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地,英模輩出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晗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

國慶前夕,一批批從湖南走出的先進典型獲得了國家級表彰:在42名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袁隆平、張超2人榮列其中;在全國300名“最美奮鬥者”名單中,毛岸英、文花枝等16位先進典型出自湖南;在58名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中,肖光盛、夏昭炎、姜開斌3人榜上有名……

縱觀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三湘大地,英雄模範群星薈萃,如同一幅志存高遠、讓人振奮、發人深思的雋永畫卷。他們是三湘父老的驕傲,瀟湘大地的榮光。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英模輩出的背後,不僅蘊含著悠久的湖湘文化、代代傳承的紅色基因,也是我省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

湖湘精神與紅色基因融合,為英模典型產生提供肥沃土壤

湖南人傑地靈。千百年來形成的“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吃得苦、霸得蠻”的湖湘精神,已深深融入湖南人血脈,成為湖湘人民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力量。

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老一輩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懷著心憂天下的情懷、敢為人先的膽識、經世致用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在危難中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人類歷史上所沒有的獨特的發展道路。

湘籍革命先輩的革命事蹟和崇高精神風範,為湖南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新中國成立後,源遠流長的湖湘精神和革命精神與時代同行,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迸發出新的光芒。我省通過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用紅色資源教育人、感染人、激勵人,使紅色基因深深植入到三湘兒女的精神血脈中,轉化為奮進前行的磅礴力量,孕育出一批又一批英模典型。

信念堅定,為國家和人民不懼流血犧牲: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動請求參加抗美援朝,最終壯烈犧牲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執行任務中突遇空中險情時,全力挽救戰機,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的藍天……他們以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首首時代壯歌,激勵著後人。

敢為人先,勇於創新,是湖南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真實寫照:袁隆平常年耕耘於雜交水稻研究,以開拓進取的精神,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為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卓越貢獻;羅健夫潛心攻關,先後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圖形發生器”和“Ⅱ型圖形發生器”,填補了我國航天工業領域一項空白……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履職盡責,無私奉獻,造就了一大批愛崗敬業、服務人民的傑出典範:“為民書記”鄭培民始終把“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為人民利益盡職盡責,鞠躬盡瘁;“時代楷模”餘元君,以“保護一湖清水”為己任,全身心投入洞庭湖治理及全省河道管理工作中,為我省的水利事業和洞庭湖區的防汛安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無論是“最美奮鬥者”“全國道德模範”“時代楷模”,還是“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模範”“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支邊人物”“最美職工”……雖然,他們來自不同時期,來自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但他們的先進事蹟,無不彰顯了湖湘精神和紅色基因的傳承,體現了湖湘兒女的文化自信、精神自強,成為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鼓舞世人。

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英模典型產生注入新的“活水”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興。多年來,我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先進典型的產生注入了新的“活水”和精神動力。

近半個世紀以來,雷鋒精神影響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奮勇前行。作為雷鋒的故鄉,湖南走在前、做表率,讓雷鋒精神在三湘大地上深深紮根。

連續8年舉辦“雷鋒精神論壇”,打造雷鋒學校、雷鋒公園、雷鋒藝術團、雷鋒大劇院等文化標誌,推出電影《青春雷鋒》……一系列的活動、平臺和載體,將雷鋒精神融入城市建設和社會生活,讓學習和發揚雷鋒精神逐漸成為了人們自覺遵循的生活習慣。

2018年,隨著《湖南省關於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制度化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相繼出臺,學雷鋒志願服務規範化制度化取得新突破。結合精準扶貧、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時代主題,湖南相繼推出了“三關愛”“認領微心願”“鄰里守望”“關愛山川河流”“一個黨員一面旗”等一批服務社會發展、貼近百姓生活的志願服務項目,打造成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項目品牌。全省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30多萬場次,參與志願者超500萬人次,服務群眾超1300萬人次。

“熱血公交哥”袁亮坤,用“熱血”和“溫暖”書寫不平凡,一片赤誠溫暖一座城;司法所所長郭遠紅,常年致力於調解矛盾糾紛,為貧困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和諧天使”;見義勇為典型周美玲,用勇敢與善良書寫了當代青少年擔當,被譽為“雷鋒家鄉小雷鋒”……我省湧現出的一個個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成為雷鋒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實現了“雷鋒家鄉學雷鋒,雷鋒精神代代傳”。

近年來,我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著力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開展清明、中秋等“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持續打造“湖南好人”品牌項目……一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年近九旬的肖光盛,28年如一日,致力助學幫困;退休教師夏昭炎,10多年來在家鄉崇文興教、涵育鄉風、反哺桑梓;姜開斌與黃群、宋月才3名勇士在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出現重大險情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誓言。在今年9月中央文明委公佈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名單中,我省有3人上榜,創下近年來最好成績。

而自2007年9月評選首屆全國道德模範以來,湖南已有袁隆平、文花枝、楊懷保、楊紹軍等16人(組)當選全國道德模範,有55人(組)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省文明辦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湖南典型模範不斷湧現,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久久為功的結果。

構建長效機制,激發全社會崇德向善的行動自覺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挖掘和運用典型榜樣的力量,激發全社會崇德向善的行動自覺,需要在構建長效機制上多下功夫。

2016年起,省文明辦在全省部署開展“湖南好人”推薦評選活動,每週全媒體宣傳推介一名“湖南好人”,用凡人故事、草根英雄教育身邊人,先後湧現出廖月娥、周美玲、段江華等一大批“中國好人”先進典型。截至今年8月,全省已有497人(組)登上“中國好人榜”,1171人(組)登上“湖南好人榜”。一個個接地氣、有溫度、真實具體的故事,傳遞著人間真情大愛。

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我省在組織大規模媒體集中宣傳的同時,按照重大典型宣傳“一場報告會、一本書、一臺話劇、一首MV、一部微電影、一批理論文章”的“六個一”規格,積極開展社會宣傳、文藝宣傳和理論宣傳,持續擴大先進典型事蹟的社會影響,讓典型真正起到引領風尚、教化心靈、凝聚共識、激發活力的作用。

被追授為“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稱號的王新法,是宣傳部門推樹的老典型,曾獲“中國好人”“全省最美扶貧人物”等諸多榮譽。在典型宣傳過程中,除了全媒體的集中報道引發社會的強烈反響,還通過舉行事蹟報告會、創作一大批文藝作品、推出理論專題等手段,生動講述王新法的感人事蹟,深入闡釋其精神實質,從而使王新法的事蹟和精神深入人心。

構建先進典型禮遇、激勵長效機制,形成學習典型、宣傳典型、爭當典型、關愛典型的濃厚氛圍,對於先進典型的培育和成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為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弘揚社會正氣,早在2009年,我省便制定出臺了《湖南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在南嶽衡山,景區向全國道德模範及“中國好人”終身免門票開放;常德27個景區向全國範圍內地市級以上的“好人”免票;長沙市開福區首屆“好人文化節”為轄區“好人”頒發“好人禮遇卡”……

如今,三湘大地,到處湧動著“讓好人有好報、讓德者有所得”的溫暖,形成了禮遇好人、關愛好人、尊崇好人的濃厚氛圍,影響並激勵著更多人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