寒冷的天氣,德軍最精銳的中央集團軍群遭受慘重損失,莫斯科會戰,德軍消耗巨大石油、糧食消耗,急需這些戰略物資的補充,此外,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希特勒迫切希望在美國未參加歐洲戰場之前,儘可能多的削弱蘇聯或者結束東線戰場。



德軍一旦佔領這一塊地區,蘇聯就會失去戰爭所需要的石油、糧食與工業基礎。德軍也迫切需要得到石油與糧食等戰略資源補充。

戰役經過:

德軍為了進攻該地區,先去組建了A、B兩個集團軍群,60個德軍師、1.7w門火炮,坦克數千輛、數千架作作戰飛機。

蘇聯方面,當時蘇聯高層經過分析認為德軍新一輪的進攻方向應該還會重點放在莫斯科,蘇軍把主要兵力投放在莫斯科方向。



隨著戰役開始,德軍在戰爭初期,進展非常順利,德軍取得了驕人戰績,隨著戰爭進程,蘇軍高層開始逐漸明確德軍的意圖,決心在斯大林格勒組織堅守,蘇軍開始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積極進行防禦。


隨著德軍進攻,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市,德軍與蘇軍開始激烈的巷戰,雙方逐街逐樓逐屋反覆爭奪,戰爭激烈程度令人恐慌,趕赴斯大林格勒巷戰的蘇軍平均存活存活時間不超過24小時,城中80%的居住區被摧毀,可見其戰況的 慘烈程度。

小姐姐說: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重要轉折點,蘇軍開始轉為戰略進攻,此戰,也標誌著德軍最終戰敗。但是,此戰給戰爭雙方帶來了極大傷亡,因此,我們應該更加珍愛和平。


小姐姐講史


說起戰爭,我第一時間所想到的就是曾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的抗日戰爭,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為止,我們歷經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才迎來了最終的勝利,這14年間,無數箇中華兒女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書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篇章。

據統計,14年抗戰,中日之間進行了22次大會戰,大小戰鬥近20萬次,我軍投入兵力560萬,死傷300餘萬人,加上平民死傷3500萬人,而日軍投入兵力410萬,傷亡130餘萬人。

而在這22次大型會戰中,規模最大,戰鬥最為慘烈的當屬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如今距離淞滬會戰爆發已過去八十多年,曾經的戰場我們很難再如身臨其境一般去體會,也許從各類書本上我們會看到很多關於淞滬會戰的描述,但還是無法感同身受,那一連串的數字,也僅僅是一連串冷冰冰的數字,這些數字背後的含義是什麼,我們又如何會拿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呢……

但是,如果想要了解淞滬會戰究竟有多慘烈,也只能通過那些倖存下來的老兵的回憶還有那些冷冰冰的數字。

一位曾參加過淞滬會戰的老兵說過:

最慘烈的時候,曾用戰友的屍體搭建防禦工事,一個師剛剛派上去參加戰鬥,下一步的作戰計劃還沒來得及部署,人就打光了。

還有一位老兵說過:

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3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5個小時死了三分之二,這個戰場就像犧牲的熔爐一片片戰死......




這就是當時淞滬會戰各個戰場上的真實情形,為了阻擊日軍,當時的國軍先後投入兵力達80餘萬,要知道當時全國兵力才200萬,川軍,滇軍,桂軍等各地軍閥紛紛支援上海,甚至連湖南的土匪也加入了戰鬥,當淞滬會戰打到後期時,國軍兵力不足,前線急需後備兵員,那些本從後方徵來的新兵只簡單熟悉了一下步槍射擊要領便被送到了前線,最終這些連槍都沒摸熟的新兵到了戰場上也只能成為炮灰。

整個淞滬會戰,國軍精銳盡出,但也死傷殆盡,各地軍閥更是空前一致,不怕犧牲,馳援上海,其中黃埔嫡系的精銳德械師傷亡三分之二,桂軍六個精銳師幾乎全部打光,川軍20軍幾乎打光,東北軍67軍全部打光,除此之外,湘軍,粵軍,滇軍傷亡也都極其慘重,整個淞滬戰場,處處充滿著血腥與死亡的氣息,很多陣地反覆易手,兩軍甚至進行了白刃戰。

淞滬會戰持續三個月,國軍死傷30餘萬,日軍死傷4萬餘人,通過兩軍傷亡對比不難看出,兩國當時實力差距非常大,近1:8的傷亡比,這其中我軍陣亡軍官近千名,包括少將及以上將領14名,他們是:

