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台州」台州的佛宗道源—天台

——和合文化的發祥地

兒時在電視裡看到了濟公是多麼喜歡,直到長大後才知道那故事已經是一代人的回憶……偶然得知這座縣城是他的故鄉時,心中不禁有一絲詫異。

「我和我的台州」台州的佛宗道源—天台

畢竟回憶裡的濟公是那靈隱寺的道濟師傅,卻不知原來天台是他的故鄉。

當親自揭開這座縣城的面紗時,我才知道這裡不僅是濟公的家鄉,還承載著中國兩大宗教的文化底蘊,亦是那和合文化的發祥地。

在這片土地上流傳著各類耳熟能詳的傳說,以及那些名垂千古的隱士們的名字—濟公、寒山、拾得、張伯端……

如今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早已深深烙印進這座城市的歷史中,成為我們的回憶以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來到這裡,如果不去了解那些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的文化,那還真是錯過了一份最為珍貴的禮物。

「我和我的台州」台州的佛宗道源—天台

道教“南宗”和佛教“天台宗”都創於此地,桐柏宮是那道教南宗的祖庭,而國清寺便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方廣寺為五百羅漢道場,赤城山玉京洞為道教第六洞天,僧、道和合共修,相得益彰……

其實“和合”二字早已融入這片土地,化作你我心中的精神,一直被繼承下去……

文化1:道教南宗

在那遙遠的宋代,以張伯端為開端的道教主流——南宗延續五代,簡稱“南宗五祖”。彼時,天台山的桐柏宮幾乎統轄江南道教。

人們常說南宗北派,其中那南宗就是張伯端創立的,道教又稱之為“南五祖派”,與王重陽創立的北派亦即道教又稱“北七真派”,二者並列為全真教重丹法清修的兩大派。由於張伯端是天台人,天台又是主要創教地,故亦有天台仙派之稱。

作為天台人的張伯端被尊為道教清修派丹法南宗的開山之祖。他的著作《悟真篇》以及依此創建的“道教南宗”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是中國道教發展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里程碑式人物。《悟真篇》為修煉祖經。它上依黃老養生學說,下承鍾呂內丹思想。以張伯瑞“三教歸一”為核心教義,“性命雙修、先命後性、道禪合流”為修煉內丹的功法特徵。

清帝雍正崇禪貶道,唯獨對張伯端推崇有加,原因就在於対其“三教歸一”思想的“深契”。於是下旨重修天台山紫陽道場崇道觀並御筆親書《崇道觀碑文》,敕封張伯端為“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將其《悟真外篇》收入《御選語錄》並親自為之作序。

「我和我的台州」台州的佛宗道源—天台

而作為道教全真派南宗祖庭的桐柏宮原名桐柏觀、桐柏崇道觀。桐柏宮的地址在縣城西北12.5公里的桐柏山上,九峰環抱,碧溪前流……其鼎盛時期為唐代和宋代。那時,樓臺爭聳的宮觀有三十六處,有千僧萬道的規模。一直作為領頭羊的桐柏觀,成立於吳赤烏元年(238),由孫權遣葛玄開創。到最盛時期,僅桐柏道觀一個宮就“接客可容千眾”。

時至今日,桐柏道觀經過了歷史的沉澱更是多了一絲道韻自然的氣息……

文化2:佛教天台宗

天台宗與禪宗、華嚴宗都是中國佛教大師為適應本民族文化而開創的,因此被稱為最具中國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於“教觀雙美”。在漢傳佛教大乘八宗之中,華嚴、法相、三論諸宗偏於教義理論的發揮;禪、淨、律、密諸宗偏於觀行實踐的進取。

「我和我的台州」台州的佛宗道源—天台

該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它集合南北各家義學和禪觀之說,加以整理和發展而成一家之言,當時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對隋唐以後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響。元明以後,該宗學者往往兼倡淨土,形成“教在天台,行歸淨土”之風。該宗在漢族地區雖幾經興衰,但仍延續至今不絕。

隋代高僧智越在國清寺創立天台宗,為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影響遠及國內外。鑑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

9世紀初,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回國後在日本比睿山興建沿歷寺,創立日本天台宗,後尊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為祖庭。在平安時代(784~1192),日本天台宗與真言宗並列發展,史稱“平安二宗”。13世紀由此宗分出日蓮宗。當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蓮宗都很興旺,而日蓮宗在20世紀又分出幾個新興教派。11世紀,高麗僧人義天至國清寺求法,又將天台宗傳入朝鮮半島。

「我和我的台州」台州的佛宗道源—天台

國清寺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關鎮,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目前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國清寺與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當陽玉泉寺並稱中國寺院四絕。該寺曾駐錫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和尚、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臺密開宗祖師最澄大師等。

國清寺在佛教發展史和中外關係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書、佛像和法器等珍貴文物。孟浩然、李白、賈島、皮日休、陸龜蒙、杜荀鶴、洪适、郭沫若、鄧拓、趙樸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墨寶。

「我和我的台州」台州的佛宗道源—天台

寺內有中國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鬱鬱蔥蔥。紀念唐代著名詩僧寒山、拾得、豐乾的“三賢堂”,重13噸的明代釋迦牟尼青銅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羅漢,王羲之、柳公權、黃庭堅、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跡,寺外有紀念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為編制《大衍曆》至國清寺求算學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禪師之塔”等。

當你進入這座寺院後,彷彿能夠聽到佛音陣陣,那便是歷史的迴響……

文化3:和合文化

什麼是和合?

所謂“和合”的和,指和諧、和平、祥和,而合則指結合、融合、合作。

說道天台的和合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傳說中的和合二聖。

「我和我的台州」台州的佛宗道源—天台

那和合二聖正是寒山與拾得大師。這兩位大師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清朝雍正年間,寒山、拾得被追封為“和合二聖”,與豐幹合稱為“國清三隱”。而寒山與拾得的故事成為了天台“和合文化”的閃光點,也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當你細心觀察後就會發現在天台山有著這樣一幅奇景,那就是儒釋道在此山上共處、共修、共融。其中以南宗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天台宗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理學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三者互學依存,互相融攝,相輔相成,呈現出一副“和合”景象。

「我和我的台州」台州的佛宗道源—天台

如果將天台當做一個旅遊城市,你或許會有些失望。畢竟論景色它遠遠不如神仙居那般令人著迷……

然而這裡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魅力:道教南宗、佛教天台宗、和合文化、濟公故居,民間傳說……

用心體會,這座城市的美不是因為那瑰麗的美景,而是源於文化的交融和合,只待你能靜心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