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豐富的餐桌 更美好的生活

煎鍋上的牛排嗞啦作響、香氣四溢,吸引了絡繹不絕的觀展人群駐足。如去年一樣,來自法國的牛排成了進博會的明星產品。據悉,今年進博會法國館首推面向中國市場的認證追溯項目,只要掃描牛排下方的二維碼,就能準確掌握這頭牛在哪裡被加工、轉運、存儲甚至零售,使中國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吃到合格優質、安全放心的法國牛肉。

法式牛排進入中國市場,成為千家萬戶的盤中美味,這只是進博會眾多進口商品的一個縮影。就牛肉來說,烏拉圭、巴西、澳大利亞、阿根廷和新西蘭都是中國市場進口牛肉的主要來源國。借去年首屆進博會的東風,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畜牧業大國都加速進軍中國市場。據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口豬肉約132.6萬噸,同比增加43.6%,已經超過了2018年全年的進口水平(119.3萬噸);進口牛肉113.2萬噸,同比增加53.4%,也已超過去年全年的進口量(103.9萬噸)。

透過這一組高速增長的數字,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進博會展位“一展難求”。中國有近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全球最大,市場規模巨大、潛力巨大,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的一個巨大市場。更重要的是,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特別是近年來,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稅率,改善營商環境,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貿易平衡發展,充分展現了中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主動為世界經濟增長擴大空間的胸懷擔當。

中國新時代,世界新機遇。一個日益繁榮和開放的中國,是世界的發展機遇與紅利。阿拉斯加帝王蟹、日本的香米、埃及的錫威棗、加拿大的楓樹水、巴拿馬的香蕉、肯尼亞的咖啡,還有德國的精密儀器、美國的先進醫療器械、英國的運動科技產品、韓國的醫美產品……在萬商雲集的展覽館裡,來自世界各國的優質商品早已超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成為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深入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動例證。中國用開放的胸懷和務實的舉措向世界宣示: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貿易保護主義沒有未來,我們要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共建開放合作的世界經濟。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長江、尼羅河、亞馬孫河、多瑙河晝夜不息、奔騰向前,儘管會出現一些回頭浪,儘管會遇到很多險灘暗礁,但大江大河奔騰向前的勢頭是誰也阻擋不了的。”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生動闡明瞭中國對世界大勢的深刻判斷。善弈者謀勢,我們希望更多國家與中國一起努力,不斷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