吳克仁中將,黃梅興少將,吳繼光少將,蔡炳炎少將,路景榮少將,楊傑少將,龐漢禎少將,秦霖少將,官惠民少將,劉啟文少將,吳桐崗少將,鄧玉琢少將,朱之榮少將,李伯蛟少將。

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滬會戰我軍損失太過慘重,尤其是黃埔嫡系的精銳部隊及大批黃埔軍校畢業的優秀中低級軍官,他們本應是軍隊的未來之星,然而新星還未升起便已隕落,至今想來實在可惜,但軍人當以身報效祖國,以馬革裹屍還,他們做到了,也不枉為軍人。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雖然淞滬會戰我們打輸了,但卻嚴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當時的國軍空前團結,這是日軍萬萬想不到的,他們原本以為之前內鬥不斷的中國軍隊會像一盤散沙一樣,一衝即散,但他們卻並不瞭解,在國家危難之際,中國人真的會不分男女老幼,南北西東,皆擔負起抗戰守土之責。他們不會明白,中國人為何如此團結,當然了他們永遠都不會明白。


鹹魚閒聊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來分享。


看到這個話題,麻花第一個想到就是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的衡陽會戰。下面麻花就為大家分享抗日戰爭時期麻花認為的最為慘烈的一場戰爭。

作戰雙方

  • 中國

將領:方先覺將軍

兵力:兩萬

傷亡:一萬七千人


  • 日本

將領:橫山勇

兵力:先後支援共計近二十萬人

傷亡:三萬九千人

  • 結果:在絕對的兵力優勢下日軍慘勝。

背景

1944年,日本法西斯意識到從東南亞到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線路可能會被盟軍切斷,所以日本更加註重從東南亞經中國內陸朝鮮半島再到日本本土的陸上交通線的控制。但中國境內湖南等地還在中國的控制下,為此,日本法西斯制定了“一號作戰”,即中國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豫湘桂會戰。而衡陽保衛戰就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下。

戰爭經過

1944年6月23日,囂張的日軍號稱三日內要將衡陽夷為平地,兩個師的兵力來到了衡陽,展開了抗日戰爭史上最悲壯、慘烈的攻城戰。歷時5天日軍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下才攻佔外圍陣地,中國守軍英雄無一人投降全部戰死。

28日日本發動了第一次對衡陽的總攻,動用了飛機、毒氣;經過5天的激烈交戰,衡陽守軍在方先覺將軍的帶領下再一次重創了日軍。使日軍不得不放棄攻城等待支援。

7月11日在得到了迫擊炮等重武器支援的日軍在一次向衡陽發動了總攻,最終日軍在付出一名聯隊長、六名大隊長、所有中隊長和近8000名士兵生命的代價僅佔領了一線陣地,中國守軍為此同樣付出了4000位英雄的生命,無一人投降。日軍這次遭受重創後並沒有停止對衡陽的進攻,7月20日,中方援軍打到了衡陽城外,不料被日軍伏擊不得不撤退,衡陽守軍仍繼續孤軍奮戰。

久攻不下,驚動了日軍高層,日軍繼續增派了兩個師的兵力。反觀衡陽的中國守軍經過多次的戰鬥,已經基本消耗殆盡,能上的都上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衡陽守軍迎來了日軍的第三次總攻。這樣整容自然是不可能再抵擋住有新援的日軍,衡陽的陷落基本已成定局。


衡陽失守

在日軍對衡陽發起第三輪總攻過程中,衡陽守軍將領方先覺自知衡陽城遲早要失守感覺愧對國家和人民,向軍委發出最後電報稱“來生再見”後拔槍自殺,被部下及時制止。部下本就對衡陽遲遲沒有得到支援而懷有怨恨稱不是我們對不起國家,不是我們不要國家。而是國家拋棄了我們,此刻的方先覺也已經冷靜下來。考慮到日軍曾經的種種行為,為了衡陽百姓和傷兵不被日軍屠殺。方先覺將軍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要求日軍立即停火,進城後不濫殺無辜,尚待俘虜,就投降。1944年8月8日,方先覺和堤三樹男正式談判,日軍對衡陽守軍的頑強表示敬意,接受投降。同時,也做到了方先覺的要求。自此,歷時47天的衡陽保衛戰落下了帷幕,方先覺將軍用自己身為軍人的恥辱換來了衡陽一城百姓的生命。


