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莊有個“火箭街區”,未來集聚百億產值

亦莊地盛南街9號,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史上首枚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的運載火箭“雙曲線一號遙一長安歐尚號”的誕生地,開發區企業星際榮耀在此實現了中國民營運載火箭零的突破;不遠處,榮華南路上中航技廣場,星河動力的團隊也對這一領域虎視眈眈,“穀神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剛剛實現“三合一”實驗成功,將在明年3月首飛。


北京亦莊有個“火箭街區”,未來集聚百億產值

北京亦莊創新發布 資料圖,安旭東 攝

從地盛南街到榮華南路,像星際榮耀、星河動力這樣的商業航天企業正密集紮根,形成了亦莊的“火箭街區”。在近日舉行的北京亦莊創新發佈會上,開發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開發區的商業航天產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產業綜合實力,並初步形成了產業生態。未來,亦莊也將重點吸引航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區落地,將形成百億規模產值的航天產業集群。

民營火箭從亦莊“起飛”

三個多月前,雙曲線一號遙一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歷經了朱雀一號、OS-M火箭的發射失敗後,中國民營火箭終於迎來了一次成功。

成功後馬不停蹄。星際榮耀自主研發的液氧甲烷動力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雙曲線二號剛剛首次發佈,瞄準了2021年首飛的目標。

星際榮耀副總裁霍甲在北航的同門師兄星河動力CEO劉百奇,也剛完成一個大動作,在業內頗受矚目。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三合一”實驗成功,將於明年3月首飛,靈動飛天突破了分離反推固體火箭發動機核心技術。

其實,早在1998年,開發區便迎來航天“國家隊”的代表之一長征火箭落戶;2012年,又迎來國內首家民營運載火箭研發企業。而今年以來,這些企業頻頻收穫:凌空天行的“天行Ⅰ-1”火箭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試驗載荷任務;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8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20秒試車成功;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300N雙組元姿控發動機熱試車取得成功;翎客航天進行第三次火箭發射及回收試驗,火箭飛行高度達到300.2米,回收落地精度7釐米。

上下游產業積蓄能量

民營火箭發射成功背後,歷經了133次模飛測試、285次定量分析、500次半實物仿真和150000次仿真打靶。這全過程,都不可能缺少產業上下游的支援和協助。

“亦莊的智能製造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智能工業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在產業上下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形成了完整的鏈條。”霍甲道出了聚集在亦莊“火箭街區”的原因。

高精尖產業集聚舉足輕重。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開發區集聚了大批創新能力強的電子信息、智能製造類高精尖企業,為商業航天企業實現上下游的配套合作、交叉融合創造了良好條件。

從地理方位上看,開發區緊鄰中國航天人才的“黃埔軍校”——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為專業人才的有序流動提供了良好條件。2017年年初,翎客航天科技創始人胡振宇把總部搬到了開發區,就是看中了這裡的人才資源。“航天是個尤其依賴人才發展的行業,技術和資金都是追著人走!”他說,很多工程師都住在亦莊,民營航天企業會在這裡扎堆是必然的。

全國火箭十強前九名在亦莊

“目前,開發區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呈現產業綜合實力較強的特點,並已初步形成產業生態。”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說,亦莊該領域的產業涵蓋運載火箭、衛星、載荷研製等各個領域。以運載火箭為例,不僅有像“長征火箭”這樣的頂尖的“國家隊”代表,還有不少民營火箭頭部企業。

有研究機構從企業技術研發實力、資本實力、人員構成、行業影響力等維度,列出了全國民營運載火箭公司前十名,其中前九名都在開發區。“從地盛南街到榮華南路,因為商業火箭企業聚集而被稱作‘火箭街區’。”這位負責人說,除了運載火箭,一批從事小衛星研製、航天測控、遙感應用企業也不斷成長壯大,包括佈局“靈鵲”132顆遙感小衛星的零重空間、利用航天技術在北京地鐵建設“地下北斗系統”的全圖通等。

記者獲悉,亦莊已經初步形成了集上游研發設計、中游生產製造、下游航空航天應用和市場服務的產業鏈條。例如,2018年9月5日,零重空間的試驗微型衛星搭載著星際榮耀的亞軌道火箭在酒泉衛星中心成功發射;翎客航天下一代RLV—T6可回收火箭項目,將與九州雲箭深入合作聯合研製,因為九州雲箭的“凌雲”液氧甲烷發動機是支持火箭回收的泵壓式液體火箭發動機。

這位負責人介紹,未來,開發區將繼續加大對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支持。未來將重點吸引航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區落地,形成百億元規模產值的航天產業集群,搭建行業研發平臺、生產基地,與開發區主導產業發展應用領域密切結合,形成涵蓋從總體設計研發、到關鍵技術部件開發、生產製造的一條完整產業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