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生物醫藥產業從“逆風前行”變“順勢而為”

牽手“主幹” “雙飛地”助力

廣安生物醫藥產業從“逆風前行”變“順勢而為”

“公司第二條生產線預計12月初投產,訂單不愁。”蔣祖燕頗有些興奮。

蔣祖燕所在的廣安宏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廣安嶽池縣廣蓉合作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內,從2018年3月公司投產以來,訂單不斷,供不應求。“公司現在的規模不夠,我們還要向園區申請擴建。”蔣祖燕說。

與今天的興奮不同的是,2013年剛來廣安時,蔣祖燕心裡有些沒底:在嶽池這個丘陵小縣,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前景究竟如何?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來對了。1-9月嶽池縣16戶醫藥產業(含4戶配套)產值60億元,同比+17.1%。如今,生物醫藥產業已逐漸成長為嶽池的主導產業、廣安市的優勢產業,產業規模、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基礎設施、專業配套川渝領先。

更多的利好接踵而至。隨著我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的提出,廣安生物醫藥產業也迎來新機遇。2018年11月22日,成都和廣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設生物醫藥“雙飛地”產業園區。今年3月5日,成都·廣安生物醫藥“雙飛地”首個項目嶽池生產基地正式開工,“雙飛地”合作模式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研發創新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市(州)”的產業互動新模式將逐步形成。

廣安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始於2003年,經歷了一個“逆風前行”到“順勢而為”的過程。如今,廣安牽手“主幹”,發展飛地經濟,探索干支協同發展新模式。廣蓉合作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正向著全國知名、西部領先的國家級醫藥高新區邁進,未來將構建起“藥、醫、養、食、遊”五業融合的大健康產業格局,建成西部醫藥健康城。

生物醫藥產業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廣安將生物醫藥產業放在其發展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四大優勢產業之首,未來可期。

廣安生物醫藥產業從“逆風前行”變“順勢而為”

嶽池縣生物醫藥產業園(劉秦君 攝)

逆風前行

從零開始到扛起生物醫藥大旗

廣安生物醫藥產業的開端在嶽池。

說起嶽池,大家耳熟能詳的是嶽池米粉。歷史上,嶽池因生產水稻,自古便有“川東糧倉”之稱 。一個農業縣是如何扛起生物醫藥發展大旗的?

時間回到2003年,當時廣安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但經濟發展卻呈現出發展不足、水平不高的特點,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通過多方考證、實地調研,廣安最終鎖定了生物醫藥產業。

登高望遠,謀定而動。2003年,嶽池成立回鄉創業園(四川嶽池經開區前身),開始建設縣級工業集中區;2004年,引進全球最大的輸液製造企業——科倫藥業。這一重要動作,為日後嶽池成為廣安生物醫藥發展主陣地打下了有力基礎。科倫藥業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與醫藥配套的其他產業的聚集,嶽池緊抓機遇,主動作為,生物醫藥的發展越來越成“氣候”。2011年,嶽池縣正式將生物醫藥確立為縣域主導產業。

產業的發展靠集群,產業園區正是拉攏企業集群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2012年,嶽池經開區正式掛牌“川渝合作(廣安)醫藥產業示範園”;2015年,升級為國家級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嶽池醫藥產業示範園;2018年,廣蓉合作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正式掛牌。

在產業園區的建設中,嶽池並非一帆風順,遇到了資金短缺、土地瓶頸、人才緊缺等棘手問題。面臨問題,嶽池縣逆風前行,從強化落實資金、人才、政策、配套等方面,多舉措推動園區建設,盡全力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目前,園區聚集了化學原料藥及製劑、中藥、生物製品、藥用輔料及包材等9大門類製藥企業43家,四川科倫、成都倍特、江西博雅、重慶泰濠等醫藥企業均有產業布點。2018年,嶽池規模以上醫藥工業產值達56.4億元。

