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維斗院士:要給生物質能源一個“名分”

倪維斗院士:要給生物質能源一個“名分”

文 | 周曉蘭

生物質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很長時間,但到現在為止,仍舊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及重視。

11月6日,在2019全球生物質能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指出:(生物質發展不充分)最主要的原因是雖然生物質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但是沒有得到一個正確的身份,沒有被看做能源的重要部分,更沒有頂層設計以及國家的支持發展,從而就變成了各個地方“自由發展”的現狀。

這就導致生物質產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多“傷害”,某些地方政策不穩定,時而允許發展時而禁止發展(生物質),使得許多投資者受到損失。

倪維斗認為我國生物質的發展實在“不給力”。因此,其在會上呼籲要真正給生物質一個名分,為其制定明確的頂層設計以及國家政策。

倪維斗院士:要給生物質能源一個“名分”

發達國家的能源結構發展歷程是從燃煤到油氣在到可再生能源。但是,中國“缺油少氣”的資源狀況使我們很難按照西方的路徑煤改油氣,我國必須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核能為主的能源供應系統,倪維斗指出同時煤也要放在重要位置,“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那麼,中國如何進行能源革命呢?

我國現在仍然是煤炭時代,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炭,這期間的重點應該放在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上,同時發展可再生能源。

眾所周知,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期風電、太陽能的發展比較快,在我國,風電、光伏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一。但是生物質發展卻不盡人意,倪維斗認為現在已經到了大規模發展生物質的時候。

據公開數據計算,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總量大約是10億噸標準煤,包括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畜禽養殖剩餘物和林業生物質資源等。倪維斗則認為,10億噸標準煤這個數字仍舊比較保守,未來從各方面來講都是可以大大增加的。

倪維斗院士:要給生物質能源一個“名分”

在傳統生物質燃用方式被燃煤大量替代的同時,由於大量廢棄甚至就地焚燒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倪維斗指出,從全生命週期角度來看,填埋或者還田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效應要比秸稈燃燒大得多,其認為燃燒是解決生物質利用的最優辦法之一。

生物質能源具有穩定供應,易存儲、易運輸、易轉化、高品位等特點,是可再生能源中利用成本最低的能源。

要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替代燃料的使用將會是很好的選擇。倪維斗預計將來很大的方向就是用生物質替代煤在電廠裡使用,不僅僅是小型電廠,還有大電廠。將來用生物質替代煤在電廠裡燒,還可以充分利用原來電廠的基礎設施,這將是未來我國能源的發展方向,也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的方向。

對農村而言,自身坐擁大量的生物質資源,如果利用得當將會對全國的生態改善有所幫助,倪維斗認為應該把“三農”建設和生物質利用密切的聯繫起來,可以將生物質利用作為解決“三農”的問題核心。

“生物質的利用不僅僅可以解決能源問題,也可以解決我們國家的“三農”問題。”倪維斗建議國家對此要有一個很好的認識和正確的規劃。

最後,倪維斗針對生物質與能源革命實施策略提供了幾點建議:

一是實施“生物質能扶貧工程”,政府搭臺主推產業鏈形成,引進技術企業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調動積極性,形成“自造血”。

二是設立“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示範區”,分區域建設“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示範區”,大力推動生物質能利用從單一原料和產品模式轉向原料多元化、產品多樣化、和多聯產的循環經濟梯級綜合利用模式,因地制宜解決農村居民燃料、供熱、取暖等問題。

三是依託生物質為核心,實現農村供能體系的多能協同。依託生物質能,配以空氣能、太陽能燈可再生能源助力北方清潔取暖。

總的來說,生物質發展是全世界能源發展的趨勢,是將來能源革命的主力。倪維斗表示,希望國家層面對生物質有明確的認識以及穩定的支持,給我國的生物質能源一個“名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