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推動公司提高質量 CPI對資金面影響有限

本報訊 上週末,證監會對再融資規則做出重大修改,二級市場存量股票的資本運作及配套融資有望重新活躍,業內人士預計資金對A股存量資產的風險偏好有望提升,屬於重磅利好。此外,最新的CPI數據達到3.8%,除肉類食品以外的其他類別價格走勢穩定,業內人士預計這只是階段性的影響因素,對貨幣政策以及A股資金面的壓力較為有限。

閻慶民:3-5年完成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10日表示,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過程當中,最近已下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其中包含四項主要內容,大概在3-5年完成。一是企業內生髮展與外部促進保障結合,突出上市公司第一責任,豐富外部制度供給。二是優化增量與調整存量相結合,把好入口與出口關。三是解決突出問題與構建長效機制結合,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四是監管本位與協調推進結合,抓好精準監管,強化政策協同,推動形成強大合力。

未來將按照公治、共建、共享的原則,大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能完全靠監管,上市公司也要自我規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立法和司法機關、宏觀管理部門、產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等也要給予支持,目標同向,包括制度供給,財稅支持,執法協作,風險處置。此外,投資者也要依法依規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治理。最後,還要依靠媒體和社會公眾的客觀報道和廣泛監督。

再融資規則修改對市場是重大利好

市場期盼的上市公司再融資規則終於迎來重大修訂。11月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證監會擬對《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等再融資規則進行修訂,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修訂調整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定價和鎖定機制,這兩項也被認為是目前再融資市場最核心的制約。修訂後的規則放寬了再融資發行價格的折扣率,並大幅縮短了持股鎖定期,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

證監會在《起草說明》中表示,為進一步提高再融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證監會擬按照註冊制的理念,對現行再融資規則中制定時間較早、不能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部分規定進行調整,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

總體來說,此次擬修訂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精簡發行條件,拓寬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包括:取消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將創業板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且使用進度和效果與披露情況基本一致由發行條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上述三條是專門針對創業板的修訂。

二是優化非公開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提前確定全部發行對象且為戰略投資者等的,定價基準日可以為關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期首日;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和鎖定機制,將發行價格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折改為8折;將鎖定期由現在的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將目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對象數量由分別不超過10名和5名,統一調整為不超過35名。

三是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需要強調的是,第二和第三部分是通過同時修改《主板再融資辦法》、《創業板再融資辦法》及《實施細則》而對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等三大板塊同時適用的。

本次修訂的最大亮點當屬定價和鎖定機制,以及定價基準日的限制調整。修改版的《主板再融資辦法》和《創業板再融資辦法》調整了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和鎖定機制,將發行價格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折改為8折;將鎖定期由現在的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限制。創業板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定價和鎖定機制與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保持一致。同時,《實施細則》第7條也進行了修訂,調整了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基準日的規定,即定價基準日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期首日,但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提前確定全部發行對象且為戰略投資者等的,定價基準日可以為關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期首日。

證監會在《起草說明》中表示,本次修訂旨在提高上市公司融資效率。調整再融資市場化發行定價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形成買賣雙方充分博弈,市場決定發行成敗的良性局面,提升再融資的便捷性。

業內人士預計,二級市場存量股票的資本運作及配套融資有望重新活躍,資金對A股存量資產的風險偏好有望提升,屬於重磅利好。

CPI數據屬階段性影響因素 不會改變A股運行趨勢

國家統計局9日公佈,2019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8%,環比上漲0.9%。此前市場預測CPI同比漲幅在3.4%左右,實際上漲3.8%,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從環比來看,10月CPI上漲0.9%,漲幅與上月相同。

10月CPI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漲幅,食品項都是第一大推手。同比來看,食品價格上漲15.5%,漲幅擴大4.3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3.05個百分點;環比來看,10月食品價格上漲3.6%,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78個百分點。肉類價格是食品項漲價的最主要推手。據統計局公佈,10月份,鮮菜價格下降、鮮果價格由漲轉降,對CPI同比產生向下作用,但這點作用被肉類漲價完全吸收。

統計局公佈,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環比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同比上漲1.5%,漲幅與上月相同。如扣除豬肉價格上漲因素,CPI環比上漲約0.1%,同比上漲約1.3%,總體穩定。

此外,2019年10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6%,連續下滑6個月,環比上漲0.1%。1-10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2%。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通脹是結構性的,主要是供給端因素引起的,貨幣政策主要作用於需求端,即便收緊貨幣政策,對成本推動型通脹作用也有限。但央行一直很關注通脹和通脹預期。CPI持續走高,對通脹預期的影響,以及由此可能引起的預期自我實現的現象值得警惕。

華泰證券李超提示,需警惕通脹預期自我實現的通脹風險情形。海通證券姜超、宋瀟認為,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財經評論員任澤平認為,扣除肉價因素,實際上是通縮。

綜合來看,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大幅放鬆和收緊的情形都不大可能出現,貨幣調控仍將定點發力。這也不會改變A股的內在運行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