此戰意義

此戰因為日軍在衡陽戰場久攻不下,並陸續投入5個師團的兵力而且沒有達到預期。嚴重影響了日軍的戰略計劃,從而直接導致了東條英機引咎辭職,東條內閣自此倒臺。

此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方先覺將軍在逃回重慶後,迎接他的不是來自投降的謾罵和軍法而是青天白日勳章。戰後毛主席親筆題詞,蔣介石親自賜匾。

縱觀整個抗戰史,無論勝敗,我軍一直都是處於一個兵力優勢,且傷亡都大於日軍。而衡陽保衛戰,我軍不管是在兵力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明顯落後於日軍卻做到了殺傷超過我軍自身兵力的日軍,堅守孤城47天。這絕對是戰爭史上的又一奇蹟。



好了,抗戰時期的又一偉大奇蹟。希望大家喜歡,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歡迎評論區交流。喜歡和贊成的朋友歡迎點贊加關注,以後還有更多的歷史話題和大家分享。謝謝。


麻花的故事


黃百韜被包圍在碾莊之後,剛撤退到徐州的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奉命沿隴海路向東攻擊,救援黃百韜兵團。邱清泉的攻擊方案是,正面是國軍第五軍和七十軍攻擊,七十四軍充當總預備隊,十二軍掩護兵團右側背安全,維持兵團與徐州之間的交通,七十軍的三十二師在霸王山佔領陣地,守備徐州西郊。

從十二日開始,七十軍以主力九十六師鄧軍林部為主攻部隊,第五軍以四十五師為主攻部隊,正面強攻解放軍的陣地。鄧軍林部攻擊鄧家樓,將炮兵火力發揮到最高程度,打了一整天,仍然毫無進展,平均每天前進不過兩三公里,而黃百韜在碾莊的陣地也被解放軍逐漸突破,形勢一天比一天緊張。

到了十四日,國軍統帥部著急了,給邱清泉下了死命令,要求邱清泉以有力部隊不顧一切犧牲,鑽隙迂迴,向大許家突擊,並限一天之內確實佔領大許家,掩護兵團主力前進,以解黃百韜之圍,違令者軍法從事。

邱清泉接到命令後,也是左右為難,此時兵團主力七十軍和第五軍都在正面交戰中,十二軍是雜牌部隊,戰鬥力差,邱清泉不敢信任。猶豫再三,只好把沒有執行過鑽隙迂迴任務、又剛重建時間補償的七十四軍派出去執行這個任務。七十四軍軍長邱維達接到命令後直接在電話裡問邱清泉兵團參謀長,是不是要他孤軍深入,置於死地?李漢萍也沒辦法解釋,只好說,這是統帥部的命令,不然就要軍法從事,邱清泉也沒有辦法。

十四日黃昏,七十四軍接到命令後開始佈置,以五十一師為前衛部隊,五十八師和特種兵縱隊為主力在後面跟進。到十五日晚十點左右,前衛部隊五十一師到達周樓附近,與解放軍先頭部隊發生遭遇戰。一開始,五十一師師長王夢庚以為只是解放軍的小股部隊,所以並未重視,就想驅逐後繼續前進。不料打了兩個多小時,解放軍不但沒被趕走,反而發現情況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該師東、西、南三面都發現瞭解放軍在向他包圍,而且戰鬥中已經發現瞭解放軍的二縱、十一縱、冀魯豫縱隊和蘇北兵團四個番號,邱維達才感到形勢不妙。

解放軍為什麼也出現在潘塘鎮了呢?因為解放軍在圍殲黃百韜兵團的同時,也派蘇北兵團從潘塘鎮迂迴,企圖攻佔徐州飛機場,切斷邱清泉兵團與徐州之間的聯繫,以利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後再接著圍殲邱清泉兵團。潘塘鎮距離徐州飛機場不過五六公里,距離很近,而在這裡擔任掩護的又只有邱清泉兵團的雜牌部隊十二軍,所以想先吃掉十二軍,再攻佔飛機場,沒想到卻突然碰到了也想側翼迂迴的七十四軍,雙方就這樣打了一場遭遇戰。

邱維達發現形勢嚴重之後,馬上調整部署,命令五十一師就地佔領,組織火力進行抵抗,五十八師則展開與二陳集、張集地區。因為解放軍也是在行軍中碰到了七十四軍,事先並無準備,所以到十六日凌晨兩點的時候,還是被五十一師佔領了陣地,未能先殲滅五十一師,五十八師也隨即展開,佔領了陣地。蘇北兵團當然也不示弱,到十六日下午兩點時,解放軍的部隊也先後展開,繼續以五十一師為首要攻擊目標。

