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玉米時採用平均行距產量高,還是採用寬窄行距產量高?

手機用戶王竹清


種植玉米時採用平均行距產量高,還是採用寬窄行距產量高?

玉米種植在很早生產隊時的播種方式,都是採用寬窄行種植的,那時沒有塑料覆膜,播種時一般主施農家糞土並隨溝用小黑陶罐滴罐氨水,也沒有其它化肥追施,在小喇叭口期施接苗類土培土起壟時,寬行的土主要方便於培土埋龔土,隨著農業技木的發展和改進,現在的玉米一般採用覆膜溝播種植方式,而且種植壟距也各不相同,同些人採用寬窄行種植方式,有些人卻用平均行種植方式,從玉米長勢來看,沒有太明顯的差別之處,但收穫後的產量究竟哪個高呢?




先看看寬窄行和平均行的兩種種植利弊,以我們這裡全覆膜玉米種植為例,首先在出苗後再不存在培土起壟這一環節,寬窄行種植不管是從理論來講,還是從實際來看,都有利於通風通光,尤其是南北行種植,更有利於通風透光,高溫多雨時,病蟲害也會相對很少,玉米可以健康生長。平均行種植玉米,相對寬窄行來說,通風性能肯定要差一些,從農業種植理論知識來講,和寬窄行相比較,就屬密植了,高溫多雨季,病蟲害相對要多一些,會影響玉米生長和產量,按照通風透光條件的高低及對玉米植株生長的影響來分析,寬窄行更有利於玉米的生長良好,那麼產量也會相對要好些。



再看看兩種種植方式下的行數數量,從一般常用的小行距和大行距的1.1米總長度來看,小行距40公分,大行距70公分,1.1米的距離可種三行玉米,按小行距40公分平均行種植來算,1.1米的距離可種三行多玉米,也就是說2.2米的距離寬窄行種植能種6行,如果平均行種植種7行還有餘,那麼平均行種植的株數就要多,按株數多少估產量,平均行就多。

但話又說回來,其實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遠不及從寬窄行和平均行的種植方式淺談這麼簡單,抗病品種的選擇,茬口的安培,肥水的供給,病蟲的防治,都是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單從寬窄行和平均行種植方式的株數也不能衡量產量,雖然平均行可多出幾行,但株距放大,株數也可以簡少,寬窄行種植,株距縮小,又可多出總株數,所以從幾十年的習慣種植方式及兩種種植方式的理論知識分析,我覺得寬窄行種植方式,通風透光條件優越,也便於田間葉面肥、農藥的噴施生產,玉米產量相對要高。



以上是玉米寬窄行種植和平均行種植,哪個方式玉米產量高的個人實際生產觀點和理論分析的概括,供參考。

關注“基層農人”,分享更多農業種植知識和實踐經驗,謝謝!

基層農人


玉米寬窄行種植號稱三大好處:通風、透光、深施肥。其中深施肥是真的,通風、透光只是假象。

先看看通風。寬行行距由65公分變成90公分,空氣的流動性顯然是加大了,葉片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窄行行距變成40公分,流動性變小,總體來看沒有增益。

透光性和通風性一個道理,一側的葉片獲得了更多的陽光,而另一側變得更加密閉遮蔭。理論上說,在密度比較大時,植株排列越均勻,對光的總體利用率越高。

深施肥。由於有一個90公分行距,可以趟地根深,實現深施肥,有利於根向深處生長。但你要知道,玉米植株的根至少要長到45公分長才能夠到肥,也很恐怖。


總體來說,寬窄行種植沒有很明顯的好處,不用刻意追求。玉米高產紀錄沒有用寬窄行方法創造的。

只有一種情況寬窄行有明顯好處:覆膜播種,寬窄行可以節約塑料薄膜,覆膜更方便。


種田博士後


種植玉米是採用平均行距產量高,還是寬窄行產量高呢?這個問題有點兒意思,雖然行距不是玉米產量的最重要因素,但也是有一定影響的。玉米產量與品種、土壤、水分、養分、光照、溫度、寬窄等都有關係,今天就玉米行距的寬窄問題,我來說說我獨道的見解!



我老家是農村的,每年都要種植玉米,我們稱玉米為包穀。在種植玉米過程中,平均行距、寬窄行距都種過,甚至還有其它方式也種過,並且後面被大力推廣開來,我這裡要說的就是其它方式。我們都知道,種植玉米時,平均行距操作起來最簡單,寬窄行距次之,而我要說的其它方式更不便操作,但是實踐證明,這種效果卻更好!



