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聞雜談:當年的三哥很靠譜—印度海軍護衛艦發展史之一

雖然吐槽三哥是網絡媒體的一大傳統,不少網友也給小編提過意見,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認真地研究了一下三哥的驅護艦發展歷史還是很有意義的。

小編作為業餘軍迷,在研讀網絡資料之後,發現三哥越來越不靠譜了,現在甚至有些浮誇。

艦聞雜談:當年的三哥很靠譜—印度海軍護衛艦發展史之一


第一,利安德級

利安德級即英國海軍12型護衛艦。該級艦首艦於1960年服役,發展出多個型號,並出口到澳、印、荷等多個國家,整體較為成功。國內一般將12型以及其衍生型號統稱為“利安德”級。

上世紀70年代起,印度獲得許可證,開始在孟買馬紮崗船廠建造利安德級護衛艦(Nilgiri級)。經過英國專家的指導,船廠不斷對利安德級進行改進,從一號艦尼爾格里號開始,每一艘都有進步。二號艦西姆格里號(F-34)開始,雲雀艦載直升機(印度國產版稱為“印度豹”)上艦。到最後2艘—“塔拉格里”號(F-41)和“文德雅格里”號(F-42)時,排水量已經放大到3000多噸。這種漸進式的改良使船廠積累了技術和經驗,基本掌握了3000噸級水面艦艇的建造技術。

艦聞雜談:當年的三哥很靠譜—印度海軍護衛艦發展史之一


第二,P-16型

70年代後,三哥在國際關係上與蘇俄打的火熱,大量的蘇式武器裝備進入印度三軍服役。後來,印度海軍計劃放大利安德的艦體,搭載蘇聯的武器裝備和西方的電子系統,這就是P-16型戈達瓦里級護衛艦。

艦聞雜談:當年的三哥很靠譜—印度海軍護衛艦發展史之一


該型艦是印度海軍發展的里程碑,因為這是印度第一次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了本土化改進設計,算是印度自制戰艦的開端。整體方案簡單、快捷、省錢,除了把長度從113.38米拉到126.4米,艦寬增加1.4米,排水量放大到3600噸外,其他都沒有作多大的改動,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

艦聞雜談:當年的三哥很靠譜—印度海軍護衛艦發展史之一


該型艦長126.4米,寬14.5米,吃水4.5米,滿載排水量3850噸。動力系統為4臺鍋爐加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30000馬力,雙軸推進,最高航速27節,續航力4500海里/12節。艦載武器為1座雙聯57毫米炮,4座AK 230雙聯30毫米炮,4座SS-N-2C“冥河”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雙聯裝SA-N-4“壁虎”防空導彈發射裝置,2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印度後獲得意大利公司的特許生產權),另外,可搭載2架“海王”MK 42型直升機。

艦聞雜談:當年的三哥很靠譜—印度海軍護衛艦發展史之一


戈達瓦里級護衛艦的建造服役,標誌著印度不能自行建造大中型水面艦艇的歷史結束,標誌著印度海軍艦艇從英系向俄系的轉變,另外,該型艦從3號艦開始加裝戰術數據系統,是印度海軍現代化的里程碑。

戈達瓦里級的自主化設計結合了當時印巴戰爭的實際經驗,非常務實。

艦聞雜談:當年的三哥很靠譜—印度海軍護衛艦發展史之一


首先,設計師原打算上燃氣輪機,海軍還是執意使用上一級利安德級的蒸汽輪機動力系統,雙機30000馬力推動3800噸的艦體基本夠用,但蒸汽輪機已經國產化,較為穩妥。其次,考慮到反潛需要,要求在本級艦上使用海王直升機,因此設計了高大的機庫和寬闊的飛行甲板。再次,較高的國產化率保證了建造速度,首艦戈達瓦里號(F-20)於1977年開工,1983年12月服役,2號艦恆河號(F-22)於1985年服役。3號艦戈馬蒂號(F-21)於1987年服役。雖然算不上快,但是和現在拖拉10年的建造歷程相比簡直是神速。

艦聞雜談:當年的三哥很靠譜—印度海軍護衛艦發展史之一


總體看,當年的三哥海軍還是很靠譜的。P-16型就是一級符合當年印度海軍需求的戰艦,整體作戰實力不強,但也沒明顯的短板,對付老巴還能說得過去。最重要的一點是該級艦的裝備都是現成的,沒有采用什麼高技術裝備,這也就保證了該級艦的進度。當年,中國海軍053型的發展也是這個思路。小編認為:目前的印度海軍真的很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當年是怎樣造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