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後,為什麼我們依然需要他?

200年後,為什麼我們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

200年後,為什麼我們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
200年後,為什麼我們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

世間的苦難,宇宙的謎團,對愛與英雄主義的嚮往,因幻想無法實現的祝福而產生的悲痛與絕望,哈姆雷特式的公墓之行,浪漫的蒼白,浪漫的鬍鬚,浪漫的髮型——這一切以及類似的一切,都是不屈精神的證據。

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地抓住了人類的靈魂上的理想,比其他人更為清醒地努力去實現這些理想,比其他人更為強烈地用他的傳道影響著其他人。

(約瑟夫·弗蘭克)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小貴族家庭。作為19世紀俄國文壇最為閃耀的明星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陀氏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人物災難性的行為常常與其巨大的精神危機相伴而生。而伴隨著小說人物的失智、謀殺或自殺等行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常常探究其更深層次的心理活動過程,也因此被譽為意識描寫的一代宗師。曾有人評價,如果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那麼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年—1881年)

今年是陀氏誕辰一百九十八週年。三輝圖書於近日出版的陀氏傳記——《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將這位偉大的作家及其文化遺產再一次推介給廣大讀者。這部作品為美國比較文學學者、翻譯家約瑟夫·弗蘭克所著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的精華本。他將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放置於個人生活、社會歷史和意識形態的背景下,借陀氏的親歷者目光,描繪出一幅19世紀俄羅斯智識生活的畫卷。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

[美]約瑟夫·弗蘭克 著

[美]瑪麗·彼得魯塞維茨 編

三輝圖書/中國華僑出版社

新書預售,七五折優惠

隨書附贈獨家陀氏精美徽章一枚

那麼,200年後,我們為什麼依然需要陀思妥耶夫斯基?

極為重要的一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其筆下的人物為我們提供了價值信念,告訴當今的知識分子應如何肩負起屬於自己的道德責任。與陀氏同時代的,擁有相似出身的作家總是致力於描繪自身階級的美好生活和穩定傳統。而陀氏則窮其一生,都在探索那些遭遇不幸的家庭,以及“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西伯利亞的流放經歷為陀氏的創作提供了靈感——以作弄他人為樂的殘酷看守者、從謀殺兒童中獲得樂趣的邪惡罪犯,以及那些被唾棄和詆譭的高尚靈魂,後來都成為了陀氏小說的主題。事實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一直夢想著知識分子階層和勞苦大眾的融合。“到人民當中去。”陀氏夢想著青年在教育和引導大眾的同時實現自我教育,同時放棄一部分只對自己階層有利的權利,以推動顧及全體人民直接利益的社會改革。

“當塵世間的人沒能通過愛為人們或另一個人犧牲他的自我時,他會陷入痛苦,並把這種情況稱為罪惡。於是,他必將不斷感到痛苦,對它的補償來自遵循該法則所帶來的天堂般的快樂,即來自犧牲。這是塵世的均衡。否則,塵世將失去意義。”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約瑟夫·弗蘭克(1918-2013

美國比較文學學者、翻譯家

除了對人生選擇有所思考,陀氏對國家發展亦有著深刻的理解,對當時正在亦步亦趨地向歐洲學習現代化的俄羅斯抱有強烈的批判。陀氏的宗教信仰使其視人類個性與多樣性為自己的社會文化理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中,弗蘭克寫道:

“雖然歐洲比俄羅斯發展的‘階層’更高,但俄羅斯農民表現出了比歐洲工人‘更高等級’的人性。俄羅斯農民在每天的工作中對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能力都進行了全面的利用,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而歐洲的工人卻因為其精細的分工,成了流水線上全無人性的齒輪。”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書中插圖

陀氏小說對後世的心理學、神學和文學批評等學科有著深遠影響。在小說《罪與罰》中,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一直試圖為自己的罪行尋找到一個確定的動機,卻未果。後世的評論家認為,主人公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是隨著小說的推進而一點點改變的。陀氏的絕妙之處在於,他將人物的行為動機層層解構,將人性的激情被映照在文字的理性之下,精妙地編織於偉大作品之中。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書影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雙十一大促 陀氏傳定價七五折

獨家隨機贈送陀氏精美徽章一枚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目錄

插圖

前言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

致謝

轉寫規則

縮寫說明

第一部 叛逆之種,1821—1849

第1章 序幕

第2章 家庭

第3章 宗教與文化背景

第4章 軍事工程學院

第5章 兩種浪漫主義

第6章 果戈理時期

第7章 窮人

第8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別林斯基小組

第9章 別林斯基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上)

第10章 小品與實驗

第11章 別林斯基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下)

第12章 別克托夫小組與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

第13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斯佩什涅夫

第二部 坎坷歲月,1850—1859

第14章 彼得保羅要塞

第15章 苦役營

第16章 “痛苦中的怪物”

第17章 列兵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18章 俄羅斯之心

第19章 西伯利亞中篇小說

第20章 回家

第三部 解放之亂,1860—1865

第21章 投入戰團

第22章 超驗美學

第23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第24章 宣言時代

第25章 虛無主義者的肖像

第26章 《時代》的最後時光

第27章 《冬天記的夏天印象》

第28章 被解放的女性,被折磨的情人

第29章 烏托邦的監獄

30章 《地下室手記》

第31章 《時世》的終結

第四部 奇幻年華,1865—1871

第32章 赫列斯塔科夫在威斯巴登

第33章 從中篇到長篇

第34章 《罪與罰》

第35章 “小鑽石”

第36章 《賭徒》

第37章 逃避和流亡

第38章 尋找小說

第39章 傷心欲絕的父親

第40章 《白痴》

第41章 傳單與詩

第42章 父親、兒子和斯塔夫羅金

第43章 流亡者的迴歸

第44章 《群魔》中的歷史與神話

第45章 冒名者之書

第五部 先知披風,1871—1881

第46章 《公民》

第47章 Narodnichestvo:俄羅斯民粹主義

第48章 巴德埃姆斯

第49章 《少年》

第50章 公眾人物

第51章 《作家日記》,1876—1877

第52章 一部新小說

第53章 大辯論

第54章 反叛與大法官

第55章 恐怖和戒嚴法

第56章 普希金慶典

第57章 爭論與結論

第58章 《卡拉馬佐夫兄弟》:第1卷—第4卷

第59章 《卡拉馬佐夫兄弟》:第5卷—第6卷

第60章 《卡拉馬佐夫兄弟》:第7卷—第12卷

第61章 死亡和變形

編後記

註釋

索引

200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他?| 11.11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