也許很多人覺得奇怪了,除了平均行距、寬窄行距之外,真有其它方式?是的,真有,我這裡說的其它方式,是指寬窄行距結合穴位錯開的辦法,就是說,窄行之間的玉米穴不平行,要錯開位置。最佳錯開位置是,本行玉米穴位處於旁邊一行玉米穴位的正中間。這樣,就更進一步增加了玉米之間的通風透光能力,有助於株壯果豐。



這種方法也是當年父母在不停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後來被逐漸推廣開來。我父親在世時是生產隊長,後來土地下放到戶後,也一直帶領大家從土地裡刨金,種植辣椒、玉米、紅薯,他都有幾套靠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會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地形而採取最佳辦法,達到豐產豐收的目的。這種辦法,他稱為“寬窄錯位法”,在生產中運用起來效果挺好的!


貴州山妹妹


如果是正常年景兒——玉米寬窄行種植,也就是2:空(即小行距40CM,大行距80CM或小行距50CM,大行距100CM) 在水肥充足的平肥地、二窪地,若是南北壟,選擇稀植大穗的高端品種,管理技術完善,畝產900公斤輕鬆,1100公斤也不算個事。

首先,春播的時候,種兩壟空一壟,比較省事兒。但一定要選擇稀植大穗的,必須增加優質高端化肥的投放量,根據選擇的種植方式,縮小株距,達到畝保苗3000株為最佳。

其次,田間管理、中耕除草、追肥以及藥物防治病蟲害,都比較簡單省事兒,還不損傷玉米葉片。 待到抽雄吐穗時, 邊際優勢充分發揮,穗出的不僅快,而且還齊。

最後,根據長勢還可以在空壟上行走追施速效氮肥,或葉面噴施0.3%高端磷酸二氫鉀溶液+2%尿素溶液。還可以噴一些防治病蟲害的農藥。 為增加千粒重,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悠然自得8588


這需要看品種、地域、氣候、溫度、土壤肥力等條件,實踐證明寬窄行地膜種植玉米抗旱能力強,增產潛力比較大。

中國玉米單產在世界上屬於中等水平,比起美國、中東地區單產差距巨大,比加拿大、巴西、法國等國家玉米單產差距也不小。中東地區和美國玉米單產1噸以上,得益於氣候等條件,也與密植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玉米畝種植密度是3000一4200株,個別達到6000株,而美國玉米種植密度普遍是畝5300一7300株。

玉米種植因機械、播種習慣,多數地區採用65cm左右的行距,新疆兵團在90年代個別地區採用寬窄行(65x40)地膜種植模式,增產效果明顯,但因費用比較大,又都統一種植棉花,玉米寬窄行種植模式沒有及時得到大面積推廣,有些單位對產量推廣不熱心。

種植寬窄行玉米,按65x40cm行距估計,畝播種株數可提高20%左右,對機械操作澆灌不會產生不利影響。再就是選擇品種及播種機械,緊湊型或半緊湊型玉米品種是密植模式首選,只是種子比較貴,為節省種子費用,可選用精量播種機或氣吸式播種機。



玉米高產區的西北、華北及東北地區,可以根據土壤肥力及灌溉條件,有選擇地加大種植密度或使用寬窄行種植模式,特別是乾旱地區,使用地膜種植是比較好的一個發展方向。南方因氣候條件影響玉米產量不高,種植寬窄行可能不太適合,可以小面積試種,西南地區用緊湊型品種加大種植密度應該可以試試。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果侵權可以聯繫刪除。


西非華農


玉米寬窄行種植可能在別的地區有,但我種了40年的地,從來都沒有這樣種過。我覺得產量的高低和寬窄行沒有多大關係!最主要是種子、化肥、水!

大家知道,糧食的增產都是種子,肥料,水等這些因素合成的,合理密植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環節而異,玉米要想增產,首先一點就是要確保“一播全苗”。八十年代還在靠畜力種地時就是這樣,套上犁,人在後邊扶著犁,後邊要跟上一個“溜種籽”,(哪時候科技還不發達,種籽都是今年種的除過留種籽的玉米,然後其餘的用來做口糧),講究是“四犁兩邊溜”,這就是說第一犁溜了種籽,第二,第三不溜種,然後第四犁才溜種。這樣的耕作方法一直延續到九十年代以後。

機播都是平均鄉廣,但過去畜力種植也屬於平均行,不同的是現在的平切人行比過去的平均行有了很大的差別,原因之一就是種籽,第二,化肥!七八十年代種玉米就是上點碳酸氫銨,養分單一,且時效短。如今。都上的是針對玉米生長用的三元複合肥,這產量不高才怪呢?其次就是水利工程的加強。闢如我們村,七八十年代還是靠天吃飯,但現在已擁有四口深井,只要你想澆地,一兩天內就可以澆。條件好了,糧食產量肯定上去了。



說了這些,我就想告訴你,寬窄行和平均行在生產應用中無明顯差別,重要的是種籽、化肥、水這三大要素!


