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俱備!阿里或下週尋求香港上市審批

萬事俱備!阿里或下週尋求香港上市審批

11月6日,有報道稱,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將會於下星期尋求上市審批,集資額為100億至150億美元,相當於780億至1170億港元,中金及瑞信擔任上市保薦人。

對此,阿里巴巴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此前據路透社報道,阿里巴巴計劃最早於11月在香港上市,籌資至多150億美元。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此文進行了深度解讀。

萬事俱備!阿里或下週尋求香港上市審批

關於上市地的問題,香港其實才一直是阿里巴巴一直期待的上市地首選 ,而不是紐約,幾年前若不是當時港交所不接受“同股不同權”的公司治理架構,阿里巴巴當初應該不會遠赴紐約;幾年之後,港交所對相關的上市規則進行了修改,阿里重回香港上市的條件也已經成熟。

至於阿里為什麼一直傾向於香港上市,除了阿里的業務與香港市場定位的契合之外,我想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的是,香港市場無限是在地理上、還是在資本市場接軌合作層面,都與中國內地市場最為接近,是離中國內地投資者最近的地方,方便中國境內投資者對阿里股票的直接參與(尤其是在深港通和滬港通相繼開通後,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推進了一大步),這可能是阿里很看重的一個方面。

關於募資的問題,阿里巴巴不缺錢,募集資金多少雖不是阿里管理層首要考慮的問題,但在掛牌港交所之後,阿里需要在香港市場保持一定比例的流通盤活水,這就要考慮發行數量的問題,這個發行量又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募集資金金額,所以對其募集資金額度的理解,應該要基於這一點。

關於新股定價問題,這個懸疑不大,因為阿里本身已經在紐約上市,紐約市場的股價大約就是其香港IPO的定價,雖然後者會略有折扣,目前這個折扣是4%,後期或有變動,但幅度不可能太大,因為阿里需要權衡港股IPO定價折扣對其紐約市場股價潛在負面衝擊。

總之,無論怎樣,阿里回香港上市,對於國內的投資者是好事,大家可以更方便地參與,一起分享阿里的成長機會。

萬事俱備!阿里或下週尋求香港上市審批

阿里巴巴十幾年前曾經嘗試在港股上市,但是後來鎩羽而歸。當年阿里巴巴上市的節點並不是發展最好的時代。當然,之後阿里烈火烹油,隨著電商行業攀上頂峰,以中概股在納斯達克上市。現在,阿里巴巴整體估值上升,馬雲在福布斯排行榜中也位居前列。大概十年左右的輪迴,阿里重新進行路演,重裝出擊,重新殺入港股。一方面,這表明了阿里的迴歸戰略,不僅僅要征戰於歐美的資本市場,對於亞洲的資本市場也不放棄。另外,阿里未來的重心也將在東南亞市場,新興國家市場進行一個佈局,這也是他整體集團戰略佈局的一部分。

對於電商與互聯網行業來說,並不過於區分資本市場。但對於資本本身來說,如果能夠在香港進行募資,便可以在香港,東南亞進行佈局,形成新的打法與金融戰略。從這方面來看,阿里再次在港股上市,其未來在新的理念與佈局之下,會有什麼樣的打發,是我們拭目以待的。

萬事俱備!阿里或下週尋求香港上市審批

阿里到香港上市在上半年就提出來了,經過精心準備,現在是水到渠成。公司以前也在香港上市過,後退市,在整合後重新上市時,因為採取AB股制,與當時香港同股同權要求不一致而改去美國上市。其實從文化環境到市場條件,香港優勢很明顯,現在制度也調整了,因此也就有了這次迴歸。不過,現在電商行業競爭激烈,阿里需要有更多的創新才能保持高增長,在港上市後如何用好募集資金,開闢新的投資領域,是一大課題。而資本市場如何直面阿里發行H股,也頗有講究。

萬事俱備!阿里或下週尋求香港上市審批

7月份,為便利股權流通,阿里巴巴進行了拆股,將每股普通股拆分為8股。11月上旬傳出將在香港上市路演,那麼年內上市,未來成為港股市場風向標,做大做強,都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阿里在電商、雲計算等領域佈局深遠,成就斐然,為投資者普遍看好,迴歸香港二次上市,對提升和穩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意義不可小覷。對內地投資而言,可以考慮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渠道參與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