“不敢相信,曾經的丘陵小縣會成為生物醫藥發展的熱土。”一位項目投資者用“意想不到”一詞來形容生物醫藥產業在嶽池的蓬勃發展。的確,一個人口剛過百萬的丘陵小縣,憑著一股韌勁,用他長遠的眼光和長久地堅持扛起了生物醫藥這面大旗。

順勢而為

牽手成都探索干支飛地經濟

生物醫藥發展的強勁勢頭並沒有讓廣安滿足於現狀,一個客觀現實擺在面前——園區企業主要以生產原料藥為主,產業發展大而不強。其中,人才成為最大的制約因素。

“人招來了,卻留不住。”對於人才問題,廣安宏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蔣祖燕深有感受。蔣祖燕說,由於產業園區所處地理位置和生活配套、發展前景等問題,公司招來的新人很難留住,特別是高端技術性人才更是難上加難。目前,公司的人才基本處於一個“吃老本”的狀態。

所幸,就人才問題,廣安已迎來新機遇。2018年,我省提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廣安搶抓機遇,順勢而為,主動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採取“研發創新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市(州)”的產業互動模式,充分利用成都豐富的智力資源和科研資源,投資20億元在成都新建300畝的醫藥研發基地,重點開展高端化學藥、現代中藥領域研發,與嶽池生產基地一起構建“雙飛地”園區,促進廣蓉兩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力打造廣安生物醫藥發展的“最強大腦”和發展新引擎。

目前,“雙飛地”產業園區建設推進順利。在成都,廣安已經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取得“成都·廣安生物醫藥協作研發基地”首期用地,即將開工建設。在廣安,廣安(嶽池)醫藥產業園已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開展嶽池湖的打造、人才公寓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融資的支持。

10月25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與廣安市人民政府在成都簽訂共同推進廣安市工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協議中提到,雙方將共同推動廣安實施優才計劃,促進新型工業人才體系建設,為廣安工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這意味著,繼“雙飛地”後,廣安生物醫藥產業將再被注入一股強大的新“智氣”,人才問題的解決將駛入“快車道”。

12月初,蔣祖燕所在公司第二條生產線預計會投產,生產規模的擴大意味著需要更多的人才。“雙飛地”和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讓園區類似企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未來可期

“產城融合”走向綠色發展

目前,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納入我國國家發展總體佈局,建設美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心嚮往之的奮鬥目標。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是對以往粗放型發展模式的反思。

結合當下時代背景,嶽池深刻地認識到:產業的持續發展必須走綠色發展的道路。

從規劃層面來講,廣蓉合作生物醫藥產業園確定了“以產養城、以城促產”的產城一體化發展理念。以嶽池湖為核心,連接姚家河、餘家河、麻柳河和長灘寺河四大水系,形成佔地約5000畝的核心生態走廊,科學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用地;在“一湖四河”兩岸由北向南依次佈局人居、研發、中藥、化藥、農產品加工五個功能區,形成“一湖四河五區”的空間佈局。最終,打造出良好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開啟綠色發展新常態。

“嶽池湖是整個園區的生態綠肺。”據廣蓉合作生物醫藥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嶽池湖為核心,串聯起五大功能片區:醫藥產業功能區、創新科技功能區、輔助產業區(分為A、B兩區)、智慧健康功能區。

新的功能分區正在有序建設中。醫藥產業功能區,集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於一體,用地更為集約,理念更為生態;創新科技功能區,依託先進的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建設數字化管理的健康智慧社區、城市高端居住區等,讓產業城生活更智慧……

從具體措施來看,園區將大力推廣分佈式能源,提升高濃度醫化汙水處理能力,構建“三橫四縱”城市道路綠化體系,著力建設“三生共融、產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新城。

現代產業新城的建設將讓嶽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更有底氣。嶽池站在新的起點上,定下了一個了不起的目標:力爭在改革開放五十週年之際(2028年),實現入園醫藥企業達到500戶以上、園區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

(趙陽 唐剛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劉佩佩 餘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