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街坊 市場監管局提示:白切雞徹底煮熟再吃


@廣州街坊 市場監管局提示:白切雞徹底煮熟再吃


白切雞、手撕雞、燒鵝、燒鴨、燒肉、叉燒、滷味等傳統廣式燒臘,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入秋的廣東,氣候依然炎熱溼潤,適合菌類生長、河豚魚繁殖。如何享受美味的同時又能食得放心?對此,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食用燒臘製品,以及預防野生毒蘑菇、河豚魚中毒的風險警示。

白切雞應徹底煮熟

天氣炎熱,食物在空氣中暴露後容易受到環境中的微生物、致病菌汙染。對此,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市民,燒臘製品在購買後應該儘快食用,儘量避免長時間在常溫條件下存放、造成食物受汙染而帶來的食用風險。

同時,對未食用完的燒臘一定要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再次食用前必須重新徹底加熱。當發現食品有異味或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進食。廣州市場監管局有關專家特別提醒,白切雞在追求味道鮮肉質嫩的同時,要注意徹底煮熟,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購買時應注意哪些問題?上述專家稱,消費者應選擇證照齊全、衛生條件好的店家。不光顧無證無照食品經營店,不購買銷售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甚至原材料成本價的食品,這類食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不要亂吃野生蘑菇和河豚魚

雖然已進入秋季,但是由於廣州地區氣候潮溼溫熱、地處珠江出海口,適合菌類生長、河豚魚繁殖,為防止因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河豚魚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市民、農產品經營者以及餐飲單位不要自行採摘、捕撈、食用、製售野生蘑菇等菌類和河豚魚。

據介紹,毒蘑菇又稱毒蕈,在我國生長分佈廣泛,已知有400多種,常見能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華南地區導致中毒人數最多的兩種蘑菇分別是白毒傘和鉛綠褶菇,通常出現在山區、植物園等林下及草叢等地方。

近年來,廣州白雲山、華南植物園、帽峰山、天鹿湖、火爐山以及蘿崗、花都、增城、從化等山區都有發現白毒傘、裂皮鵝膏、灰花紋鵝膏菌等劇毒蘑菇生長。

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不同地區、季節和生長條件會生長不同種類的毒蘑菇,其毒素因蘑菇種類的不同而各異,中毒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中毒類型可分為死亡率極高的。

廣州市場監管局有關專家指出,目前對有些劇毒中毒類型尚無特效療法,死亡率高。根據不同毒蘑菇種類(不同的中毒類型)儘早對症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此外,河豚魚是一種有劇毒的魚類,河豚毒素是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為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中毒後死亡率高,目前尚無特效解毒救治辦法。

近年來,廣州市番禺、南沙區的河涌地區時有捕獲河豚魚,發生食用河豚魚中毒風險較高。如何預防有毒野生蘑菇和河豚魚中毒呢?上述專家表示,不要輕信個人“經驗”和民間方法來鑑別毒蘑菇,不要自行採摘野生蘑菇、捕撈河豚魚加工食用,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和河豚魚。

同時,任何食品經營者不得售賣和製售野生毒蘑菇、河豚魚。市民如發現違法經營野生蘑菇、河豚魚的行為,要積極撥打12345或12315進行舉報。

來源 | 羊城派

圖片 | 新華社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劉胤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