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心有多亮,世界就有多廣闊

如果讓你失明三天,你會怎麼樣呢?對於在生活中感到煩亂的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會感到很有趣,但大多數人恐怕都無法把這種昂揚的心態完美

保持三天。無邊的黑暗帶來的除了安靜還有無助和惶恐,就像我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燈一樣,追求光明是人們的天性。尤其最近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更加發現,原來為了追求光明,一個人的心可以比太陽更加明亮,足以照亮整個世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了海倫凱勒一生的經歷與思想,她出生時是個非常健康的姑娘,19個月大時卻被一場突發的惡疾奪去了眼睛和耳朵。一歲半,還是無法記事的年紀,所以在她的記憶力,大約沒能留下光明的影子。從小聽不到看不到自然也就不會說話,所以直到直到六歲她都是“一個人”生活的。孤寂感是能殺人的,小女孩兒暴躁,歇斯底里,摔打東西,卻什麼都改變不了。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心有多亮,世界就有多廣闊

西方俗語“當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有些人看來只是一句安慰別人的毒雞湯,其實是告訴每個人,只要你自己不倒下,就不會迎來真正的絕望。七歲的海倫凱勒就等來這這個希望。她擁有了一名家庭教師,溫柔聰慧的莎莉文老師耐心的包容她,牽著她的小手去感受水流,那一刻她開始不孤單了,她和整個世界的聯繫就在這一瞬間建立了。之後那麼多年過去,她寫出了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萬千世人瞭解她的思想,感受到了她的不凡。

一、不凡的毅力

我們的世界裡很容易出現的一個詞叫做茫然,無論被工作難倒或被生活搞得手足無措,茫然似乎是問題無解時情緒的自然流露。但是從海倫的成就反向去思考,無論成為

一名作家、一個演說家或是社會學家,都需要對這個世界的感知足夠深刻,可她卻通過觸碰完成了這個壯舉

我們能輕易盡收眼底的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甚至鳥語花香她需要一點點去觸碰,更要懂得,要了解。如今我們想學一門外語都覺得心裡打鼓的時候,上帝還蒙上了海倫的眼睛,捂住了她的耳朵,在這樣的人生困難模式下,她學會了說話,考上了哈佛,甚至實實在在為其他盲人尋找生存的方法,甚至成為了馬克吐溫眼中和拿破崙一樣偉大的人。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心有多亮,世界就有多廣闊

二、不凡的生命力

生命力在現在似乎已經成了一種稀缺的品質,現在的年輕人總是說著“佛系”,總是因為各種事情變得很“喪”,甚至很多活潑的人身上也常有各種各樣的煩心事讓自己環繞一層低氣壓。就像一個健康的人很少去思考生命一樣,我們不會因為感知微風吹過而激動,可海倫卻是在這些細小的感知裡完成了對生命的思考。

在這本書裡,我看不到一個殘疾人的愁苦,甚至沒有傷春悲秋的回溯生命意義,探求生命歸所,她只談論當下,當下的世界在她眼中的模樣才是最重要的。她愛花香,愛微風,甚至愛著命運看似不公的賜予,而這些愛意讓她的心變得明亮,這些愛悄然流淌在書中的字裡行間,展現出了昂揚的生命力。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心有多亮,世界就有多廣闊

三、不凡的心

她在書中寫到:“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淳普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我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悅,因為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的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

我很少見到黎明,也未曾覺得每天都是美景。命運對我足夠優渥,所以我的心將很多美麗變得平凡了。可失去眼睛的海倫凱勒卻有著一顆不凡的心,這顆心讓她描繪了世間的美麗,讓她對人,對物都懷抱愛意,讓她擁有了不滅的信念。這顆心在發光,支撐她學會演講,參加公益,參與反戰運動,最終她的世界也變得色彩斑斕。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心有多亮,世界就有多廣闊

這本書最令我動容的地方不是她擁有光明時那些平凡而美好的願望,而是她在想象,她想象自己重回黑暗時將會怎樣,她將這件原本可怕的事情形容的幾分遺憾,幾分甜蜜,甚至幾分平淡。我大膽的猜測她也許真的不再介意自己的失明,所以即使再次失去眼睛,也只是遺憾而已。但這份遺憾裡又藏著感人的深情,她說:“此後,我摸索到的每一件物品,我的記憶都將鮮明的反映出那件物品是個什麼樣子”。這是一種我們平常人甚至無法完全理解的感情,卻讓我在讀到這句話的一剎那眼眶就溼了。

平時讀書我多多少少有些目的性,都是些學點東西或者激勵自己之類無可厚非的小心思,可這次卻輕易的被海倫帶進了她的感受裡。從名字開始,這本書就是她的猜想和假設,可她筆下的那個世界實在太吸引人,我甚至忍不住想,如果她的心裡世界就是那個樣子,我們所看到的不滿在她心裡都成了另一種美麗,

那麼她該有多幸福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心有多亮,世界就有多廣闊

書的最後,她請每一個人好好使用自己的眼睛,要像明天就會失明那樣。從這句簡單的話裡我猜測這就是她的生活方式,當做自己明天就會死去,那麼今天當然不會在意那些不美好的東西。這本書裡沒有那些老生常談的生存之道,但莫名讓你覺得,如果你的世界沒有海倫描述的這樣

美麗,定然是你哪裡出了問題。所以我竟開始想要試著讚美生活裡最平凡的事情,想嘗試靠近海倫心裡那個也許不完美,卻足夠令人滿足的世界。

書讀到最後,我發現我其實幾乎忘記了她與我們的不同,那樣閃光的思想,那樣閃光的靈魂足以彌補一切的遺憾。她的路是花了常人百倍的代價才走出來的,甚至走的比別人更廣闊,更豁達,而這一切,又是因為她那顆裝進了整個世界的閃光的心。

參考文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生命意識研究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