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領略魅力呂梁之山水嵐縣

嵐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呂梁山北端,汾河上游,因歷史上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山藍水碧,曾為隋唐時期的皇家牧場、狩獵之地,“山間霧氣”繚繞,山水林木環抱,故名“嵐縣”。因其海拔較高,地勢平坦,號稱“天上雲間”。全縣最高海拔2275 米,最低海拔1154 米。夏日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境,是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山西省生態建設紅旗縣、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項目縣。

嵐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考古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縣境內即有人類生息繁衍,商為燕京戎所居,周為婁煩胡地,春秋末年晉國在古城村建汾陽邑。北魏初年,秀容部帥爾朱鬱德於封地汾陽邑環 300 裡建秀容國,置嵐州。唐代改稱宜芳縣,明洪武初年定名嵐縣,有 2000多年的建縣歷史。嵐縣人民勤勞樸實、心靈手巧、爽率耿直、樂善好施。嵐縣是世界著名生殖生理學家、“試管嬰兒之父”張民覺和開國將領梁中玉的故鄉。

嵐縣區位獨特,交通便利。嵐縣地處連接太原、呂梁、忻州的 “金三角”,距三地直線距離100公里,經太佳高速、太古高速到太原車程1個多小時,國道209線,省道嵐古線、忻黑線、太興鐵路縱橫縣境,縣鄉路網體系完善。縣域內擁有集客房、娛樂、會務於一體的大酒店5處,內部設施完善、環境怡人、服務到位,可同時接待遊客500餘人。土豆花、白龍山、飲馬池等景區有民族風情獨特、服務設施完善的農家樂50餘家,可同時接待200餘人就餐休息。

嵐縣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嵐縣是呂梁市第一個國家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平均海拔1415米,年平均氣溫6.9℃,年均降水457毫米。夏日氣候涼爽,綠色盈目,境內有白龍勝境、飲馬神池、銅鼓夕照、聖堯仙洞等諸多風景名勝,是理想的旅遊休閒避暑娛樂勝地。2015年榮膺了“最美中國·綠色生態、休閒度假、民俗(民族)旅遊目的地城市”稱號;2016年在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榮膺“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示範縣-金樽獎”。 2017年在旅遊“新格局、新業態、新品質”暨第五屆旅遊業融合與創新論壇上,嵐縣榮膺“最美中國·目的地城市”。九大公園,星羅棋佈,森林覆蓋率達21.9%,城區人均綠地面積11.7平方米,全年空氣質量標準達二級以上天氣 330 天以上,是真正的“天然大氧吧”,“養生福地、清涼世界”。

嵐縣文化獨特,景點豐富。嵐縣是一塊美麗的熱土,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嵐縣蔚然狀觀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長河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為嵐縣留下了寶貴的旅遊資源,北魏秀容古城遺址、隋城遺址、宋城遺址、白龍廟、龍天寺、五龍廟、皇姑墳。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嵐城供會、嵐縣八音(晉北鼓吹),被譽為晉西北文化的活化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嵐縣麵塑,麵人面花,塑麵塑心,成為中華文化追求真善美的代表。嵐縣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是晉西北的中心,賀龍、關嚮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戰鬥生活,現存有八路軍12O師司令部舊址、前莊八路軍120師衛生部舊址、八路軍一二0師槍械修理所舊址、賀龍路居、紅15軍團司令部舊址、晉西北軍政高級幹部會議舊址、嵐縣飛機場等革命遺址21處,其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以全域旅遊示範縣建設為契機,秉承全時空、全要素、全行業、全方位、全過程的全域旅遊開發理念,以土豆文化為依託,以打造“中國·嵐縣土豆花風景名勝區”為發展定位,創辦了“土豆花開了”旅遊文化月活動。

嵐縣美食醉人,獨具特色。“土豆是好飯,呂梁山藥蛋”說得正是嵐縣土豆美食。嵐縣依託天然地理優勢,抓住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圍繞嵐縣馬鈴薯飲食文化特色,研發出了“金絲繡球”、“嵐州一品鮑”等108種各式馬鈴薯美食,形成了獨特的嵐縣土豆全席宴。在2016年全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聯盟年會上,嵐縣土豆宴研發團隊被評為2016年馬鈴薯主食加工“十大單位”。在2016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金獎產品頒獎大會上,“嵐縣馬鈴薯”榮獲金獎。2017年榮獲“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另外,嵐縣的蛤蟆含蛋也堪稱一絕,吸引周圍賓客特來品嚐。

熱忱歡迎各方朋友來嵐縣觀賞渾然天成的旅遊風光,感受獨具魅力的旅遊風情,探訪厚重深遠的旅遊文化,體驗新奇別樣的旅遊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