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雕塑園

井岡山雕塑園

憑弔井岡山烈士陵園後,我們特意去瞻仰井岡山雕塑園,這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為題材的人物雕塑園,它位於茨坪北面北巖峰烈士紀念堂的東側。

井岡山雕塑園

"井岡山雕塑園"六個大字,系蕭克將軍題寫。蕭克也是老井岡山。1927年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潮汕失敗後,轉移地方發展武裝,任宜章縣游擊隊長,又參加湘南起義,1928年4月,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

井岡山雕塑園

高高的山頂,青松翠柏,綠草紅花,一片平地,簇擁著一群青銅、漢白玉、花崗石雕像,真實地記錄了井岡山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生動地再現了當年領導人物的勃勃英姿。

井岡山雕塑園

我一一仔細看去,他們突出可分為四撥人。第一撥,就是佔山為王的袁文才、王佐,綠林好漢式的農民武裝。只見袁文才一手握駁殼槍,目光炯炯,斜坐在巨石上;王佐遠視前方,騎馬奔馳。當時袁文才佔據井岡山北麓寧岡茅坪;王佐佔據茨坪、大小五井等處。

井岡山雕塑園

毛澤東,1927年秋收起義後,一路坎坷,何去何從,擺在面前。三灣改編後,著重研究了落腳點和如何開展游擊戰爭問題。毛澤東認為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介於湖南、江西四縣之交。大革命時期,這幾個縣都建立了黨的組織和農民自衛隊,群眾基礎好,加之遠離大城市,敵人統治力量薄弱,是個理想的落腳點。

井岡山雕塑園

毛澤東開始做"山大王"袁文才、王佐的工作。毛澤東第一次去會見袁文才也是"單刀赴會",他知道綠林重義氣、但多猜疑,只帶幾個隨員。袁文才早已埋伏下人,但見只來了幾個人就放心了。毛澤東知道他們槍少,當即宣佈送給他們一百支槍。袁文才心服口服了,不僅同意建立後方醫院和留守處,還答應上山做王佐的工作。

井岡山雕塑園

就這樣,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人員,在井岡山站住了腳。袁文才、王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立下了大功。

這就是第二撥,毛澤東首當其衝,坐北朝南,屹立在雕塑園正中央。當時的連黨代表、後來的元帥羅榮桓,"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屹立在不遠處。

井岡山雕塑園

後來的地質部副部長、當時的毛澤東最為倚重和信賴的助手何長工,一身普普通通的打扮,風塵僕僕,走在最前面。就是何長工冒著生命危險,穿越白區,尋找黨組織,聯繫到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為朱毛在井岡山會師奠定了基礎。

井岡山雕塑園

接著,又參與改造王佐部隊工作,整整五十年後,1977年,何長工不遠千里又返回井岡山探訪王佐後人,希望有朝一日為袁文才、王佐塑像,如今都實現了,老哥兒幾個,又團聚在井岡山。

井岡山雕塑園

第三撥,就是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以及在湘南起義的人員。毛澤東得知朱德、陳毅率部向井岡山轉移,就派部隊阻擊敵人掩護接應。1928年4月,在寧岡礱市龍江書院與朱德、陳毅勝利會師。

井岡山雕塑園

只見朱德、陳毅漢白玉雕像,分列左右,簇擁著毛澤東。兩部會合後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後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為紅軍第四軍。曾有人這樣描繪,兩雙巨手一握,"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從此,朱毛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

井岡山雕塑園

第四撥,就是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的平江起義創建的紅五軍主力部隊,於1928年12月在寧岡新城與紅四軍會合,進一步加強了井岡山的武裝鬥爭力量,成為全國各根據地中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的一支紅軍。

井岡山雕塑園

只見彭德懷身披大衣,手拿望遠鏡,眉頭緊鎖,凝視前方,"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滕代遠更是雙手抱肘,注視前方,彷彿是一尊虛懷若谷的木雕塑像。

井岡山雕塑園

還有湘贛邊界地區的領導,茶陵工農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贛邊界書記譚振林,中共遂川縣委書記陳正人,他們都為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做出了貢獻。"長期教導不能忘,早沐東風在井岡"。

井岡山雕塑園

兩位女將,一位是賀子珍,井岡山的第一位女黨員,一朵絢麗的"井岡山之花","神槍手",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支持者、助手、貼心愛人。

井岡山雕塑園

一位是伍若蘭,"雙槍女將",左右手打槍百步穿楊。1928年2月率耒陽農軍,配合朱德率領的部隊一舉奪得耒陽縣城,建立蘇維埃政府,任婦女部長,經人介紹與朱德喜結良緣。不幸的是,一次戰鬥負傷,落入敵手,英勇犧牲。1962年3月,朱德重上井岡山,帶走的只是一盆井岡蘭,一盆永不凋謝的井岡蘭。

井岡山雕塑園

餘下的就是叱吒風雲井岡山斗爭時期的各級領導——獻身於革命的烈士,何挺穎、宛希先、張子清參加秋收起義,隨毛澤東上井岡山;王爾琢、蔡協民參加湘南起義,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李燦參加平江起義,隨彭德懷、滕代遠上井岡山。他們都為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井岡山雕塑園

何挺穎曾率一營留守井岡山,憑藉黃洋界天險,用僅有的一門迫擊炮,打退敵人四個團的進攻。毛澤東聞訊非常高興,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井岡山雕塑園

王爾琢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犧牲後,毛澤東寫下一副輓聯:"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卻工作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念如何,得到解放始方休。"

這就是井岡山雕塑園十九尊塑像的由來。還有一尊賴傳珠上將的塑像,也是老井岡山。

井岡山雕塑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井岡山,是毛澤東創建的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革命的搖籃,革命的策源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井岡山雕塑園

他們都是革命的開拓者、犧牲者、創建者,我們要永遠的緬懷、紀念!

九口2019-8-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