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野釣遇到沒口怎麼辦?盲目打窩是沒用的,這樣調整才有效

最近一說起釣魚,路人甲聽得最多的就是“沒口”,你也在說沒口,他也在說沒口,好像水裡的魚突然消失了一樣。為啥沒口?除了魚的密度比較低以外更多的還是氣候條件影響的,尤其是一些新手釣友可能在夏天的時候才剛開始學釣魚,那時候魚口比較乾脆,現在氣溫低了,溫差又大導致魚口特別弱,看不到魚口或者調不出魚口,也會怪魚不開口。不過大多數釣友在調釣上都是沒問題的,那麼遇到沒口的時候又該怎麼調整呢?

初冬野釣遇到沒口怎麼辦?盲目打窩是沒用的,這樣調整才有效

最重要的一點,遇到沒口了別慌

不管做什麼都不能失去冷靜,如果一遇到沒口就各種懷疑那就麻煩了。什麼線組大了,餌料不對味,調釣不合理等等都想著去調整。如果你的基本功沒問題,或者這是你非常熟悉的水域,那麼你就要對自己有點信心,很多時候都不是這些原因造成的。這裡給大家舉個路人甲非常深刻的例子給大家參考一下,好幾年前的冬天去釣魚,從上午10點開始釣,等了2個小時都沒口,於是我就開始折騰餌料,不停的換餌料,調釣,結果到了下午2點魚開口了。我滿心歡喜的認為找到這個地方魚兒喜歡的口味了。結果釣了幾條魚一看別人也在上魚了,不管是用蚯蚓的還是用商品餌的都開口了。這一瞬間突然明白了,水溫沒上來沒口就是沒口,胡亂調整根本沒有用。尤其是在冷天釣魚,魚口本來就比較慢,發窩時間也比較長,想要改善沒口的問題,最好從這幾方面來考慮。

初冬野釣遇到沒口怎麼辦?盲目打窩是沒用的,這樣調整才有效

一,釣位是否合適

就好像我前面舉的例子一樣,釣了一兩個小時沒口,又是比較熟悉的水域,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天氣因素了。這個季節最影響魚口的莫過於溫度了,如果釣點的水很深,陽光想讓水溫升上來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時候在下午的時候才會有一點升溫也很正常。反而一些淺一點的位置升溫比較快,魚兒開口的時間比較早。同樣的問題,如果溫度比較低,你選的釣位比較淺,魚兒不在這裡聚集,肯定也是釣不到魚的。如果一個釣位超過1小時沒口,那麼你就要考慮到天氣和水溫之間的關係了,該釣淺的釣淺,該釣深的釣深,萬萬不可死守。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你做任何變,餌料,調釣什麼的都不需要調整,換個釣位就有截然不同的魚口。這也是為啥在冷天釣魚的時候老釣友總是建議多打幾個窩子的原因,有深有淺,總有一個窩子是有魚的吧。

初冬野釣遇到沒口怎麼辦?盲目打窩是沒用的,這樣調整才有效

二,餌料的問題可以排在第二考慮

如果我們搬了釣位還是沒效果怎麼辦?這時候可以合理的懷疑餌料問題了,但是問題出得比較多的是餌料的狀態而不是味型。為啥這麼說?只要你不在餌料中添加十幾種餌料,導致餌料串味,一般的魚都是不挑食的,尤其是在正式入冬之前,魚口都會比較好。但為啥魚不開口呢?多半是魚情發生了變化,比如說溫度突變,氣壓異常,魚兒受到驚嚇之類的。這時候只能想辦法調整餌料的狀態。比如說水溫低魚兒吸食的力度弱,那麼我們就要減輕餌料的比重,讓餌料更蓬鬆,霧化更好一些。如果你是去黑坑釣因為某種原因受到驚嚇的魚,那麼減少餌料的霧化反而比較好,比如說從拉餌改成軟粘搓餌。

不過在冷天釣魚,更多的是魚兒吃餌有氣無力,可以通過減輕餌料比重,讓餌料更蓬鬆,魚兒吃得更輕鬆一點魚口就來了。不信你去家裡魚缸做個試驗,一個比重大的搓餌小鯽魚真的吸不進嘴裡,試了幾次它們就會放棄,轉過頭就吃那些霧化散落下來的碎屑。

初冬野釣遇到沒口怎麼辦?盲目打窩是沒用的,這樣調整才有效

三,任何季節魚層都會發生變化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思維,每次釣魚都是傻傻釣底,其實很多時候魚層都會發生變化的。在夏天的時候魚兒會因為溶氧量和食物而離底,。在冬天的時候魚兒也會因為水溫的變化而離底甚至上浮。如果釣了半天底發現浮漂沒動作,釣位也換了,餌料也調整了,是不是也該考慮一下魚層有沒有變化呢?

如果魚層發生變化,魚離底了浮漂一般表現為沒有正經魚口,總是蹭線,甚至出現截口。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慢慢調整水層,從離底3-5釐米開始釣。尤其是在中午的時候,魚兒可能因為底層的水溫沒升上來,上層水域的溫度比較高而離底。會很奇怪說為啥中午12點到下午3點都沒口呢?其實不是沒口,而是你沒找對魚層。

初冬野釣遇到沒口怎麼辦?盲目打窩是沒用的,這樣調整才有效

結束語:還是那句話釣魚不算什麼難度特別高的活動,關鍵是要懂得靈活應變,要保持冷靜的思考。有時候沒口要換釣位,有時候沒口卻是要調整餌料的狀態,有時候甚至簡單的調整調釣就可以了。不要一沒口就打窩,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