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告訴你冬天開車,要注意這幾點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下雪就意味著冬天的來臨。但是對於汽車呢?隨著氣溫下降,即使路面還沒出現積雪、冰面,低溫也會對汽車的各部件運作產生影響。正如某歌手唱的“雪下起來是很認真的”,為了大家在冬季安全行駛,現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冬季開車常見的觀念性錯誤及避免方法:

1.上車前只清掃下前擋風玻璃的積雪

冬季安全行車其實從上車前就已開始,有的人隨意清掃一下前擋風玻璃的積雪就匆忙上車出發,但認真打掃車身積雪這點對於雪天安全行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檢查雨刷器,若雨刷器被凍,應當啟動車輛開啟暖風並向前風擋吹熱風融化冰雪。如果忘了檢查就貿然打開雨刷,很有可能導致雨刷器橡膠斷裂,損傷雨刷器電機,導致無法擺動。在玻璃清潔劑方面建議加註冬季防凍型玻璃水,不僅在外界氣溫低於零下20℃時不會結冰損壞汽車設備,而且用其清洗過的玻璃還不容易結霜。

老司機告訴你冬天開車,要注意這幾點

可提前豎起雨刷防止結冰

隨後檢查車燈處的積雪,冬季日光照射時間短,降雪較大的情況會讓行車的視線十分有限,車燈在這時就尤為重要。因此需要清理車燈處的積雪並檢查燈光是否正常,特別是後方的高位剎車燈。

在做完以上檢查後,腳上的積雪也需清理,不要小看這些細節。如果鞋底積雪融化造成剎車踏板溼滑,在緊急制動時腳下打滑……後果不堪設想。

2. 玻璃上的霧氣用毛巾手動擦除

冬季因為車內外溫差較大,車輛玻璃起霧的問題很常見,很容易因視線不足而引起交通事故。玻璃有水霧,自然先想到的就是用毛巾擦除,但一邊開車一邊擦玻璃的話,難免會影響行車安全。你也可以開啟汽車空調的制熱功能將車內水汽烘乾達到除霧的效果,但效果來的比較慢。

最方便的方法是直接開啟車內除霧功能,功能開啟後車內空調平衡車內外溫差,風向直吹玻璃,自動改成外循環模式,A/C功能也可能開啟,你可以適當調整空調溫度,即能快速除霧又不會感覺寒冷。

老司機告訴你冬天開車,要注意這幾點

合理使用空調系統就能有效避免玻璃起霧

小編推薦車玻璃防霧劑
小編推薦車玻璃防霧劑

3. 雪天輪胎需要放氣

雪天輪胎胎壓的選擇是視情況而定的,低胎壓輪胎並不會增加摩擦力,反而會使輪胎排雪的能力降低,所以冬季在有冰雪的路面行駛時並不需要刻意為輪胎放氣,選擇車輛說明書中標定的胎壓即可。如果發生陷車需要脫困時,才會視情況選擇降低胎壓,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建議不要輕易操作,過低的胎壓會降低輪胎承載能力,嚴重可能造成輪胎脫圈。

在冬季常有降雪的城市最好的選擇肯定是冬季胎,但如果突遇積雪路面也可以選擇防滑鏈,防滑鏈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細節:

冬季胎

4. 降雪較大時開啟遠光燈和危險報警燈

除了需要遵守這些基本的車燈使用規範外,在遇到強降雪,視線變差的情況時應該開啟示寬燈及前後霧燈。霧燈多采用穿透力較強的光源,無需再開啟危險報警燈。在附近有其他車輛的情況下不要開啟遠光燈。

5. 冰雪路面緊急制動時需要利用發動機制動加拉手剎

若駕駛經驗不豐富的駕駛者在冰雪路面遇到突發事件需要緊急制動時可以選擇全力制動,讓車輛的ABS防抱死系統、制動力分配等系統工作幫助剎停(ABS啟動時剎車踏板會有彈腳的感覺)。駕駛經驗豐富或經過訓練的司機也會選擇點剎+每次點剎都踩出ABS+輕微修正方向的方法(請不要輕易嘗試),至於使用發動機制動和拉手剎的方式來制動風險很大,不建議嘗試,這兩種方法都容易使輪胎抱死發生側滑,畢竟不是所有駕駛者都擁有極強的操控能力和冷靜判斷。

老司機告訴你冬天開車,要注意這幾點

還有額外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平時駕駛的時候ESC電子穩定系統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安全性。在冰雪脫困中也是如此,它可以限制打滑車輪的空轉,雪地脫困時如果僅一個車輪打滑一定要保持ESP是開啟狀態,這樣才可以讓更多的動力被動分配到有附著力的車輪上。但如果驅動輪已經完全失去摩擦力,ESP反而會導致驅動輪停轉,難以脫困,這時候就需要駕駛者手動關閉ESP系統。

老司機告訴你冬天開車,要注意這幾點

除了上述這些技巧外,還有我們未提及的注意事項,歡迎各位知友在評論區補充。

在冬季冰雪路面駕駛車輛千萬不要分散注意力,要比平時開車更小心,注意觀察路況,提前做出判斷,做到慢給油、緩剎車、慢打方向,假如你不善於處理危險狀況,歸根到底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