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29)|崇安胡氏:五代時,華林胡氏胡夔遷到福建,成為崇安胡氏始遷祖

胡姓(29)|崇安胡氏:五代時,華林胡氏胡夔遷到福建,成為崇安胡氏始遷祖

黃勇/文

胡姓(28)|華林胡氏後裔胡直孺:不顧朝廷禁令,為黃庭堅徵集遺稿

華林胡氏開基祖胡藩的第25世孫、華林胡氏一世祖胡城,他的5個兒子分衍各地,發展成為華林胡氏五宗。尤其是胡璫、胡瑜、胡瓊三宗,後裔繁衍茂盛,分別衍生出胡氏歷史上有名的各大支系。其中,胡瑜後裔在福建繁衍起崇安胡氏。

崇安胡氏在宋朝後逐漸衰微,後裔分佈在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後世有不少人在明清移民運動中遷徙入川。

胡瑜後裔胡夔因避戰亂遷到福建

再說胡瑜這一宗的情況。

胡瑜因做官遷到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一帶)居住,其後裔為避戰亂,又不斷地輾轉遷徙。

在胡瑜的後裔中,有一個叫胡夔的人,遷到了建州崇安縣開耀鄉籍溪裡(今福建武夷山市上梅鄉),成為崇安胡氏始遷祖。

胡夔遷到不遠萬里遷徙到崇安縣,是有著深厚歷史背景的。

五代時,北方戰亂不已,而南方相對來說卻是一片比較安寧的樂土,尤其是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進入福建,帶動了中原人舉族或舉家南遷,避亂福建。

崇安縣本是一個商品交易的集鎮,叫崇安場,由於移民大量湧入,擴展了人口,遂由場升為縣。

胡夔所在族系並非是直接從陳留遷到崇安縣的,有可能是從陳留還遷到今江西崇仁縣,再從崇仁縣遷到崇安縣。

胡夔後裔胡淵挑起家庭重擔,以授徒為生

胡夔落籍到崇安縣籍溪裡後,與其他客家人一樣,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歷程。

到胡夔玄孫胡罕時,胡氏家族開始發達起來,經濟寬裕,“資產本饒給”,經常把錢放貸出去。

胡罕為人重義氣,重信諾,成為鄉里有名的人物。鄉鄰有什麼糾紛,都不去找官府,而請他出面調解。他的一句話,往往能平息糾紛,“環左右數百家,終歲無訟。”

因為家庭優裕,胡罕的兒子胡淵(字澤之),從小讀書識文,幾歲就能寫文章。

成年後,胡淵曾參加鄉試,但多次不中,更加發奮學習,潛心研究經史百家,甚至陰陽卜筮之書。

由於胡罕多次把家財放貸出去,而又收不回來,相當於是投資失敗,導致家境衰落,淪落為普通家庭。

為維持家計,贍養父母,胡淵不得不放棄考取功名的念頭,挑起家庭重擔,往來於江浙之間,以授徒為生。

父母漸漸老去,胡淵不再外出,回到家裡繼續以教授生徒為生,早出晚歸。學生送他的食物,他都捨不得吃,拿回家讓母親吃。

胡淵的兒子中,以胡安國最有出息

胡淵生有5個兒子2個女兒,其中兩個兒子早夭,另外3個是胡安國、胡安老、胡安止。

胡安國兄弟3人中,以胡安國最有出息,崇安胡氏就是從他開始光大起來的。

據說,胡淵臨死前,把兩根荊棍交給胡安國,要他嚴格管教兩個弟弟,但胡安國始終沒有動用過。

通過胡安國的撫養教育,胡安老、胡安止感奮力學,在學術和品行上都得到社會的讚許,都以清廉著稱。

胡安老,字康年,因胡安國的關係被蔭補為朝散大夫,歷任宜春縣(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區)、羅江縣(今四川德陽市羅江區)知縣,後遷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知州,在任上去世。

胡安止也以胡安國的關係被蔭補累官為朝奉郎,官至嶽州通判,為政以安撫為先,百姓因此安居樂業。

【下期關注】

請看胡姓(30)。

【特別緻謝】

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