三秦莊稼漢


像我們這邊種植玉米。根據地勢的不同。種植的方法也不同。

我們這邊種植玉米。1 是採用商丘種植方法。2 是採用機器播種方法。

墒丘種植,就是把一塊地整成一條一條的墒丘。墒丘與墒丘的距離35cm左右。苗距25cm左右。這種種植適合低窪地段。有利於排水。

這兩年機器播種比較普及。採用免耕試播種。省去以前還要把地耕一遍。人工用鋤頭一粒一粒的種。機器播種行距40cm左右,苗距20cm左右。

跟居以上來看。還是寬窄行距產量高。

這是我的看法謝謝大家的閱讀。





蘇北小龍


在同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是平均行距產量高些。

隨著技術不斷的創新和品種的更新換代,目前科學合理化的種植,已經普及開來,合理的密植、施肥、管理已經逐步被人們接受,增產豐收的成果也鐵一般的事實擺在人們面前,不得不服。

現在,不同的品種種植規定有不同的株行距,每畝的棵數也是根據科學的實踐和理論計算得出來的,在同等條件下,如果採用寬窄行種植,勢必造成植株密度不均,使植株中後期通風透光不理想,而寬行又造成空間浪費,要麼就是畝株數達不到規定的數量,產量不理想。

如果等行種植,植株分佈均勻,通風度和透光度都比較好,能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空間,充分發揮每株的生長,有效地改變了植株之間的爭肥、爭光效應,在合理的施肥管理下,使每株的棒子都達到應該達到的最佳程度,相應地也增加了畝產量。


農幫手


玉米寬窄行還是等行距種植哪個產量高?其實,甭管你採用哪種播種方式,這都不是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養分,水分,溫度,光照和密度。我們分別來介紹一下。


一,土壤

土壤肥沃,疏鬆,滲水保水性能好,是玉米高產的基礎,要求土壤熟化土層深厚,耕層有機質和速效養分充足。

二,養分

玉米生長髮育快,對氮磷鉀的需求很大,其它元素不足時也會影響產量,特別是對高產栽培的玉米尤為明顯。玉米的用肥是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底施,促控結合,既要搭好身架,又要防止徒長,確保株壯,穗大,粒重,高產,不倒伏。


三,水分

玉米需水較多,但苗期應控水蹲苗,它對水分的總要求是,播種期需確保全苗,水分不足需澆矇頭水或造墒播種,拔節到抽穗期需水劇增,灌漿期最多,俗稱"開花不灌,減產一半",但也須注意澇要及時排水,否則玉米穿了"黃褂子"就甭想有好的產量。

四,溫度

玉米喜溫但對高溫反感,玉米一生中對溫度最敏感的時期是開花期,溫度過於32-35℃,再加乾旱,花粉就會失去活力,花柱曬枯,難以授粉受精,重者空秸,輕者禿尖,不全,產量不言而語。


五,光照

玉米喜光,全生育期對光有強烈的需求,就是在炎炎夏日強烈光照下,它也不會滿足,所以要有適宜的密度,要一播全苗,充分的利用太陽光,否則光照不足,會大苗吃小苗,減產非常嚴重。

六,密度

合理增加密度,科學配方施肥,是提高玉米產量的主要措施。合理密植的原則是,要根據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土壤肥力,生產條件等不同情況來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萬不可隨意加大密度。


這就是影響玉米產量的幾大關健因素,與種植的行距是否寬窄無關。其實現在機械播種,都是60釐米左右的等行距播種,很少有寬窄行播種的了。


努力就好


種植玉米時採用平均行距產量高,還是採用寬窄行距產量高?

對於這兩種玉米栽培措施不能一概而論那種產量高,作為一種全新的栽培模式寬窄行種植有其獨特的優點:玉米寬窄行種植這種技術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實用性較強,農戶容易掌握;該技術能夠增強玉米田間的通風透光性,可以充分發揮水、肥、氣、熱的作用,提高玉米邊際效應的發揮,改善緩解玉米單株間爭光、爭肥的矛盾;減少田間病害危害、提高玉米籽粒品質,提高產量等優點,是一項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栽培技術措施。

寬窄行種植有利於種植大戶進行水肥一體化及滴灌等先進技術措施的落實和利用。特別是在春播地膜覆蓋區域,種植大戶採取寬窄行種植,在膜下窄行鋪設滴灌帶,由於行距較小,更利於地膜、滴灌帶等設施的鋪設,並減少了後期追肥、澆水的費用;且由於水肥施於窄行內,更有利於植物的吸收利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農民的種植效益。並且採取寬窄行種植,還可適當增加田間密度,充分發揮群體增產的能力。

玉米等行距種植現在生產上應用比較多,在夏直播區域大部分採取此類栽培模式。特別是在麥茬直播玉米上應用更為廣泛。夏直播區域如果採取寬窄行種植需要播種機械調整、前茬清理等手續,會增加農民耕種的投入,從而降低了種植效益。

因此我建議在春播區域實施寬窄行種植模式比較好,夏直播區域採取等行距種植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