邱維達一邊調整部署,將兩個師都展開,一邊電話向邱清泉報告,並要求增援。邱清泉一邊命令邱維達堅守待遇,一邊將七十軍三十二師從守備徐州的陣地上調過來,並將七十軍的九十六師從正面攻擊陣地上抽調下來,增援邱維達。不過,邱清泉在給鄧軍林下達命令的時候留了一手,他要鄧軍林率該師主力到達戰場後,佔領第二線陣地,並不馬上出擊,要等到七十四軍頂不住了,九十六師才出擊。但鄧軍林到達戰場,就要向七十四軍部隊通報,以振奮邱維達的士氣。

十六日白天,解放軍部隊展開之後,全面攻擊七十四軍五十一師,該師左翼的一五二團支持不住,不得不向後轉移,陣地有被突破的危險。邱維達看形勢不利,於是命令炮兵團團長林鑄年集中全部火力進行支援,才將解放軍壓制下去。十六日晚,解放軍繼續攻擊,五十一師和五十八師的陣地接合部受到解放軍的六次猛烈衝擊,但邱維達以火力優勢壓制住瞭解放軍的突擊,解放軍未能突破敵人陣地。

到凌晨四時,五十一師的陣地有一部分開始被突破,逐漸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形勢,雙方都以白刃戰和近戰火力互相沖殺。五十一師師長王夢庚支持不住,趕緊向邱維達請求增援,邱維達將手裡僅有的預備隊一七三團使用上去,並把當時僅有的一個坦克營配屬給他,同時命令全部炮兵以火力進行支援,戰鬥持續到十七日清晨,七十四軍的陣地才全線轉危為安,而解放軍也主動向後撤退。七十四軍的一線部隊轉入追擊,略有俘獲。

十二軍一一二師在趙店的陣地也遭到解放軍的猛烈攻擊,一一二師師長於一凡找不到起義的機會,只好死守待援,並向邱清泉告急。邱清泉當即命令以兵團配屬的全部炮兵支援,十六日一天就打了上萬發炮彈,才將解放軍的攻擊壓制下去。到十七日,解放軍看迂迴攻擊徐州飛機場也沒什麼希望,於是主動後退,吸引邱清泉兵團前進,離開徐州遠一點,為接下來殲滅邱清泉兵團創造戰機。

但這卻被邱清泉當成瞭解放軍的總潰退,於是馬上命令已經在第二天陣地上的鄧軍林部馬上出擊,追擊解放軍,同時,在側翼的七十軍三十二師發現有機可乘,也派出一個團參加追擊。這幾個國軍的追擊部隊都有所收穫,但俘獲數量並不多,三十二師尤其自擺烏龍,追擊的團長劉紹邦上報給師長龔時英說,俘虜瞭解放軍一個營,但實際上只有二三十人,武器更是一件都沒有。鄧軍林審訊解放軍被俘戰士時,被俘的解放軍戰士也說,解放軍並不是潰退,而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撤退。但邱清泉不管,仍然向徐州和南京報捷,從而自擺烏龍,說成是徐東大捷,徐州和南京的報紙也大肆宣傳。

就在邱清泉大肆吹噓自己徐東大捷的戰功的時候,原本由九十六師守備的鼓山陣地卻被解放軍一舉突破了。因為鄧軍林在奉命增援七十四軍的時候,只留下了一個團在陣地上防禦,所以被解放軍輕鬆突破。鼓山是整個七十軍陣地的鎖鑰,一旦被佔領,可以從上面以炮火瞰制整個七十軍的陣地。所以,鄧軍林剛回到原來的陣地,連飯也顧不上吃,就又被邱清泉強行要求奪回陣地。

經此一戰,之後解放軍方面也沒有再在潘塘鎮方向做什麼文章,邱清泉兵團同樣也沒有再打迂迴解放軍側翼的主意。而在豫東戰役中,邱清泉兵團之所以能突破解放軍阻擊陣地,恰恰就是採用了側翼迂迴,向解放軍側背攻擊的戰術,一舉突破了本來就已經在阻擊黃百韜兵團時傷亡慘重尚未來得及整頓補充的中野十一縱的陣地,從而打破瞭解放軍的包圍圈,救出了已經在包圍圈裡寫好了遺書準備報效黨國的黃百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